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敏
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粟裕大將在1933年底向黨組織提交了一份看似普通卻很特殊的《黨員登記表》,細細品讀這張泛黃的登記表,再結合他一生的革命實踐,可以看出他不欺騙組織,能吃苦擔當,永遠信念堅定的“至誠”品格,他是“表”里如一的典范,是值得當代共產(chǎn)黨人學習的一面旗幟。
“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币饧粗挥刑煜伦钫\的心才能感化人?!爸琳\”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境界,我們從一張《黨員登記表》來細細體會。這張《黨員登記表》的親筆填寫者是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寫于1933年12月28日,雖然時隔87年,紙張已經(jīng)泛黃,但字跡清晰可辨,字斟句酌地來品讀它,通過對粟?!氨砝锶缫弧逼焚|(zhì)的了解,今天的我們會對“忠誠”有更深刻的體會。
一、不欺組織是坦誠
這張黨員登記表中“父母兄弟職業(yè)”一欄,粟裕寫的是“小地主”三個字;“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一欄里,分為革命前和革命后兩部分,他寫的自己的家庭在革命前“有田四百余擔……家人收租剝削為生”,革命后一欄他寫自己的家庭“尚未革命”;文化程度一欄,他寫下“初級師范肄業(yè)兩年半”;在何時受過何種處罰一欄,他寫的是“1928年12月在徐莊團連上受警告一次。”
粟裕1907年8月生于湖南會同,1925年考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師范讀書,1927年因馬日事變的爆發(fā)而被迫離開學校到武昌參軍,不久他參加南昌起義,并跟隨南昌起義及湘南起義余部來到井岡山。
1933年底,填這張表時粟裕正在井岡山,雖然他當時只有26歲,卻已經(jīng)擔任紅七軍團參謀長兼二十師師長,這位年輕的軍團參謀長兼師長在填寫個人信息時,無論是家庭出身還是被迫中斷學業(yè),他都不解釋不隱瞞,毫不猶豫寫下了“地主”、“剝削”、“尚未革命”“肄業(yè)”、“警告處分”等內(nèi)容,這無疑讓他的黨員登記表看起來會有不少瑕疵,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他的政治生命,但粟裕沒顧慮也不遮掩,他完全真實地寫下了自己及家人的信息,不欺騙組織,不隱瞞個人情況。這足可見他對黨坦誠,坦然才見誠心,黨員對黨要講真話,如實向黨組織報告,不能有任何隱瞞,更不能故意弄虛作假,坦誠是黨員對黨忠誠的基本要求。
二.吃苦擔當展赤誠
1933年之前的粟裕,工作履歷都是在最基層,多磨礪、多鍛煉,基層是最好的練兵場。踏實肯干、吃苦擔當是他在基層工作時已經(jīng)展露出來的品質(zhì)。他在黨員登記表中填寫自己的工作履歷:馬日事變以前在常德做學生運動時任團組長,馬日后參加南昌暴動時當班長,湖南及井岡山斗爭時任連長及黨代表等職。
從1926年入團開始他就是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南昌起義后,他很快成長為警衛(wèi)班班長,負責中共前敵委員會的警衛(wèi)任務。南昌起義六天后,警衛(wèi)隊隨起義總指揮部南下,南下途中他們要負責押運繳獲的武器彈藥,粟裕除了帶自己的駁殼槍和子彈,還主動要求再背兩支步槍、200發(fā)子彈,再加上其他裝備總重量達30多公斤,八月酷暑,長途跋涉,還要負重行軍,粟裕這位19歲的小戰(zhàn)士不怕苦不怕累,即使肩膀磨出血磨成繭,他依舊信心滿滿、情緒高昂,順利完成警衛(wèi)任務。
