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滎經(jīng)中學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確立,高中地理教學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內(nèi)容。高中地理教學中涉及到了案例教學,每年高考的時候在文科綜合中都有一些地理上的案例。案例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收重視的程度越來越強。本文主要介紹高中案例教學的特點以及案例教學的學習方法,以及案例教學對學生素質(zhì)培養(yǎng)的重要性。
教師在選擇案例進行教學時要注重時效性。我們知道,地理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世界上每天都有有關(guān)地理現(xiàn)象的報道。如果教師能夠加入時事元素,便能將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因為高中生對于時事已經(jīng)開始有所關(guān)注了,但是自身卻缺少理性的分析,不能了解事物的具體情況,教師在課堂中以時事作為例子,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時事,理性地看待時事。
如在教學“氣壓帶和風帶”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是否聽說過酸雨?最近,北歐大面積森林受到酸雨的侵害,如果北歐國家想要保護好森林,同學們來想一想有什么好的措施。學生積極思考,但無非都是從本國出發(fā),沒有什么別的提議。這時,教師接著講:北歐將英國告上了法庭,這是為什么?這個問題一提出,明顯與學生的思維相沖突,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fā),并且追問教師為什么。這時教師再導入知識點,學習的效率會提升很多。又如教學“水污染”時,教師可以以日本的水俁病導入,首先展示日本的地域風貌,山清水秀的地方為什么會有水污染?更為奇怪的是,當?shù)鼐用竦昧艘环N很奇怪的病,口齒不清走路搖晃,大喊大叫,指出這些都是由于水源問題導致的,倡導學生要積極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防止水污染。
案例不僅能帶給學生知識方面的收獲,同時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處理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視野會更加開闊。學生一般在分析問題時,所看問題的角度比較單一,只會從幾個常見的角度進行分析。相反,如果多從幾個角度進行分析,可能對待問題的看法會更全面。為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將知識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交代清楚,引導學生在分析時要盡量從多個角度進行,嘗試著找到各個層面之間的聯(lián)系,仔細閱讀案例。
如在教學“世界氣候類型”時,教材中將世界上的氣候類型歸納為10種左右,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上的案例,讓學生自己先分析一下,如何描述氣候類型,不同的氣候主要的區(qū)別在哪里,分布在哪些地方,不同的氣候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等等。學生對于這些問題的分析可能不全面,那么教師就要加以引導,讓學生嘗試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問題。氣候的形成肯定不是單一的原因,那么在眾多原因中主要因素是哪些,我們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氣候,就需要學生聯(lián)系實際,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進行思考才能解決。此外,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小組合作,組員間合作打開思路,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不斷的閱讀分析案例中,嘗試運用多種思路,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逐漸提升自身的多種能力。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個體的思維沿著具體的問題情境產(chǎn)生不同的解決辦法可以引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中教師選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學生在分析一個知識點之后,接著再從其他角度進行思考,找到問題的典型性,從而發(fā)現(xiàn)一般規(guī)律和特殊規(guī)律,這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如在教學“城市化”時,由于城市化的概念很廣泛,學生在分析例題時,可能想到的是城市之中的地理文化,但是城市中最主要的還是人口,那么人文因素就占著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對人文因素也要進行分析。思考城市的發(fā)展除了上述因素外,還要考慮哪幾個方面。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學習時要去思考的,通過思考,明白不能因為地理方面的因素占得多,就全從地理因素出發(fā),還要進行人文角度、交通的發(fā)展等角度進行思考。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著去分析這樣一個典型問題:面對“民工潮”,思考一下為什么這么多的人想要進入城市?他們的涌入對城市有什么影響?學生在分析時,學會從城市與農(nóng)村的角度進行分析,還進一步挖掘其他知識,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先分析表面內(nèi)容,然后再進行深入分析,經(jīng)過全面分析之后,再嘗試著去分析與之相關(guān)的其他方面內(nèi)容,答案可能會更加全面。
總之,案例教學的實施,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具體的實際地理問題入手,在案例討論中展開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從而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的發(fā)展。雖然案例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目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它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前景廣闊,而且對地理教學的促進作用也將日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