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
在子女的眼中,父母吵吵鬧鬧的感情生活,看著并不幸福,不值得羨慕。但在父母的眼中,這份感情早已無需多言,而對方才是自己生命中真正無法離開的特殊存在……
自己到了而立之年,突然意識到,原來父母已經(jīng)結婚三十多年了。
作為他們婚姻生活的主要見證者,在我眼中,他們并不算幸福,至少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如膠似漆。印象中,他倆幾乎沒有以約會的形式去看過電影或外出吃飯,就連日常的散步也沒有。我在家的日子里,每次晚飯后,父親只管自己看電視,得由我陪母親散步。他倆平日里的對話頂多算是“說話”,幾乎沒有直抵心靈的“溝通”。有好幾次,他們都是單獨跟我交流對彼此的一些看法。每次我都會想,他倆為何不直接跟對方說呢?
自我出生后,“吵架”算是他們夫妻生活的關鍵詞了,經(jīng)常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有時,我在家超過兩天,見他倆還沒“大動干戈”,我不禁會恍惚——這是真的嗎?然后就要做好心理準備,迎來陰霾和暴雨。他倆吵架會冷戰(zhàn)很久,互不搭理,就像江浙的梅雨季一般。只有等到他倆相互開口說話了,這一茬才算過去。也許只隔一日,就又會開始新一輪為期半個多月的“陰霾—暴雨—梅雨”,循環(huán)往復。一年中他倆賭氣的日子,肯定超過一大半。這意味著,結婚三十多年,大概近二十年的光陰是用來吵架生氣的。人的一生能有幾個二十年啊!何況還是在最好的歲月里。
我常為他們感到不值。
當然,也有老友說他倆咋看上去還像是戀愛時的男女,動不動吵架,大概還在激情燃燒吧。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但我也實在看不透,如今他們對彼此究竟是何感覺?年屆六十的他們是否還要愛情?
不過,有一點我可以肯定,我的父母對彼此投入了很深的感情。
三十多年前,他們在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談了一段浪漫的戀愛。那時,父親是身著軍裝的軍人,年輕健碩;母親在普通單位上班,天生麗質(zhì)。他們戀愛的時間不算短。我常笑稱他們的婚姻是“軍民融合”的最佳體現(xiàn)。那時母親的收入不高,卻好吃,父親就把他收入中很大一部分用來給母親買好吃的。父親跟我講過他給母親買烤雞、橘子的趣事。曾有一度,母親迷戀上可樂,父親就一箱一箱地買,母親愣是喝出了胃??!有一天,母親突然想吃龍蝦片,父親就在烈日下騎車去買,哪怕來回要騎二十多公里,而且得騎在高低不平的坡路上!
我相信,他們曾有過屬于小兩口最甜蜜的日子。直到今天,我相信他倆依然可以不畏艱難、不計得失地為彼此付出很多很多,就像當年父親為了和母親在一起,多次放棄在世俗眼里更有前途的工作機會。
長大成熟后,我愈發(fā)覺得,我的父母是一對很有默契的夫妻。雖然父母平時爭吵不斷,但他倆幾乎沒有為家里的“大事”吵鬧過。甚至,在很多大事上(例如我的教育、工作、買房等),他倆都有高度的默契。母親常說:“大事面前,別看我跟你爸交流得不多,但他一個眼神過來,我就能明白他的意思,沒必要像其他夫妻一樣絮絮叨叨。”
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倆獨到的默契可以極大地提高辦大事的效率,無需花費不必要的溝通成本。三十多年來,他倆憑借勤勞和智慧,一起做成了不少事,家中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從小到大,我沒有經(jīng)歷過他們在大是大非上因意見不合而大打出手,也幾乎沒有為物質(zhì)上的事?lián)鷳n過。為此,我很感恩。
最令我感動的是,父母一直很在乎彼此。遇到一方不順,或者身體欠佳,或者工作遇到麻煩,另一方會以自己的形式表達關切。一路走來,他倆真算是同甘共苦。近幾年家里還是遭遇過一些挫折的,他倆依然患難與共。
2017年夏天,家中因意外被火熏了,當我們一家三口都趕到事故現(xiàn)場時,目睹了家里面目全非的慘狀。那一刻,我是有些吃不消的。但母親后來告訴我:“你爸就是家里的一片天,他能頂住這個家。那天他跟我說,即使家真的被燒了,我們又不是沒有別的住處,怕啥?何況還沒有真的著火,家具不都還在嘛。”
之后,他倆一起擦拭著漆黑的家,繼續(xù)住著,完全沒有對這個被嚴重毀容的家有所厭棄。同時,父親還在操持著新家的裝修,盡其努力讓母親和我心安。我想,這就是對一個家最樸素的忠實和最實在的愛意。
愿無歲月可回頭,且以深情共白首。8月5日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我謹將這些文字作為禮物,送給這對老夫老妻,并祝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