對于井岡山時期的頻繁的工作調(diào)整,多年后粟?;貞浾f:“我在井岡山時,工作多次調(diào)整,時而任連黨代表,時而任連長,都是為了加強政治工作的需要。比如連隊里新戰(zhàn)士和解放過來的戰(zhàn)士多了,需要加強政治工作,就調(diào)我去任連黨代表;某個連長軍閥習氣太重了,要調(diào)動他的工作,又讓我去任連長?!被鶎訊徫徊粩嘧儞Q,不變的是他能吃苦、肯擔當?shù)囊黄嗾\。
我們在填寫表格時,常會遇到“有何特長”這樣的問題。粟裕在這一欄中寫的是“跑長路”。這一特長看似簡單,實則是耐力毅力的體現(xiàn),更是他能吃苦、敢擔當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的重要條件。
1935年初懷玉山戰(zhàn)役,粟裕率800多人攀懸崖、涉險谷,連續(xù)兩天一夜急行軍,最終得以擺脫敵人追擊,為革命保留了軍政骨干。1937年在浙南松陽溪,作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挺進師的師長,粟裕為了跳出敵人包圍圈,他帶領部隊泅水度溪,一晝夜行軍g0公里,連打7仗,跳出重圍。1946年初蘇中戰(zhàn)役期間,這種跑長路打勝仗的例子更多,二戰(zhàn)如南,粟裕帶領部隊兩晝夜激戰(zhàn)后又急行軍一百多里,隱蔽在敵軍即將到達的如皋東南,攻敵不備得以取勝;三戰(zhàn)海安,粟裕打算以逸待勞,暫時撤出海安,但這一方案必須上級批準,戰(zhàn)況緊急,粟裕只帶一名警衛(wèi)員,一天一夜長途跋涉300里向華中局領導匯報,第二天又急行300里回海安前線,連續(xù)跑長路,既確保了向上級匯報,又沒貽誤戰(zhàn)機。
能跑長路不言苦,身先士卒搶戰(zhàn)機。粟裕的作風深深影響到了他帶領的部隊。解放戰(zhàn)爭中,華野最為人們熟知的特點就是“打得、跑得、餓得”的連續(xù)作戰(zhàn)作風,作戰(zhàn)時快速機動、搶占先機。在淮海戰(zhàn)役第二階段,為完成對黃百韜兵團的包圍,華野各路大軍以一天行軍60公里到70公里的速度飛速前進,架設浮橋,強渡運河,水淺的地方直接徒涉或泅渡,在最短時間內(nèi)形成了包圍圈,為全殲黃百韜兵團立下了汗馬功勞。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赤誠之心是認定目標后,克服一切困難達到目標的能力和毅力,是去盡心竭力實現(xiàn)既定目的,這展現(xiàn)著每個黨員對忠誠的履行程度。
三、生死追隨鑄忠誠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政治環(huán)境波詭云譎,社會情況異常復雜。中國共產(chǎn)黨要求黨員在登記表中必須填寫“是否參加其他政治團體,何時何地加入和退出”,粟裕在《黨員登記表》中寫下“1926年在常德經(jīng)黨許可加入國民黨,1927年馬日事變后即退出”;在“何人介紹何時入黨”這一欄中,他寫出了準確的入黨時間——“1926年11月由邱育之、蕭鐘岳介紹入團,1927年5月轉(zhuǎn)入黨?!?/p>
眾所周知,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大肆捕殺共產(chǎn)黨員,1927年的5月21日,國民黨反動軍官許克祥在長沙發(fā)動馬日事變,逮捕槍殺共產(chǎn)黨人,白色恐怖在全國彌漫,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面臨著異常嚴峻的考驗,不乏有脫黨離黨甚至叛黨者,而當年僅20歲的粟裕卻有著無比堅定的信念,他果斷選擇退出國民黨,在異常嚴峻的革命形勢下義無反顧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黨員登記表中有“職業(yè)”一欄,粟裕清晰地寫下四個字“紅色軍人”,他此生以紅色為燈塔,以軍人為職業(yè)。
