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霖 盧晨妍 易思其 王燕
關鍵詞:苦杏仁;化學成分;藥理作用
基金項目: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國家級立項項目研究成果,項目名稱《苦杏仁揮發(fā)油的提取及其微膠囊化的研究》,編號“201913123007”。
苦杏仁為薔薇科(Rosaceae)落葉喬木植物山杏(PrunusarmeniacaL.)或杏的種子,為臨床最常用的中藥之一,性苦,微溫,有小毒,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1,2]??嘈尤食时庑男?,又稱為扁杏仁,主要分布于我國北方,其中以新疆、河北、遼寧、山東、陜西等省區(qū)分布最多,其富含多種化學成分如黃酮類化合物,脂肪酸類化合物,苦杏仁甙、野櫻甙,蛋白質和揮發(fā)性成分等,近年來隨著心腦血管疾病與“三高”疾病的廣泛化與年輕化,國內外學者對其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也做了較多研究[3],因此本文對相關研究結果進行了總結,以期為苦杏仁的臨床應用和進一步開發(fā)研究提供參考。
黃酮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是一類在自然界中廣泛分布的多酚類物質,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變、抗腫瘤、抗菌、抗病毒和調節(jié)免疫等功能[4]。苦杏仁的皮為紅棕色或深黃色種皮,可入藥,且含黃酮、纖維素等多種活性物質。
脂肪酸類化合物。可以看出杏仁油中脂肪酸主要成分為油酸(69.6%)、亞油酸(19.4%)和棕櫚酸(4.3%)。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4.53%。
苦杏仁甙苦杏仁甙(amygdalin)屬于芳香族氰甙存在于薔薇科植物杏、山杏種子中。結構式苯羥基乙氰-β-D-葡萄糖-6-β-D-葡萄糖甙,它在苦杏仁酶(amygdalase)及櫻葉酶(prunase)等葡萄糖甙酶水解生成野櫻皮甙(prunaNn)和杏仁氰(mandelonitrile),后者不穩(wěn)定遇熱易分解生成苯甲醛和氫氰酸(HCN)[5]。
蛋白質苦杏仁蛋白質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為24.8,精氨酸在苦杏仁蛋白質含量也很高。含17種氨基酸,總量達36.67%,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26.86%,能夠平衡膳食中的不足[6]。
揮發(fā)性成分苦杏仁揮發(fā)油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特異性天然抗癌成分。利苦杏仁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苯甲醛,苯甲醛一般作醫(yī)藥、染料、香料的中間體,主要用于制造月桂酸、月桂醛、品綠;苯甲醛與丙酮縮合成亞芐基丙酮,可用作留香劑、媒染劑、固著劑等。
鎮(zhèn)咳、平喘作用??嘈尤手饕墟?zhèn)咳、平喘作用,其活性成分苦杏仁苷內服后,在體內β-葡萄糖苷酶作用下分解為氫氰酸和苯甲酸,氫氰酸對呼吸中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呼吸運動趨于安靜從而達到鎮(zhèn)咳平喘的作用。還有研究表明苦杏仁苷可促進患有油酸型呼吸窘迫癥的動物的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使病變得到改善[7]。
抗炎鎮(zhèn)痛作用小鼠熱板法和醋酸扭體法等研究證實,苦杏苷具有一定的鎮(zhèn)痛作用,并且不會產生耐藥性。
抗菌抗炎作用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見其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據研究報道,苦杏仁中含有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高抗氧化能力,可以預防冠心病,改善血脂,減少細胞增殖,而且具有抗炎和化學保護的功能。
抗氧化活性杏仁皮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主要體現(xiàn)在較強的DPPH自由基和羥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是一種功效較強的抗氧化活性物質。研究表明,杏仁皮經α射線輻照后,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有顯著提升。苦杏仁中包含豐富的黑色素具有廣泛的生物化學活性,包括光保護作用、抗氧化、自由基清除和免疫調節(jié)作用[8]。
抗腫瘤活性若把苦杏仁苷應用在治療癌癥上,其毒性反應更小,產生耐藥性的幾率更低,所以可以將其開發(fā)為新型抗癌藥物??嘈尤受湛蓱糜谥委熛⒅夤苎?、肺氣腫、便秘、麻風病和白斑病等多種疾病。
提高腸胃活性苦杏仁性溫味苦,其中的膳食纖維具有潤腸通便之功效,是一種傳統(tǒng)中藥??嘈尤手写嬖谏攀忱w維,在預防便秘、減肥方面有積極的作用,還可以降血脂和血壓,預防腸胃問題的產生,還可以協(xié)助機體抵抗多種癌癥。
綜上所述,苦杏仁作為化痰止咳平喘藥,活性物質較多,有較好的藥理活性,目前苦杏仁苷的抗腫瘤作用已被醫(yī)學界廣泛認可,將其開發(fā)為新型抗癌藥物市場潛力巨大,需要進一步對其活性以及其藥理作用的細胞、分子和基因等水平上的作用機制深入地進行更多更全面的研究。另外,苦杏仁中已知的杏仁蛋白、揮發(fā)油以及黃酮類成分的藥理活性的研究甚少,因此很有必要對這些成分進行進一步分離鑒定并進行藥理活性的研究,以更好地全面的開發(fā)利用苦杏仁。
參考文獻
[1]張永明,方連順.苦杏仁甜杏仁桃仁經驗鑒別[J]時珍國醫(yī)國藥,1999(10):628.
[2]賈玉海.常用中藥八百味精要[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426~427.
[3]李科友,史清華,朱海蘭,唐德瑞.苦杏仁化學成分的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4,19(2):124~126.
[4]楊國輝,魏麗娟,王德功.中藥苦杏仁的藥理研究進展[J]中獸醫(yī)學雜志,2017(4):75-76.
[5]劉興隆,賈波,黃繡深等.苦杏仁藥理研究概況[J]江蘇中醫(yī)藥,2005,26(7):59.
[6]丁東寧,譚延華,劉俊儒,等.鎮(zhèn)原苦杏仁化學成分的研究[J]西北藥學雜志,1990,5(03):21-23.
[7]呂建珍,鄧家剛.苦杏仁苷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12,27(5):530-535.
[8][8]劉夢培,鐵珊珊,張麗華等.杏仁及杏仁皮多酚超聲提取優(yōu)化及抗氧化能力差異性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7,38(27):15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