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余慶縣關興中學
初中是學生青春期的第一個階段是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高峰期,同時也是邏輯抽象思維的起步期,他們渴望獨立又遇事心存依賴,渴望成長又對此充滿茅盾。因此我認為初中的語文閱讀教學實是他們成長的助推器,是他們情感價值觀樹立的基石。大量的閱讀,可以塑造他們的人格,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對于他們來說,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日積月累。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目標。在日常教學中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基礎。但就目前來看,許多學生都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導致了閱讀面狹窄,閱讀的興致低落等現象。因此,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工作來培養(yǎng)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
所選讀物要語言質樸生動,內容引人入勝,要盡力選那些學生讀起來愛不釋手,非一口氣讀完不可的讀物。同時必須遵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如果難易適當,就一定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加搞好閱讀的信心。
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涉獵交際功能強、實用性強的應用文、說明文。提供給學生各種體裁、題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軼事、科普常識、文化習俗、人文歷史、新聞報道、廣告說明等。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讀些原文版的簡易讀本、報刊雜志等。另外,學校要安排專門的時間讓學生來讀書,選自己喜歡的讀。
要求大家從文體、文題、層次、中心、寫法及現實社會意義諸多角度去考查閱讀文章。
首先是文題。要讀懂一篇文章要先審文題。文章題目在讀懂文章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現,或者是一條線索等等。明白文題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順藤摸瓜,讀懂文章。如《濟南的冬天》題目就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huán)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一看題目便明白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其次,理清文章的層次可幫助我們掌握文章的脈絡。閱讀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敘述、描寫或說明對象,再看圍繞這一對象分幾個方面來寫,即文章層次。如《看云識天氣》一文,作者主要圍繞“云和天氣”的關系來說,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就出現了晴天和雨天的兩種情況,“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帶著這個問題再去閱讀,學生就容易把握作者思路,沿著思路讀下去,既能加快閱讀速度,又能提高閱讀質量。
第三,中心是閱讀文章時對內容方面的又一要求。
讀一篇文章總要明白文章說了些什么,哪些是對文章內容的精練概括即文章中心。抓主筆閱讀,能產生認識上的飛躍。主筆一般是主旨的體現,抓住主筆,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又如《濟南的冬天》一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多種自然景象:有靜臥的小山,有澄清的河水;有古城,有小村;有青松垂柳,有綠色水藻;有雪前的景,有雪后的景;有映在水中的倒影,也有不映在水里的“正影”,紅黃藍白黑色彩斑駁;山木水草天,多態(tài)多姿,都—一寫了進去。真是曲盡散文那個“散”字的妙處。但是它神不散。如許錯綜復雜的描寫都環(huán)繞一個主旨,即冬天的濟南那溫晴的天氣?!皽厍纭倍挚傤I全文,使文章脈絡清楚,雜而不亂,多而不繁。作者從三個角度具體寫出濟南冬天暖和安適的特點。一是從地理環(huán)境方面直接說明(“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二是從人們的表現、感覺、幻想去描寫(“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三是以景襯托濟南冬天的暖和安適。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北疚募床捎么朔?。冬天之精神寫不出,以人、日、山、水寫之。先以襯托之法寫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響睛”“溫晴”,突出了“暖和安適”的主旨,下面便重點寫了濟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氣、美景村其“暖和”,再以兩個“臥”字襯其“安適”。接下來寫水,“不結冰”“冒熱氣”“水藻真綠”“垂柳照影”襯出暖和安道之氣氛。最后“藍水晶”中包著“紅屋頂、黃草山?!边@一整體美集中襯出“暖和安適”這一“精神”。
除以上這些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方法外,還有帶疑難閱讀、對比閱讀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我們教師如能因教材因學生施教,學生的閱讀能力必會大有提高。
第四,閱讀時要注重閱讀速度。閱讀分瀏覽式的快速閱讀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閱讀??焖匍喿x要求能盡量在短時間內完成閱讀內容。在對內容的把握上要求能了解課文大意,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概括了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閱讀要求對課文內容理解比較透徹,包括對一些小問題的探究。當然,這種閱讀所用時間相對于快速瀏覽式的閱讀所用時間要長得多。畢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要透徹得多。這兩種閱讀各有針對性?!霸谡Z文課堂的自我學習中,往往可采取快速閱讀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是字斟句酌的研究性閱讀,深入到關鍵詞、關鍵句子的理解,這樣可以詳細掌握課文內容”
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借助文本和作者心靈對話;寫作,是借助筆墨和自己心靈對話;上課,是借助教師和文本對話;交際,是自己和同學以及其他人的直接對話。通過各種卓有成效的對話,讓學生樂學語文,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打好精神底子。
在當今信息膨脹的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閱讀是不可替代的??措娪啊㈦娨晻r,你可能較少思考,更少想象,聲音、圖像……一切都是設定好的,你只是一個相對被動的接受者。而閱讀的過程卻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語言文字可以為你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你能夠與遙隔千載的先人們進行超越時空的精神對話,你的心靈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個想象的世界里翱翔……閱讀能夠激發(fā)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夠使一個粗俗的人變?yōu)橐粋€儒雅,有修養(yǎng)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