戰(zhàn)爭年代血與火的洗禮中,受傷犧牲都在所難免。在何時入伍和受傷情況的登記里,粟裕寫下“1927年5月在武昌入伍參加南昌暴動至現(xiàn)在,受過傷三次(一次很輕)”他特意加了個括號,注明有一次受傷很輕。
粟裕一生6次為革命負傷,填寫這張表時,他事實上受了三次重傷,一次輕傷。最早一次是1927年10月在福建武平縣城的戰(zhàn)斗,一顆子彈打中粟裕右耳上側(cè)頭部顳骨,他應聲倒地,鮮血直流,只依稀聽到排長說“粟裕呀,我不能管你啦”,排長卸下粟裕的駁殼槍繼續(xù)戰(zhàn)斗。當粟裕稍微能動時,四周已經(jīng)空無一人,他奮力掙扎卻滾下山坡,昏迷了兩天后被大雨澆醒,他堅持往前爬行,幸而被幾個戰(zhàn)友發(fā)現(xiàn)才得以救助。
第二次是1930年在2月在吉水、吉安的戰(zhàn)斗中,粟裕頭部被迫擊炮彈片擊中,他滿臉是血當即不省人事,雖然搶救了過來,但炮彈片一直留著他的頭部,導致他的高血壓和美尼爾氏綜合征,甚至壓迫到他的視神經(jīng),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他的眼睛無法左右環(huán)視。更痛苦的是粟裕長期被頭痛頭暈折磨著,他做過檢查卻一直不明病因,唯有默默忍受。直到1984年他去世后,人們才在他的骨灰中發(fā)現(xiàn)因這次受傷在他頭部藏了54年的三塊彈片,才終于揭開了他長期頭痛之謎。
第三次受傷是1933年5月在第四次反“圍剿”戰(zhàn)斗中,粟裕左臂中彈,動脈血管被打斷,鮮血噴出一米多遠,盡管迅速扎緊止血并相繼轉(zhuǎn)送救護所、軍醫(yī)院,但傷口卻嚴重感染并壞死,醫(yī)生尊重他的意見盡可能保留左臂,對傷口做清除膿血、切除壞死組織的手術,手術中沒有麻藥,手術后沒有消炎藥。為了消炎,每天往傷口里捅鹽水布條,第二天抽出來,再換一條鹽水布條捅進去;接連幾個月每天捅來捅去,粟裕忍受著鉆心的疼痛,心急的是傷口卻遲遲難以愈合。此后粟裕被轉(zhuǎn)送到方面軍司令部的手術隊,用當時最好的藥品一一碘酒來治療,傷口才長好,但他的左臂卻終生致殘。
1933年11月,粟裕終于傷愈歸隊,而這張黨員登記表填寫于他歸隊后的一個月,即1933年12月。他在表中寫自己受傷三次,再加括號注明一次很輕。這三次負傷,一次頭部顳骨受傷昏迷兩天;一次給他帶來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病痛折磨;一次給他帶來了左臂的終身殘疾。他特意標注的很輕的一次,應該是1929年攻占寧都時,他臀部受的傷。
事實上,粟裕的三次負傷都有死神如影隨形,幾乎每次都在鬼門關徘徊,但粟裕在填表時并未向黨組織訴苦或者邀功,他甚至絲毫沒提他的負傷多么嚴重,只著重強調(diào)有一次負傷是很輕的。這從本質(zhì)上體現(xiàn)著粟裕不圖名不為利,不讓黨組織擔心,不給黨組織添麻煩的對黨深厚的感情。
“天下至誠,莫大于忠”,粟裕在白色恐怖下入黨,以紅色軍人為終生職業(yè),數(shù)次瀕臨死亡卻初心不改,這是至誠,更是把信念刻進骨子里的至忠!
“忠誠”二字,“忠”,由“心”和“中”構成,意思是心在正中,毫不動搖;而“誠”,由“言”和“成”構成,表示言而能成,沒有虛假。忠誠的基本要求是坦誠不作假,再以赤誠之心,無私無畏去踐行,而根本的內(nèi)在支撐則是心中信仰永不動搖。表里如一,對黨忠誠,這是共產(chǎn)黨人永遠的政治要求!
(作者供職于中共懷化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