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龍兵 張鵬 劉練
摘 要: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帶東部塔中Ⅰ號斷裂帶下盤卡塔克隆起北斜坡的順南區(qū)塊由于埋藏超深、地層壓力超過140MPa,地層溫度超過200℃,采氣井口采用140MPa,為了經(jīng)濟有效開發(fā),逐步實踐了國產(chǎn)替代,本文通過對采氣井口結構對比分析,為下一步140MPa及以上級別井口的國產(chǎn)化提供支撐。
關鍵詞:采氣井口;采氣四通;試壓結構;試壓方式
1 國產(chǎn)采氣井口
1.1 結構特點
1.1.1 油管掛處密封結構
國內(nèi)某廠家140MPa采氣井口油管掛處結構如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油管掛與1#組合閥密封有3處,其中頂部為RGM型金屬密封,其余兩處為FS密封,油管掛與采氣四通密封3處,其中下部為DCM金屬密封,其余兩處為FS密封,共對應5個試壓孔,各試壓孔作用見圖1。油管懸掛器與油管四通本體金屬密封坐掛采用雙限位結構。該結構設計第一次應用于140MPa采氣井口,雙限位油管懸掛器既可保證油管懸掛器下部金屬過盈量的激發(fā)同時也能保證油管懸掛器延長頸處的金屬密封過盈的激發(fā),避免了以往常規(guī)油管懸掛器上下金屬密封擠壓變形不可控制的弊端,而且該結構在安裝后各部位的間隙為0,可以有效防止溫差對井口密封部位的影響,該結構能夠很好的保證懸掛器更為可靠的密封性能。
1.1.2 套管密封結構
套管(芯軸式懸掛器)密封共3處,共對應3個試壓孔,油管四通底部采用1道DCM型金屬密封圈,往上2道FS型的二次密封圈,用于檢驗每一道二次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1.2 試壓方式
①油管掛處密封試壓方式。根據(jù)采氣井口原設計方案,可對油管掛處每處密封進行試壓作業(yè),以驗證每道密封的可靠性;②套管密封端試壓方式。對三個試壓孔均進行試壓作業(yè),無觀察孔。
2 進口A公司采氣井口
2.1 結構特點
2.1.1 油管掛處密封結構
油管掛與1#組合閥采用套式密封2組,其中上部為V型金屬密封,下部為O型密封(帶支撐墊片),油管掛與采氣四通采用套式密封2組,其中下部為V型金屬密封,上部為S密封,共對應1個試壓孔和1個觀察孔。
試壓孔①用于檢驗O型密封、S型密封和法蘭墊環(huán)密封性,觀察孔②試壓時處于打開狀態(tài),能夠觀察O型密封是否正常密封。
2.1.2 套管密封結構
套管(芯軸式懸掛器)采用套式密封3組,共對應2個試壓孔和1個觀察孔。
試壓孔①用于檢驗上S型密封組和V型金屬密封密封性,試壓孔②用于檢驗下S型密封組、法蘭墊環(huán)和套管懸掛器密封密封性,觀察孔③試壓時處于打開狀態(tài),能夠觀察V型金屬密封和下S型密封組是否正常密封。
2.2 試壓方式
油管掛處密封通過試壓孔①對O型密封、S型密封和法蘭墊環(huán)密封試壓,試壓時打開觀察孔②。
套管密封通過試壓孔①對V型金屬密封和上部S型密封試壓,通過試壓孔②對S型密封組、法蘭墊環(huán)和套管懸掛器密封試壓,試壓時打開觀察孔③。
3 進口B公司采氣井口
3.1 結構特點
油管掛處密封結構:油管掛與轉換蓋板法蘭采用2組密封,其中上部為SRL金屬密封,下部為U型杯式金屬密封,油管掛與采氣四通采用1組金屬密封,共對應1個試壓孔和1個觀察孔。試壓孔①用于檢驗U型杯式金屬密封、下部環(huán)空金屬密封和法蘭墊環(huán)密封性,觀察孔②試壓時處于打開狀態(tài),能夠觀察U型杯式金屬密封是否正常密封。
