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斌
摘 要:銠是一種具有催化效應的金屬材料,該金屬材料在石油冶金、航天材料等領域的應用廣泛。本文研究對于含銠物料銠元素的測量,探討了運用催化廣度法對于銠元素的測量,對實驗試劑、實驗方法做了詳細論述,對吸收曲線、反應條件設置、反應溫度和反應時間以及試驗穩(wěn)定性等做了研究論證,希望能為對銠元素的測量提供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銠元素;測量;催化光度法
0 引言
銠是一種具有催化效應的金屬材料,該金屬材料在石油冶金、航天材料等領域的應用廣泛。我國銠元素的儲量不高,導致在市面上該催化劑價格昂貴,因此對于該元素的回收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原子吸收法常用作對元素濃度的測量,但是銠元素原子吸收靈敏度低、測量誤差大,因此原子吸收不適用于對銠元素的測量。
催化光度法相比于原子吸收法具備更高的靈敏度和更好的穩(wěn)定性,是測量銠元素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探討了運用催化光度法測定銠元素的實驗試劑和實驗方法,對本試驗的吸收曲線和反應條件等做了研究論證。
1 實驗方法
1.1 主要試劑與儀器
催化光度法主要用到的試驗試劑和儀器見表1。
銠標準溶液的配制:精確稱取0.2550g三氯化銠(RhCl3)于燒杯中,加入25mL濃鹽酸(HCl),緩慢加熱至完全溶解,冷卻至室溫,隨后定溶至100mL,得到1.000mg/mL銠儲備液,使用配制時用0.1mol/mL鹽酸進行稀釋使用。
(4-氯苯基偶氮)-8-苯磺酰胺基奎林溶液的配制:采用95%乙醇、0.01mol/mL的KIO4溶液,6mol/mL的硫酸溶液(H2SO4)以及體積分數(shù)為2%的Tween-80溶液配制成0.025%的新試劑溶液。
1.2 實驗方法
準備兩只50mL比色管,將比色管編號為1號、2號,向1號、2號比色管中加入2.5mL、6mol/mL的硫酸;3.0mL、0.01mol/mL的KIO4溶液;2.0mL的CPBSQ溶液和1.5mL的Tween-80溶液。之后向1號比色管中加入適量銠標準溶液,測定其吸光度,記為A1,并測定2號比色管其吸光度,記為A2。之后將1號2號兩只比色管用蒸餾水稀釋至25mL,并放入恒溫槽內,設置水浴溫度為90℃,恒溫加熱10min。加熱過后冷卻至室溫,用去離子水將比色管刻度補充至25mL,混合均勻。之后用1cm比色皿1cm以去離子水為參比,在525nm波長下測量1號和2號比色管中體系的吸光度,記為A11和A22,并計算兩次吸光度的差值ΔA1,ΔA1=A11-A22。
2 結果與討論
2.1 吸收曲線
從曲線圖中可知,在硫酸介質中(即強酸條件),CPBSQ溶液強吸收峰在525nm波長處,但是在體系中加入KIO4之后,該處的吸收峰有所下降,這表明KIO4可使CPBSQ褪色,即KIO4能氧化CPBSQ溶液;當在CPBSQ溶液中加入銠標準溶液后,可以看到曲線1與曲線3幾乎重疊,說明銠元素不會與CPBSQ發(fā)生反應;而在CPBSQ中同時加入KIO4和銠元素標準溶液,體系的吸收曲線產(chǎn)生了紫移現(xiàn)象,同時吸光度有巨大的下降,說明銠元素對KIO4氧化CPBSQ的反應有催化作用,因此,選擇525nm為測定波長。
2.2 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
2.2.1 酸類型和用量的選擇
如上文所述,該反應要在強酸介質才能進行。比較磷酸(H3PO4)和硝酸(HNO3)以及硫酸(H2SO4),發(fā)現(xiàn)在硫酸介質中,銠的催化效果更好。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試驗條件,選擇了0.5-4.0mL用量的硫酸進行試驗,發(fā)現(xiàn)在1.0-3.0mL區(qū)間的硫酸用量下,吸光度最高,其他范圍吸光度均有所下降,因此,本實驗選擇2.5mL、6mol/mL的硫酸溶液。
2.2.2 對氧化劑類型和用量的選擇
常用的氧化劑包括雙氧水(H2O2)、高碘酸鉀(KIO4)和溴酸鉀(KBrO3),試驗發(fā)現(xiàn)選擇高碘酸鉀時ΔA最大,因此氧化劑選擇高碘酸鉀。進一步為了得到最佳用量,選擇0.5-4.0mL的高碘酸鉀溶液進行試驗,發(fā)現(xiàn)在0.5-2.5mL的區(qū)間范圍內,隨著高碘酸鉀使用量的增加,非催化反應體系和催化反應體系的吸光度值A11和A22都有所下降,但是A22的降幅更大,導致了ΔA的值增加,超過2.5mL用量之后,吸光度值趨于穩(wěn)定,因此高碘酸鉀用量選擇為3.0mL。
2.2.3 CPBSQ溶液用量的選擇
選擇0.1-4.0mL區(qū)間范圍內的CPBSQ溶液用量進行了試驗,發(fā)現(xiàn)在0.25-3.0mL區(qū)間范圍內,隨著CPBSQ溶液用量的增加,催化反應體系的吸光度和非催化反應體系的吸光度都在增加,但是催化反應體系的增幅更小,因此ΔA值增加??紤]到試驗的可操作性,選擇2.0mL用量的CPBSQ溶液。
2.3 反應溫度與反應時間
催化體系的反應和非催化體系的反應都對反應溫度有一定的要求,當反應溫度低于60℃時,兩者都不能進行;反應溫度高于60℃后,隨著溫度的上升,反應逐步加快,但是催化體系的反應速率加快得更多。因此,考慮到實際操作的安全,選擇反應溫度為90℃,并用水浴槽進行水浴加熱,用流水將其冷卻至室溫。
當反應溫度為90℃時,研究表明,加熱時間t和ΔA的值存在某種線性關系:ΔA=0.0376t+0.1841(5min 2.4 線性范圍、精密度、靈敏度 2.4.1 對線性范圍的確定 研究表明,在該實驗條件下,銠溶液濃度在0.1-1.75ug/ 25mL時,吸光度差值ΔA與銠溶液的濃度存在線性關系:ΔA=0.603C-0.0432(0.1ug/25mL 2.4.2 精密度、靈敏性 誤差允許范圍在正負5%以內時,不會產(chǎn)生干擾的離子有:鎂離子、鈉離子、鉀離子、硝酸根離子、鈣離子、硅酸根離子、鉛離子、鋁離子、二價錳離子、鉻離子、鎘離子等,還有鋅離子、銅離子等常見金屬離子,由此可知,該檢測方法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結論 催化光度法對于銠元素的測量具有靈敏度高、穩(wěn)定性好等優(yōu)點,對于樣品單一、離子共存少的材料,可選用催化光度法進行測量;但是如果材料的離子共存復雜,銠含量低,選用該法就很難得到準確的測量結果,需要考慮用儀器分析法。實際上,冶金行業(yè)常用催化光度法對產(chǎn)品樣品中的銠元素進行測量,從表2可以看出催化光度法對于產(chǎn)品樣品中銠元素的分析測定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王美香,郝南明,董學暢,韓勇.QADMP光度法測定水樣中的鈷(Ⅱ)[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 (02):125-127. [2]楊赟金,楊兵,劉鵬,馬媛,曹秋娥.一個測定銠的新催化光度法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 18(03):2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