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仇玉霞
農業(yè)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在我國社會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農業(yè)建設工作,才能為提高我國國民綜合經濟水平提供充分的保障,而在農業(yè)建設工作中,水利灌溉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利灌溉技術也是保障農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技術措施。隨著社會不斷進步,水資源的利用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社會進步推動了工業(yè)制造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對水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再加上工業(yè)和環(huán)境對水資源的污染,已經引發(fā)了非常嚴峻的生態(tài)問題,這也迫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合理利用水資源,節(jié)水灌溉技術在農業(yè)中的合理應用,是我國節(jié)約水資源的一大進步,尤其是膜上灌節(jié)水栽培技術,是農業(yè)灌溉技術的極大進步。
膜上灌節(jié)水栽培技術是在地膜覆蓋栽培的基礎上,將過去的地膜旁側溝灌水改為膜上流水,水沿放苗孔、專門打在膜上的滲水孔或膜縫滲水,進行浸潤土壤的方法來滿足蔬菜生長需水,達到節(jié)水、增產效果的一種灌水技術。
膜畦膜上灌。在畦田覆膜種植作物。灌水時將水引入畦內,水在膜上流動并由放苗孔和膜縫滲入土中。按筑埂方法可分為培埂膜畦膜上灌和膜孔膜畦灌。
培埂膜畦灌:利用打埂器的鋪膜機,在鋪膜的同時在膜側筑成20 厘米高的土埂。膜畦寬一般為70-90 厘米。膜兩側各有10 厘米左右寬的滲水帶。這種膜上灌由于兩側有土埂,膜上水流不會溢出膜畦,且膜兩側的滲水帶可以補充供水不足的問題,入膜流量可加大到5升/秒左右。
膜孔膜畦灌:這種膜上灌是在培埂膜畦膜上灌的基礎上改進的。由專門的鋪膜機完成鋪膜,將膜寬70厘米的農膜鋪成梯形,兩側翹起5厘米埋入土埂中,畦寬只有40厘米。灌水時,水通過放苗孔和增設孔滲入土壤,入膜流量為1-2升/秒,此種形式灌水均勻度高,節(jié)水效果好。
膜溝灌。適合于瓜菜作物灌溉,分為膜縫溝灌和膜孔溝灌。
膜縫溝灌:此種形式為膜孔灌的改進型。它是將膜鋪在溝坡上,在溝底兩膜相會處預留2-4 厘米的縫隙,水流通過縫隙滲入土中。
膜孔溝灌:此法是先將土地整成溝壟相間的地塊,再在溝底和溝坡上鋪膜,作物種在溝坡或壟背上。溝的規(guī)格因作物而異,灌水時,水流通過溝中地膜孔滲入土中,再通過毛細作用浸潤作物根區(qū)??拙?、孔徑因土質和作物灌水量而定。
細流膜上灌。它是在普通地膜種植下,利用第一次灌水前追肥之機,用專門機械將作物行間的地膜劃開一條膜縫,再壓成一個U 形小溝,灌水時,將水放人U 形小溝內進行灌溉,類似膜縫溝灌,但進溝流量很少,約為0.5升/秒,該法適合于1%以上的大坡度地區(qū)。
格田膜上灌。是將土地平整成網格形式的畦田,畦埂成三角形,高15-20厘米,每塊畦田可由零點幾公頃到數公頃。畦田內要求平整。然后鋪膜灌溉。此法適合于稻田膜上灌。
膜上灌能夠將田面水經過放苗孔或專用滲水孔,只灌作物,屬局部灌溉。減少了溝灌的田面蒸發(fā)和局部深層滲漏。據實驗,膜上灌比溝灌節(jié)水25-30%,水的利用率可達80%以上。在水資源匱乏的溝灌區(qū)改膜上灌,節(jié)水可達40-50%。如果膜上灌這種田面節(jié)水技巧與管道輸水(水的利用率97%)配合灌溉,水綜合利用率可達近90%。同時膜上灌與溝灌相比均勻度有很大提高,能夠給作物供給較適宜的水分情況,有利于作物吸收且泥土不板結。
在地膜栽培條件下的棉花、玉米、花生、豆類、瓜類,以及糧棉套種(小麥+棉花)、糧油套種(小麥+花生)等,均可采用膜上灌溉。
以種植棉花為例,若采用3 行小麥、1 行棉花套種方式,小麥行距16 厘米,棉花行距1 米,麥棉間距34 厘米在播種棉花后蓋膜,膜寬40 厘米,1 行棉花蓋1個膜,兩邊膜側各留5厘米寬作為推土壓膜用。棉花播種后覆蓋地膜,并用土壓實成5-8 厘米小埂。這就形成了以地膜為底的輸水、滲水壟溝。水漫過溝頂,向兩側麥行灌水,同時在輸水中水沿苗孔下滲為棉苗利用。待小麥收后,再開淺溝培土筑成壟高10-16 厘米小埂,對棉花進行膜上滲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