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 目的:探究對兒童多動癥患兒實施心理療法和行為矯正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兒童多動癥患兒11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心理療法和行為矯正治療)和對照組(單純藥物治療),各59例。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61%)高于對照組(83.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攻擊行為、注意缺陷、社交問題、思維問題、行為退縮各行為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兒童多動癥患兒實施心理療法和行為矯正后,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兒的不良行為,其臨床價值較顯著。
【關鍵詞】 兒童多動癥 心理療法 行為矯正 臨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20.24.06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20)24-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behavior correction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Method: A total of 118 children with ADHD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psychotherapy and behavior correction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medication alone), with 59 cases each.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6.61%)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3.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aggression, attention deficit, social problems, thinking problems and behavioral withdrawa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value and behavioral correction of children with ADHD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improve the childrens bad behavior. The clinical value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ADHD in children Psychotherapy Behavior correction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 Weiha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Weihai 264200, China
在兒童中,多動癥為一種常見病,它屬于兒童行為障礙綜合征,該病的發(fā)生對患兒生活質量和正常生長發(fā)育的影響較大[1]。在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影響作用下,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使得兒童的壓力明顯增高,從而提高了兒童多動癥的發(fā)生率。因此,為使多動癥患兒的治療效果提高,使多動癥的發(fā)生率降低,需要進行全面、系統的治療和干預[2-3]。遂本文主要探究對兒童多動癥患兒實施心理療法和行為矯正的臨床價值,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兒童多動癥患兒118例。納入標準:(1)在坐時經常玩弄手腳、擺動身體,在青春期時,可能只在主觀上表現為好動;(2)在刺激不明顯的狀況下注意力比較分散;(3)在游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進行等待;(4)常常遺失日常用品,例如玩具、鉛筆、書本等;(5)在沒有主觀反應的狀態(tài)下,難以根據別人的要求做事情;(6)他人在講話時,經常將其打斷,或活很多;(7)不能集中注意力地聽別人說話;(8)采取任何行動都不計后果;(9)在一項游戲或活動中,難以將注意力維持住;
(10)這件事情還沒有完成就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排除標準:抽動癥、精神發(fā)育遲緩、癲癇等其他精神、神經疾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9例。觀察組男39例,女20例,平均年齡(10.24±3.52)歲,平均病程(2.15±0.33)年;對照組男35例,女24例,平均年齡(9.68±3.12)歲,平均病程(2.06±0.2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單純運用藥物治療,臨床主要運用鹽酸托莫西汀膠囊(修正藥業(yè)集團通化市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83412)治療,用藥劑量為0.5~1.2 mg/(kg·d),每日早餐后一次性服藥。1個療程為1周,對患者持續(xù)治療4個療程。
