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王瑞剛 周子嬌 董飛飛 伍華 劉華峰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其引發(fā)的并發(fā)癥具有高度危害性,由多重耐藥菌感染而引發(fā)的肺炎發(fā)病率高達7%~22%[1],且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發(fā)展、飲食結構改變、生活方式改變,腦卒中及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病率也持續(xù)走高[2,3],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研究顯示,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氧化應激和肺功能改變,會影響到患者的預后狀況,應該予以重視[4,5]。但如何改善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體內(nèi)的氧化應激狀況及肺功能,治療方案報道不一。本研究探討桑夏苓術湯對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氧化應激、肺功能的影響,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診治的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124例,入選標準:符合《卒中相關性肺炎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9更新版)》的臨床標準[6],經(jīng)CT檢查確診,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患有器質性疾病、精神性疾病、藥物過敏、非感染性發(fā)熱、惡性腫瘤、貧血患者。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2例。對照組:男38例,女24例;年齡51~74歲,平均年齡(65.59±4.63)歲。觀察組:男35例,女27例;年齡50~73歲,平均年齡(65.75±5.12)歲。2組性別比、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7]給予腦卒中治療,包括吸氧、化痰、解痙、營養(yǎng)腦細胞、改善腦代謝、調(diào)節(jié)水及電解質平衡等,抗感染治療用藥為注射用頭孢哌酮他唑巴坦鈉(??谄媪χ扑幑煞萦邢薰?,將注射用頭孢哌酮他唑巴坦鈉2.25 g加入到0.9%氯化鈉注射液(安徽雙鶴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250 ml中,靜脈滴注,2次/d,直至出院。
1.2.2 觀察組聯(lián)用桑夏苓術湯治療,藥物配伍:桑白皮15 g、茯苓15 g、薏苡仁15 g、白術15 g、連翹15 g、魚腥草15 g、絞股藍12 g、紅景天12 g、防風10 g、清半夏10 g、桔梗10 g、甘草10 g。1劑/d,用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直至出院。
1.3 檢測指標 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2 ml,3 000 r/min轉速下離心10 min,取血清,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還原型谷胱甘肽、丙二醛,試劑盒購于南京森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采用OPTI CCA-TS多參數(shù)血氣分析儀(北京冠遠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測定患者的血氣指標,包括動脈血氧、動脈血二氧化碳、血氧飽和度。采用MSA99便攜式肺功能檢測儀(北京麥邦光電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測定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包括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記錄2組患者病癥改善時間(咳嗽消失時間、發(fā)熱消失時間、肺濕啰音消失時間、X線陰影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和治療效果(治愈、顯效、有效、無效)。
1.4 療效標準 (1)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影像學檢查顯示炎性病灶完全吸收;(2)顯效:臨床癥狀明顯緩解,影像學檢查顯示炎性病灶明顯吸收;(3)有效:體溫下降,咳嗽減輕,影像學檢查顯示炎性病灶有所吸收;(4)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者加重,影像學檢查顯示炎性病灶無改變或擴大??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2組治療后超氧化物歧化酶、還原型谷胱甘肽高于治療前(P<0.05),2組治療后丙二醛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后超氧化物歧化酶、還原型谷胱甘肽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丙二醛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2組治療后動脈血氧、血氧飽和度高于治療前(P<0.05),2組治療后動脈血二氧化碳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后動脈血氧、血氧飽和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動脈血二氧化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2組治療后FEV1、FVC、FEV1/FVC、MVV高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后FEV1、FVC、FEV1/FVC、MVV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2.4 2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發(fā)熱消失時間、肺濕啰音消失時間、X線陰影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2.5 2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8.4%(61/62)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7.1%(54/62),2組患者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療效比較 n=62,例(%)
