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源
摘 要: 在地質災害治理過程中,要求治理人員對邊坡穩(wěn)定性有個基本了解,以此來不斷完成邊坡穩(wěn)定性治理工作,增強邊坡結構的穩(wěn)定性,防止因地質災害對整個工程施工質量帶來影響。
關鍵詞: 地質災害;邊坡穩(wěn)定性;治理
【中圖分類號】P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5.013
1 地質災害邊坡穩(wěn)定性造成影響的因素
1.1 巖體、土體方面的因素
對于邊坡巖體以及土體而言,其對邊坡穩(wěn)定性有直接決定作用。從邊坡構成角度而言,主要有長石、石英、強化風巖等物質,若邊坡巖體和土體出現溶蝕、風化等方面的情況下,這時候對風力抵抗能力也因此減弱,在這種情況下發(fā)生土體積水情況,其在穩(wěn)定性方面就會因化學、力學等方面發(fā)生變化,從出現地質災害問題。
1.2 當地地質條件的因素
邊坡所在地的地質條件,對邊坡穩(wěn)定性影響較大。堅硬的巖石因為地質構造引發(fā)的動蕩,以結構面失穩(wěn)和崩塌居多,柔軟延時則多是因為應力控制性的失穩(wěn)為主。地質構造直接影響了邊坡穩(wěn)定性,從巖石結構面的規(guī)模、充填程度、發(fā)育度、連貫性等各個方面發(fā)揮影響。邊坡所在的水文條件如果發(fā)生改變,必然導致地下水富集程度也改變,則巖土力學性質因水溫改變受到影響,坡體下滑力增大,柔軟夾層結構面抗剪程度急劇下降,也導致邊坡失穩(wěn)。如果當地氣候處于多雨區(qū)域,或者一段時間內降雨條件改變,特別暴雨后、融雪后、長期降雨后,巖體孔隙水壓力增大,則邊坡下滑也會變大,也是影響邊坡穩(wěn)定性的因素。
1.3 自然方面的因素
對于自然方面因素引發(fā)的地質災害問題,主要有大風、降雨等天氣造成的影響,這主要在于土體和巖體因長期受到風力作用而產生風化,風化也會因此逐漸加重,另外,土體與巖體也會因處于長期不穩(wěn)定狀態(tài)受到外力產生的作用而發(fā)生崩塌事故,再加上雨水的沖擊,雨水就會滲透至邊坡土體內部,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體與巖體的重量,而重力也會因此上升、摩擦力減少,從而出現滑坡等安全事故。
1.4 人為方面的因素
地質災害邊坡很容易因人為開挖造成影響,同時這也是導致坡體失去平衡的重要因素。在開展人工開挖作業(yè)時,很容易導致地形發(fā)生變化,從而出現抖砍狀。若在開挖期間出現暴雨天氣,地表中就會滲進雨水,為之后的工程施工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嚴重情況下就會出現崩塌事故,同時其中的巖土層也會因此引發(fā)各種地質災害,從根本上來講,地質災害與坡度之間存在很大關聯性,若坡度越大的情況下,在雨季引發(fā)滑坡的概率也就越大,同時也會降低地質災害穩(wěn)定性。
2 對地質災害邊坡穩(wěn)定性的治理策略
2.1 治理方案的確定
(1)對邊坡材料的收集,勘察現場,了解災害具體情況,對邊坡的損壞程度,損壞位置等。同時,要對邊坡所在位置的地理情況、地形、巖土等內容,完成信息收集后。邊坡所在位置的地質環(huán)境等條件與當下災害帶來的損害同時了解清楚后,要進行相應的參數計算,以此為基礎選擇邊坡支護方案,比較各種方案的經濟效益,尋求高效快速低投入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2)根據邊坡特征進行支護方案設計,嚴格遵循相關技術提出的規(guī)定要求,同時以動態(tài)設計為原則,全方位獲取與施工場地相關的數據信息,通過對其進行計算和對比,科學進行施工方案設計,與此同時,還要注重方案在具體實施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對施工現場中的技術、員工等都要進行嚴格管理,從根本上保證工程施工質量。
(3)計算相關數據參數,首先保證邊坡材料真實準確,對所有數據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根據邊坡土質實際通過分段的方式設計支護方案,其中需要特別重視參數有邊坡長度、類型以及回填高度,明確工程施工安全等級。
2.2 提高邊坡治理的意識與法律法規(guī)建設
對地質災害邊坡穩(wěn)定性的治理,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人們堅持不懈努力。遇到問題再解決,不如提前發(fā)現問題,避免問題發(fā)生。因此,邊坡治理首要的是提高人們的安全建設與治理的意識。在邊坡設計建設初期就強化災害防治意識,以這樣的思想來指導后續(xù)建設和維護工作。國家在法律法規(guī)方面應給予足夠的支持,法條清晰,獎懲分明,讓人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3 確定施工流程
在正式開展邊坡穩(wěn)定性工程前期,首先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1)合理規(guī)劃需要進行邊坡施工的范圍,明確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施工等級,以此為基礎來開展施工作業(yè)。
(2)做好對邊坡周邊的清潔,主要排水溝、管網等位置。
施工流程主要有以下幾點。
1)擋土墻、格構,支撐坡體,防止坡體變形或者填土的構造物。格構擋土墻由鋼筋混凝土和錨桿組合而成,依靠錨桿固定在巖層內,格構顧名思義,部分擋土墻構造如同格子,能夠承受土體壓力。
2)地表硬化,以混凝土密封、耐磨、防塵硬化劑來解決坡體表面的起殼、碎裂、空鼓、粉化、脫落等問題。
3)擋滑樁,穿過坡體深入到滑床位置的樁柱,以支撐滑體,降低滑動力,穩(wěn)定邊坡。根據滑體的推力、厚度、防水要求、施工條件等選擇合適的樁體材料,擋滑樁深入的深度,根據巖層軟硬,大概深入1/4到1/2之間。樁柱間距一般為樁體直徑的3到5倍。
4)錨桿、錨索,是坡道支撐保護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將坡體的圍巖加固起來,讓圍巖能夠自己保護自己,自己支撐自己。錨桿一端與坡體工程構件項鏈,一端深入地層,起到加固作用。
5)掛網噴漿,防止表受到風化服飾或者雨水沖刷導致的由表及里的傷害而采用的防護措施。
排水溝,邊坡要留有排水溝,減少地表水匯入表當中,在穩(wěn)定性一般的邊坡后部最遠處裂縫的五米意外設置排水溝,截面尺寸以當地降水強度最大時水流不會漫溝為準則。在進行邊坡穩(wěn)定性治理期間,排水溝部分就是其中比較關鍵的部分。一般來講,對排水溝的設置主要是在擋墻底部,對排水口縱橫距離應設置為2m,對排水口周圍應運用反濾土工布進行包裹處理,還要運用軟石堆囊進行過濾處理。
結束語:綜上述,從本質上來講,地質災害就是原有地質結構因外界因素影響發(fā)生破壞,導致邊坡穩(wěn)定性因此受到相應的影響,從而產生泥石流、滑坡等災害,對人們生命、財產等方面帶來安全威脅,特別是近年人們對邊坡的挖掘力度逐漸加大,在暴雨、大風等氣候引發(fā)邊坡出現崩塌事故,就此本文通過對地質災害邊坡穩(wěn)定性及治理進行探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探討邊坡地質災害自動化監(jiān)測[J].歐樹召,黃加旭,李建龍.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01).
[2] 論述邊坡地質災害治理技術[J].唐奪.科技風.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