除上述藥物治療外,還給予觀察組心理療法和行為矯正治療。(1)心理療法。盡可能對患兒進行表揚,利用積極、正面的方式,誘導和鼓勵患兒加強學習,并對注意力不集中等相關問題進行自我控制。(2)行為矯正。①在對患兒進行行為矯正,時應當采用時間阻斷法和正面強化法,其中時間阻斷法是指在患兒有不正確、不合理的行為出現時,需要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積極阻止,同時利用其他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正面強化是指如果患兒能夠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則可以對其進行物質或口頭獎勵,使患兒明白做事情時集中注意力是正確的,從而使患兒做出正確的行為。②利用認知行為矯正對患兒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行積極培養(yǎng),鼓勵患兒想辦法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使其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準確判斷,同時可以在做出行為時對可能發(fā)生的后果進行預判,以便使患兒提高控制不合理行為的能力。③在實施行為矯正過程中,老師、家長和周圍人的配合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患兒的家長和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多動癥,對患兒足夠寬容和理解,切勿對孩子過度指責和批評;醫(yī)生需要將行為矯正的正確方法告知家長,在行為矯正治療中,使教師和家長積極參與進來,以便實現對治療效果的逐漸強化。④在兒童出現不良行為時,通過消退法漠視兒童的多動行為,最終達到矯正的目的。同時,有效結合消退法和強化法,以便獲得更好的實施效果,或者發(fā)揮模范引導的作用,也就是說在孩子面前對其他孩子的良好行為進行表揚,利用榜樣示范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矯正。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和相關行為改善情況。療效判定標準:臨床癥狀完全消除,學習狀況和注意力集中情況達到同齡人水平,治療1周后無復發(fā)跡象為痊愈;大部分臨床癥狀消除,學習水平顯著提高為顯效;小部分臨床癥狀消除,學習水平明顯改善為有效;臨床癥狀未消除,且學習水平未提高為無效[4-5]。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患兒行為主要包括攻擊行為、注意缺陷、社交問題、思維問題、行為退縮五項內容,各項內容總分分別為50、30、10、10、10分,分數越低表示患兒行為狀態(tài)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行為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容易導致兒童出現多動癥情況,例如鉛中毒、腦發(fā)育緩慢、神經遞質代謝異常、腦損傷、不健康飲食、微量元素缺乏、社會環(huán)境、遺傳因素及顱內出血等[6]。如果不能及時有效治療兒童多動癥,會引起自尊心低下、學習成績降低、智力發(fā)育遲緩、語言發(fā)育遲緩等相關病癥,嚴重者會出現品行障礙情況,對青少年和兒童的健康成長產生嚴重危害。所以,早發(fā)現、早治療對患兒的疾病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單一對患兒進行中藥治療、西藥治療的臨床效果不理想,無法達到治愈的目的[7-8]。而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61%)高于對照組(83.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攻擊行為、注意缺陷、社交問題、思維問題、行為退縮各行為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與單純藥物治療相比,通過對患兒實施心理療法和行為矯正后,能夠獲得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
心理療法的應用能夠加快患兒大腦皮質的血液循環(huán),使患兒腦組織的攝氧狀態(tài)得到改善,從而使得腦組織的代謝能力明顯提高,能夠對原有的腦組織損傷進行有效修復,最終使患兒的腦功能得到顯著改善[9-10]。針對行為矯正來說,其主要的治療原理為通過操作性反射,有效強化患兒的正確行為,弱化錯誤行為,在持續(xù)性正確的行為中,讓患兒對自己的不良行為進行及時糾正,從而有利于將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11-12]。
綜上所述,對兒童多動癥患兒實施心理療法和行為矯正后,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兒的不良行為,保證患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紹燕.藥物配合心理療法治療兒童多動癥的療效[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3):181-182.
[2]洪芳,胡艷萍,杜曉瑩,等.觀察藥物配合心理療法治療兒童多動癥的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23):342.
[3]趙雅風,王錦華,潘凱,等.綜合療法治療兒童多動癥的療效分析及臨床研究[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7,38(4):426-427.
[4]郭蘭芳,金龍濤,許曉芬,等.推拿融合心理療法治療兒童多動癥的生化機制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8):4894-4895.
[5]劉巧玉,郭俊峰,溫芳芳,等.心理聯合藥物治療對小兒多動癥改善及對父母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26(8):1197-1200.
[6]李年,宋彩云.心理護理干預對多動癥患兒智力水平改善的觀察[J].貴州醫(yī)藥,2018,42(11):1404-1405.
[7]黃鈺.中醫(yī)結合心理矯正療法治療兒童多動癥的效果觀察[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10):1517-1519,1520.
[8]孫振濤,丁亞媛,劉華強,等.鹽酸托莫西汀聯合心理-行為矯正療法治療兒童多動癥中期隨訪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9,25(1):80-83.
[9]閆武杰.甘麥大棗湯配合心理行為矯正治療兒童多動癥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13,15(4):71-73.
[10]李偉,鄭金閣,劉影,等.心理-行為矯正療法聯合鹽酸托莫西汀膠囊治療多動癥患兒的臨床研究[J].黑龍江醫(yī)學,2019,43(12):1466-1467.
[11]張桂香,蔡盈,朱萍,等.家庭輔助訓練及家庭教育對多動癥兒童適應行為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8,16(36):177-179.
[12]張紹燕.兒童多動癥采用中藥配合心理-行為矯正治療的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7,29(16):3-5.
(收稿日期:2020-03-18) (本文編輯:馬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