文|聯(lián)都網(wǎng)組稿
有這么一則古謎:“眠則俱眠,起則俱起。貪如豺狼,贓不為己?!边@個謎語活靈活現(xiàn)地從一個側(cè)面刻畫出了筷子的使用特點并賦予其人格化。
筷子看似簡單質(zhì)樸,卻是中華文化最傳統(tǒng)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巧的是它如同對聯(lián)一般,也必須成雙成對才見其妙。果然大道至簡,尋常中見新奇。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無論貧富貴賤,只要看見有人在用筷子,就知道他跟炎黃子孫必有關(guān)系。所謂家國情懷,其實也能這么簡單。對聯(lián)跟筷子也相像,是文學大花園中最特別最凝練的一朵奇葩,由于其生活化、具體化、形象化,也當之無愧地成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載體。
當對聯(lián)遇上筷子,會撞出什么樣的意趣呢?本期咱們就來一探究竟。
一胃追求,逞口舌快;
半身飄泊,喝西北風。
——福建 鄭光前
以“胃”諧音“謂”,對仗“身”字,顯妙趣?!翱谏嗫臁鼻兄蓄}意,更有引申另喻,此手法頗見功夫。下聯(lián)更是宕開一筆,虛寫竹子在風中搖擺,也未偏題。上下連起來一看,就是在寫筷子的前世今生。借題喻人,諷刺足夠辛辣。
獨木難成,協(xié)力方諳鼎味;
三餐輔就,論功只在民生。
——上海 陳菁楠
本聯(lián)以小喻大。木參鼎味,餐即民生。字字切題,小筷子作了大文章,“獨木難成、三餐輔就”切中題意,短短幾字見文字功底。意味深長,尾句亦拔高立意,雅而引申觸類。乍看工整,細品成趣,非常耐讀。
應手者心,弟兄瞻氣象;
會心于手,天地契方圓。
——浙江 張建軍
本聯(lián)張弛有度,大氣而聯(lián),以氣勢見長。心、手的規(guī)則重字用在這里非常貼切,以筷子的形狀引入天圓地方,果然得心應手,確實好筷!
來十萬豆兵,誰能單挑?
憑兩員竹將,我自橫行。
——山西 趙 軍
此聯(lián)勝在意趣,切物而不失立意,對仗上“豆兵、竹將”、“單挑、橫行”見了功夫。單挑不了,但合作確實能橫行,確認是一雙筷子沒錯,比喻貼切,見巧思。
每就三餐須結(jié)對;
遍嘗五味盡由人。
——浙江 曹鴛姣
此聯(lián)中規(guī)中矩,然意在言外,筷子只是個引子,我們看見的就是普通人家的生活:如影隨形,嘗盡人間冷暖滋味,縱然貧賤夫妻百事哀,卻仍會一路攜手前行。
傲骨錚錚,參窮天下色香味;
溫情脈脈,嘗盡人間苦辣咸。
——山東 王德磊
此聯(lián)全由筷子生發(fā),因參盡色香味,故能成其傲;曾嘗盡世間百味,亦能保其溫。歷經(jīng)世路滄桑,仍能保持其不拘世俗、溫文爾雅的君子風,確實難能可貴。
長短劃一,總是成雙成對;
方圓各半,方能順手順心。
——江蘇 張修順
本聯(lián)側(cè)重于從筷子的外形入手描摹,長短要統(tǒng)一,方圓要各半,才是它的最佳狀態(tài)。用詞樸實,卻相當?shù)厍蓄}。要想成事,就得善于向別人看齊取長補短;要想順心,就得該方就方,該圓就圓。雖是描物,卻寓哲理于其中。
老滑頭每日再三,專挑干貨;
小光棍生來犯二,廝混水軍。
——四川 吳世超
人性都會有兩面,看到大家都夸筷子,那是否也可以貶它呢?筆者從筷子的形態(tài)展開聯(lián)想:“滑頭”和“光棍”是它的兩個最醒目的象征。因其夠滑頭,所以最會挑三揀四;因其喜歡廝混,所以只能當光棍。而挑干貨和混水軍也正是筷子的真實寫照,借雙筷子指桑罵槐,從另一個角度鞭撻了某些消極的社會現(xiàn)象。話雖丑,理卻端,因切物而生趣,是典型的諷喻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