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山
摘 要: 最近幾年,種植蘋果人員呈現(xiàn)出老齡化趨勢,并且勞動力數(shù)量明顯不足,尤其是在掌握蘋果新型、優(yōu)質、實用生產技術方面以及現(xiàn)代管理技能的人員越來越少,這將阻礙蘋果產業(yè)的發(fā)展。在這樣的情況下,應使實現(xiàn)蘋果園的輕簡化管理,減輕工作量,減少勞動力的投入,還能夠達到節(jié)本增效的目的?;诖?,本文結合本人經驗提出蘋果園輕簡化以及節(jié)本增效的管理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 蘋果園;輕簡化管理;節(jié)本增效;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5.216
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發(fā)展中蘋果產業(yè)具有重要作用。最近幾年果農實行粗放經營,加上工作人員數(shù)量少,使得果園管理以及經營水平難以提升。大部分果園存在著未定期修剪、未合理施肥以及栽培技術落后等問題,并且一些果區(qū)會產生非常嚴重的病蟲害,加上果品沒有較高科技含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提升蘋果產量與質量,設置出現(xiàn)了逐年下降的趨勢。針對以上種種問題應該實現(xiàn)蘋果園的輕簡化管理,提升蘋果園效率,節(jié)省成本,最終保證蘋果產量和質量。
1 調整果樹樹形以及密度
1.1 調整樹形
在眾多蘋果園管理的歷程中,蘋果樹樹形發(fā)生過很多次變化,樹冠逐漸變小是其主要趨勢。在我國上世紀60年代前,蘋果樹形狀是三主枝半園形,后來為提升產量,增加了栽培密度,樹形開始變?yōu)樾」谑鑼有?,?0年代左右出現(xiàn)了矮化蘋果這一樹形,果園果樹樹形呈紡綞形。目前,選擇合理的蘋果樹形,能夠有效提升其果實產量以及品質,例如種植矮化蘋果樹時,應選擇與其最為復合的細長紡綞形。果樹在相同土壤以及管理條件下生長,蘋果樹形合理,將會增加果實產量,并且具有良好品質,通過調整樹形來提升栽培效果,保證蘋果樹的高產和高品質。
1.2 調整果樹密度
過去一些蘋果園為提升產靈和生產效益實行密植栽培,而在現(xiàn)階段這一密植栽培方式對蘋果產業(yè)發(fā)展會產生阻礙作用。針對這樣的問題,在蘋果園種植及管理過程中應該根據當?shù)貙嶋H情況以及環(huán)境條件對栽培蘋果樹的密度進行合理設計,將多余蘋果植株清理,這能夠使果園覆蓋率更加優(yōu)化,并且可對樹體總枝量加以調節(jié),使蘋果樹前期生長有足夠的營養(yǎng),并促進葉片發(fā)育,調節(jié)生殖生長以及營養(yǎng)生長的平衡,以此來提升蘋果的畝產量和蘋果品質。
1.3 優(yōu)化整形修剪具體技術
當蘋果園果樹行株距小、種植密度較大、樹多、留枝量大以及枝密時,會有結果部位外移、果園郁閉、蘋果樹冠中下部形成無效寄生區(qū)增加病蟲危害等問題出現(xiàn),這將降低蘋果產量以及質量。行株距密度過大不利于管理操作,會使雇工成本增加,并且難以提升勞動生產效率。針對這些問題,需結合實際情況,分析蘋果園中現(xiàn)存的問題,對果園行株距密度進行調整,采取合理樹形結構,選擇更加高效、安全、省力的蘋果種植模式,以達到蘋果園節(jié)本增效的目的?;谀壳肮麍@管理,構建新的果園,可種植喬砧的普通型品種,株行距可為5m×6m;在種植喬砧短枝型品種或是矮砧普通型品種時,株行距可為3m×4m。選擇樹形時應對砧木以及管理水平進行充分考慮,主要要求是容易整形,通風透光,骨架牢固及豐產穩(wěn)產。
2 提高樹冠以及枝條通風透光的條件
使用高光效修剪法,能夠改善果園及樹冠的通風透光條件。使用單軸延伸法,主要的修建措施是疏枝、更新以及甩放等,主要對“珠簾式”的結果枝組進行培養(yǎng),并使用提干以及落頭間伐等措施應對果園郁閉問題,使果園充滿陽光。其中應注意“三九”天不應修剪,避免剪鋸口風干或是凍裂,這會削弱樹勢,使其感染病菌[1]。
2.1 疏除樹枝
結合樹勢、水肥管理情況、栽植密度以及土壤厚度等內容,一次性疏除中心干上與地面距離2.5-3.5m以上的枝,這一過程中需留一個保護樁,在20-30cm左右,使鋸口呈20-40°角傾斜,在馬蹄口上端留有一個保護枝,這對鋸口愈合有利。
2.2 提高主干高度
全部疏除主干上與地面距離1.0-1.5m的枝,提升主干高度至1.0-1.5m,并將中心干上嚴重重疊沒有空間的大枝疏除。應注意的是不應一次性疏枝太多,需要逐年疏除,防止出現(xiàn)對口傷疤,避免傷口過多對樹體生長造成影響。
2.3 選留輔養(yǎng)枝以及永久枝
選擇主干距離地面1.0-3.5m間的主枝作為永久主枝,3-4個即可。在合適的位置留有輔養(yǎng)枝,根據需要縮剪或是疏除輔養(yǎng)枝,也可將其改造為大型的結果枝組。