有研究顯示,卒中相關性肺炎高發(fā)于老年人,這與患者身體機能減弱、飲食習慣等因素相關[8,9]。長時間臥床不起,可能誘發(fā)吞咽功能障礙,而誘發(fā)墜積性肺
炎,危害度極大,有可能會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墜積性肺炎不僅會造成通氣功能障礙,致使缺氧、感染病癥加重,還有可能損傷肺組織及周圍血管內(nèi)皮細胞,將降低患者的肺功能,而不利于患者的康復治療。
發(fā)生卒中相關性肺炎時機體會發(fā)生一系列保護性應答反應,即炎性反應,影響到機體內(nèi)炎性因子的表達,并調(diào)控機體的病理、生理過程。當體內(nèi)平衡被炎性因子、環(huán)境毒素、治療藥物等因素打破時,會誘發(fā)氧化應激反應,導致細胞中線粒體呼吸鏈受損,蛋白質、糖類、脂質、DNA等大分子物質會發(fā)生空間結構變性、斷裂,造成細胞的氧化損傷,從而加重心腦血管病,因而認為,炎癥與氧化應激存在密切關聯(lián)[10,11]。
中醫(yī)認為,腦卒中屬于“中風”范圍,而卒中相關性肺炎屬于“中風”與“咳嗽”“喘證”之合病 ,其致病因素歸結為痰與虛[12,13]。中風發(fā)病有“內(nèi)虛”于前,則衛(wèi)外不固,則外邪侵襲機體不易抵擋,正如《素問·評熱病論篇》指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而情志不遂,憂思惱怒,一則化火生風,二則橫逆犯脾,脾失健運,內(nèi)生痰濁,風火夾痰竄于臟腑經(jīng)絡則為中風,若上犯于肺則咳嗽、咳痰?!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玄冥五氣篇》五勞所傷中指出“久臥傷氣”,卒中患者長期臥床,易發(fā)氣虛,肺脾氣虛則水濕運化失調(diào),飲停于肺則生痰。故虛與痰常為中風、咳嗽、肺癰之共同病理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后超氧化物歧化酶、還原型谷胱甘肽高于治療前;2組治療后丙二醛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超氧化物歧化酶、還原型谷胱甘肽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丙二醛低于對照組,說明桑夏苓術湯可改善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體內(nèi)的氧化應激狀況,諸多指標中,丙二醛是脂質過氧化反應的終極產(chǎn)物[14],能夠加劇細胞膜損傷,還會加重氧化應激的反應程度,其水平降低,提示氧化應激狀況改善。超氧化物歧化酶與還原型谷胱甘肽均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其水平升高,有助于減輕機體內(nèi)氧化應激反應。
2組治療后動脈血氧、血氧飽和度高于治療前;2組治療后動脈血二氧化碳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動脈血氧、血氧飽和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動脈血二氧化碳低于對照組,說明桑夏苓術湯可改善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體內(nèi)的血氣狀況,有助于提高血氧水平。同時,2組治療后FEV1、FVC、FEV1/FVC、MVV高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FEV1、FVC、FEV1/FVC、MVV高于對照組,說明桑夏苓術湯可提高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肺功能,通氣功能大幅提升。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發(fā)熱消失時間、肺濕羅音消失時間、X線陰影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說明桑夏苓術湯治療卒中相關性肺炎的效果顯著,可大幅縮短病癥改善時間,分析如下:桑夏苓術湯的方劑中,紅景天、絞股藍具有益氣、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桑白皮、半夏、防風、桔梗具有宣肺、化痰、止咳的功效,茯苓、白術、薏苡仁具有健脾、益氣、祛濕的功效,連翹、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甘草具有調(diào)和諸藥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宣肺、健脾、止咳、化痰之功效。桑白皮不僅具有止咳作用,以控制病情,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提高抗炎效果。半夏、桔梗有鎮(zhèn)咳作用,桔梗有增強抗炎和免疫作用。增強中性白細胞的殺菌力。茯苓薏苡仁有增強免疫作用,連翹、魚腥草有廣譜抗菌作用,甘草有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諸藥合用,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桑夏苓術湯可調(diào)節(jié)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的氧化應激狀況,改善肺功能,加速康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由于中年人與老年人的身體機能狀況相差較多,恢復能力差別也很大,可進一步開展分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