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強
(重慶市銅梁區(qū)中醫(yī)院,重慶 銅梁 402560)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侵犯人體皮膚、粘膜、血液、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多個部位,是引起醫(yī)院感染的常見病原菌[1,2]。 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和不規(guī)范使用,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大量出現,給臨床治療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 目前國內關于MRSA 的報道很多,但是其耐藥的抗菌素種類和耐藥率在不同醫(yī)院、不同地區(qū)及不同時間存在較大的差異[3]。因此, 了解分析我院MRSA 的臨床感染分布和耐藥性,對指導臨床合理選用抗菌藥物意義重大。 本文收集我院2014 -2017 年分離出的MRSA 菌株,對其標本來源、分布、耐藥情況進行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報告如下。
1.1 菌株來源 收集我院2014-2017 年患者臨床微生物送檢樣本中分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采用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作質控菌株。
1.2 儀器與試劑 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tǒng)(珠海迪爾);血平皿、巧克力平皿等(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3 細菌的培養(yǎng)與鑒定 標本包括痰液、 分泌物、膿液、尿液等,嚴格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中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樣本的送檢和細菌的培養(yǎng)分離,珠海迪爾全自動微生物培養(yǎng)鑒定儀對細菌進行鑒定和藥敏檢測。
1.4 MRSA 的檢測 采用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CLSI2018)[4]推薦的方法判斷 MRSA。
1.5 藥物敏感試驗 采用珠海迪爾96STAPH 板條進行藥物敏感試驗分析。 試驗方法與結果判讀參照CLSI2018[4]中規(guī)定進行。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WHONET 5.6 和SPSS17.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RSA 的檢出率 2014-2017 年臨床樣本共分離出 SA507 株,其中 MRSA161 株。 4 年 MRSA 的檢 出 株 數 分別 為 23、34、42、62, 檢 出 率 分 別 為19.17%(23/120)、26.15%(34/130)、34.43%(42/122)、45.93%(62/135),具體見圖1。 4 年間 MRSA 的檢出率由19.17%上升為45.93%,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MRSA 標本分布構成 分離出161 株MRSA的標本中痰液占50.93%(82/161)、分泌物占44.72%(72/161)、血液占 1.24%(2/161)、胸腹水占0.62%(1/161)、尿液占 0.62%(1/161)、膿液占 1.24%(2/161)、其他占 0.62%(1/161)。
圖1 2014-2017 年MRSA 的檢出株數和檢出率
2.3 MRSA 科室分布構成 MRSA 在不同臨床科室的構成比分別為:兒科32.92%(53/161)、皮膚科13.66 %(22/161)、呼吸內科 17.39%(28/161)、神經內科 9.32%(15/161)、重癥科 8.70%(14/161)、耳鼻喉科 4.97%(8/161)、腫瘤科 4.35%(7/161)、普外科2.48%(4/161)、 腎病內科 1.86%(3/161)、 感染科1.24%(2/161)、神經外科 1.24%(2/161)、其他科室1.86%(3/161)。
2.4 2014 -2017 年MRSA 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MRSA 對青霉素類、氨基糖苷類、大環(huán)內酯內、林可霉素、喹諾酮類、四環(huán)素的耐藥率均80%,對復方磺胺甲噁唑耐藥率較低(16.15%),對利福平耐藥率也較高,為65.84%,未發(fā)現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和利奈唑胺耐藥的菌株。 見表1。
表1 2014-2017 年MRSA 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體毛囊、皮脂腺管、鼻腔和腸道中,是呼吸道、敗血癥以及傷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5]。 據報道醫(yī)護人員的鼻腔帶菌率達 80-100%[6], 從1961 年臨床上首次分離出 MRSA 以來[7],截止 2010 年 MRSA 占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分離率已增至50%[8],由于其變異性和多重耐藥性, 已成為臨床抗感染治療的重點和難點[9]。 本研究對我院2014-2017 年分離出的MRSA 菌株的來源、分布、耐藥情況進行匯總分析,4 年MRSA 平均檢出率為31.76 %, 此結果低于國內其它地區(qū)[10,11]。 2014-2017 年我院 MRSA 的檢出率由19.17%上升為45.93%,可見MRSA 在我院的檢出率呈上升趨勢。 其中2017 年MRSA 的檢出率為45.93%,與吳昀[12]報道的46.1%接近,低于賈杰[13]等、王麗珍[14]等報道的54.1%和60.37%。 這種差異可能與地域、醫(yī)院等級、醫(yī)院科室結構、臨床醫(yī)師使用抗菌藥物的種類等相關。
本文中MRSA 的臨床樣本來源以痰液最多占50.93%,其次是分泌物占44.72%,說明 MRSA 的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感染和傷口感染為主,與有關報道基本一致[15-17]。MRSA 分布科室廣泛,檢出率最高的是兒科(32.92%),其次是呼吸內科(17.39%)。 這可能與兒童免疫力較低、上呼吸道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布率高、易致醫(yī)源性感染等因素相關;呼吸科病人口咽分泌物不易排出,易誤吸或下行感染引起肺炎;當然這也與病人病情輕重、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因素有關。 從藥敏試驗檢測的結果可知MRSA對青霉素類、氨基糖苷類、大環(huán)內酯內、林可霉素、喹諾酮類、四環(huán)素的耐藥率均80%,對復方磺胺甲噁唑耐藥率較低(16.15%),未發(fā)現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和利奈唑胺耐藥的菌株。 不同抗菌藥物對MRSA 敏感性不同,這主要與菌內含有的耐藥基因相關,這提示我們臨床上應根據藥敏結果合理選用抗生素,嚴格限制使用萬古霉素等對MRSA 敏感的抗生素,以防止其產生耐藥性,同時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醫(yī)療資源浪費、減輕病人負擔。
綜上,我院的MRSA 菌株檢出率較低,但呈逐年上升趨勢,且對常用抗菌素呈多重耐藥性,尤其是喹諾酮類、大環(huán)內酯及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耐藥率高,這將給臨床治療帶來困難。 微生物實驗室應定期匯總分析實驗數據,掌握菌株在醫(yī)院的感染分布及耐藥情況,為臨床醫(yī)生合理選用抗生素提供依據,從而進一步減少MRSA 的產生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