2.4 更新和培養(yǎng)枝組
結果枝組長在主干,不預留側枝,結果枝組錯落分布,各種類型結果枝組搭配在一起。培養(yǎng)枝組主要是疏枝、甩放以及更新,因勢利導,自然生長,對松散、細長型的珠簾結果枝組進行培養(yǎng),整樹由上至下、有內之外的結果。冬剪一年生的旺枝時進行甩放;第2年冬剪需將競爭枝疏除,繼續(xù)甩放枝頭,以此形成花芽;在第3年果枝結果生果薹枝,即完成結果枝組的培養(yǎng)。多個小結果枝組組成大中型結果枝組。在結果枝組下垂時,會有不同勢力枝條從優(yōu)勢部位長出,從而選擇具有較好長勢的枝條,對新結果枝組加以培養(yǎng)以替代下垂枝組,依此來更新結果枝組。
2.5 間伐
需結合果園原有密度、砧木、樹體大小、肥水管理水平、品種和間伐后密度來確定間伐情況,以此選擇臨時株與永久株。
2.6 注意事項
生產中不應急于求成,不應過快、過重疏枝,需要掌握好度,確保枝量合理,大傷口可以涂抹愈合劑,將傷口流失的水分減少,并且在傷口表面形成保護膜,避免病菌對傷口造成侵染,使傷口盡快愈合。
3 科學合理的施肥
3.1 基肥
秋季采收果實后或者是在果樹落葉前1個月施加基肥,其原則是主要施加有機肥時,需混合一定的氮肥和磷肥。方法是溝施,樹冠外挖條狀溝或是環(huán)狀溝,樹冠下挖出放射狀溝,溝深大約40cm,在溝內均勻施撒肥料,并均勻攪拌溝內土壤,并覆土。施用基肥時間應掌握好,施用量也要準確掌握,在施肥后需要及時澆水。
3.2 追肥
通常果園每年應追肥3次,萌芽前后第一追肥,肥料主要是氮肥,并配合磷肥與鉀肥施用;花芽分化和果實膨大期進行第二次追肥,主要施加磷肥和鉀肥,并混合使用氮肥;果實生長后期第3此施肥,主要施加鉀肥,并配有氮及磷肥。一般結果樹每生產100kg蘋果需要追加1kg純氮(N)、0.5kg純磷(P20s)、1kg純鉀(K20)。追肥施加方法是在樹冠外圍開溝,溝深15cm左右,在追肥后應該及時澆水。
3.3 葉面施肥
結合蘋果樹生長實際情況每年進行3-5次的葉面施肥,2次在生長前期,主要施加氮肥;2-3次在生長后期,主要施加磷肥和鉀肥。蘋果開花前后,需要噴施一些微量元素2~3次,促進果樹生長發(fā)育,例如0.1%-0.3%硼砂液、0.3%磷酸二氫鉀和0.2%尿素液等[2]。
4 綜合防治病蟲害
目前蘋果園防控病蟲害一般是應用化學藥劑來防治,在防治食心蟲方面開始推廣應用套袋技術,并獲得了良好效果,但入袋害蟲黃粉蟲不斷增多。果實經常出現(xiàn)病害紅點、黑點以及苦痘病,也會發(fā)生害炭疽葉枯病這一新型葉片病。蘋果防治病蟲害的主要原則是加強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輔用化學防治,這能夠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使生產成本減少,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4.1 農業(yè)防治
農業(yè)防治是指施加有機肥料,對健康樹勢進行培養(yǎng),避免病蟲害頻繁發(fā)生,在秋冬季節(jié)應深翻土地,對病蟲越冬場所形成破壞作用,把越冬害蟲消滅。剪掉病蟲枝和刮老樹皮,并及時清理病蟲枝果集中燒毀,將病蟲害越冬基數(shù)減少,降低病蟲害防控壓力。
4.2 物理防治
主要采取的措施為果園每2-3hm2掛一臺太陽能殺蟲燈,主要是對卷葉蛾以及金龜子等害蟲進行防治。在發(fā)生蚜蟲的各個階段每667m2掛黃色粘蟲板30塊,由此防治蚜蟲。在發(fā)生食心蟲時,樹上掛5-10枚/667m2誘芯對食心蟲進行防治。在果樹落葉后涂白樹干,由此殺滅越冬蟲卵和病害,并且保護樹干,防止受到凍害侵襲。
4.3 生物防治
在具備水利條件的蘋果園種植黑麥草或者是白三葉,或是旱地果園中的自然生草,打造害蟲天敵的生存生態(tài)環(huán)境,將天敵群落增加,達到以蟲治蟲的防治目的。如果蘋果園每100片葉有1-2頭螨類害蟲時,可在培養(yǎng)捕螨類害蟲天敵,以此減少害蟲數(shù)量。
結束語:目前許多蘋果園在種植以及管理方面沒有使用科學、先進的管理技術,難以提升最終果實的產量和質量,難以形成蘋果品牌競爭優(yōu)勢,無法實現(xiàn)蘋果產業(yè)化發(fā)展。針對這一情況,需加強應用蘋果園輕簡化管理技術,這不僅能夠減少勞動力的投入,還能夠提升管理效率,為果樹生長打造最適宜的環(huán)境,以此達到節(jié)本增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淑君.老蘋果園節(jié)本提質增效管理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7,(11):95,100.
[2] 鄒新勇.甘肅靜寧紅富士蘋果園提質增效栽培管理技術[J].寧夏農林科技,2019,60(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