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建蘭
葉圣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了解了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法布爾觀察了很久,終于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過程;比安基更是用日記的形式,記下來燕子窩的變化。同學(xué)們,我們也可以試著進行連續(xù)觀察,用觀察日記記錄自己的收獲喲!
課前熱熱身
寫觀察日記,主要是記錄觀察對象的變化,所以盡量寫你熟悉或感興趣的內(nèi)容哦!如小狗、小白兔等小動物,或?qū)懼参锇l(fā)芽、開花、結(jié)果的過程,或?qū)懎h(huán)境氣象的變化……
方法對對碰
同學(xué)們,你觀察到什么了呢?你是用什么方法觀察的?觀察的過程是怎樣的?觀察時你有什么想法?你是不是特別想把這些告訴你的朋友呢?你可以試著從以下方面來介紹。如果能附上圖畫或照片就更好了。
掌握日記格式
要按照觀察日記的格式寫作。
1.在第一行寫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擬寫的題目要新穎,觀點要明確。如果是連續(xù)觀察,你可以在每個日期前再加上一個小標(biāo)題。
2.別忘了在題目下一行寫上這些內(nèi)容:某年某月某日, 星期幾,天氣如何。
3.正文。與其他文章一樣,可以分成幾個段落。
按照順序觀察
我們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事物,這樣有助于我們觀察得更仔細(xì),如《蟋蟀的住宅》一文,作者首先介紹住宅的外部特點,再介紹住宅的內(nèi)部特點,從而使我們?nèi)娴亓私怏暗淖≌?/p>
由于觀察的對象不同,所以觀察的順序也不同呢!觀察靜態(tài)事物,我們可以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重點觀察“局部”,抓住“局部”的形狀、姿態(tài)、顏色、香味等特點,把你看到的、摸到的、聞到的、感受到的寫下來。而觀察動態(tài)事物,要按照“發(fā)生——發(fā)展——結(jié)果”的過程進行觀察,如寫植物開花,我們要觀察開花前、開花時、開花后的特點;觀察人物,則要注意觀察人物的活動,如觀察跳高的人,我們可以按“助跑(發(fā)生)——起跳、騰空、過桿(發(fā)展)——落地(結(jié)果)”的順序觀察和描寫。
調(diào)動多種感官
在進行觀察的時候,我們僅僅用眼睛看一看是不夠的,還要調(diào)動自己的各種器官進行觀察,通過看、聽、聞、嘗、摸、想等了解事物的特點。如在《炒花生米》一文中,小作者用眼,看到了花生的形、色、動態(tài)及媽媽的動作(蹦蹦跳跳、翻炒);用耳,聽到了炒花生米發(fā)出的聲音(噼噼啪啪、嗞嗞);用鼻,聞到了花生的香味(香味直沖鼻);用口,嘗到了花生的滋味(脆)。
恰當(dāng)運用修辭
如果能夠恰當(dāng)?shù)剡\用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修辭方法,你筆下的事物會更形象具體、生動傳神喲!
佳作引引路
可愛的小雞
2020年5月20日? ? ?星期三? ? ?天氣晴
我家有一群可愛的小雞。
它們渾身毛茸茸的,像個小絨球。眼睛黑亮亮的,像兩顆一閃一閃的小星星。小嘴巴尖尖的,小巧玲瓏的耳朵藏在絨毛里。那兩根筷子似的腿下有尖尖的爪子,走起路來一搖一晃,可愛極了。
中午時分,奶奶在它們碗里放了一些米,小雞們看見了,飛快地跑過來,爭先恐后地吃起來。它們吃食的時候一粒米一粒米地啄著吃,頭一點一點的,好像在說:“好香呀,好香呀!”它們不一會兒就把小碗里的米吃光了,然后歪著腦袋,可憐巴巴地望著奶奶,好像在說:“我們還沒吃飽呢,再來一點吧!”于是,奶奶進屋去端米,等她一出來,小雞們馬上把她圍成一團:有的撲打著小翅膀;有的仰著脖子;還有的歪著腦袋,生怕自己吃不到。奶奶趕緊把米倒在它們的碗里。
過了一會兒,小雞吃飽了,院子就成了它們的游樂場。瞧,這只小雞邁著大大的步伐,好像在練習(xí)走正步;那只小黑雞慢悠悠地散著步;另外兩只小花雞懶洋洋地躺著,正在享受日光浴呢!
我喜歡這群活潑可愛的小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