套管密封結構:套管(芯軸式懸掛器)采用1組CAHN
金屬密封,共對應1個試壓孔,無觀察孔。
3.2 試壓方式
油管掛處密封:通過試壓孔①對U型杯式金屬密封、下部環(huán)空金屬密封和法蘭墊環(huán)密封試壓,試壓時打開觀察孔②。
套管密封:通過試壓孔對CAHN金屬密封、法蘭墊環(huán)和套管懸掛密封試壓。
4 國產(chǎn)井口與進口井口對比
①國產(chǎn)140MPa采氣井口采氣四通密封結構及試壓方式考慮周全,實現(xiàn)每道密封均可試壓。在保證金屬過盈量充分密封的情況下,通過考慮到油管掛和四通本體之間的配合間隙,油管掛在坐掛過程中不遇卡。油管懸掛器與油管四通本體金屬密封坐掛采用雙限位結構,該結構在安裝到位擠壓變形后各部位的間隙接近于0;②國產(chǎn)140MPa采氣井口油管掛設計較為復雜。判斷上下金屬密封圈的過盈量較為困難,油管掛上下金屬密封圈與四通本體和1號主閥之間的配合間隙較難掌握,存在油管掛上下金屬密封圈擠壓變形不可控制的弊端;③根據(jù)對比數(shù)據(jù),國產(chǎn)140MPa采氣井口密封數(shù)達到9個,試壓孔達8個,無觀察孔,高壓高產(chǎn)氣井對應的風險點較進口A公司和進口B公司多。
5 應用及改進
5.1 國產(chǎn)140MPa井口應用失敗案例
國產(chǎn)140MPa高性能采氣井口先后在順南區(qū)塊和順北區(qū)塊多井使用:2015-2019年共計使用國產(chǎn)140MPa高性能采氣井口7井次,6井次成功,1井次失敗。
原因分析:①井口安裝不到位是造成試壓孔刺漏的根本原因。在對油管掛上金屬密封進行第一次試壓,打壓至44MPa(與井口壓力40.6MPa非常接近)時壓力不再上升,說明此時該密閉空間內(nèi)井口安裝不到位存在漏點;②由于該結構保證油管懸掛器下部金屬密封過盈量激發(fā)的同時,也要保證油管懸掛器延長頸處的金屬密封過盈的激發(fā),該結構在安裝到位擠壓變形后各部位的間隙接近于0,高壓試壓下油管掛可能向下發(fā)生一定的位移,造成頂部金屬密封密封失效。
改進措施:XX7井后續(xù)裝井口時對1、2、3孔進行試壓作業(yè),4、5孔作為觀察孔使用,試壓合格。經(jīng)與國產(chǎn)廠家結合后續(xù)確定試壓孔為1、2、5孔,不再對油管掛頂部金屬密封進行試壓作業(yè),3、5孔可作為觀察孔使用,后續(xù)現(xiàn)場試壓成功。
5.2 改進及應用情況
通過統(tǒng)計分析國產(chǎn)140MPa采氣井口使用異常事件,對其進行了性能改進,主要改進如下:
①試壓孔改進:原國產(chǎn)140MPa采氣井口四通上法蘭+采氣樹1號閥下法蘭一共設置5個試壓孔。經(jīng)過改進將原來的5個試壓孔改為1個試壓孔,減少滲漏風險點;②開關省力機構改進:原國產(chǎn)140MPa采氣井口配備的未帶省力結構閥門開關扭矩400N/m,開關力矩較大不便于操作;帶常規(guī)齒輪傳動省力結構的開關圈數(shù)在100圈以上,省力但開關時間較長。改進閥門驅動部分,采用既開關力矩小又開關圈數(shù)少的滾珠絲杠,開關扭矩在260N/m,開關圈數(shù)14.5圈,大大提升了閥門開關效率;③閥門密封改進:針對如XX蓬1井閥板閥座密封面損傷造成閥門滲漏問題,對密封面硬度和閥板閥座配合間隙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提升金屬密封面抗惡劣工況能力;針對如XX53井閥門無法正常關閉問題,對閥板閥座密封面粗糙度和驅動器結構進行優(yōu)化設計,防止相同問題再次發(fā)生。
6 結論
①國產(chǎn)140MPa高性能采氣井口在使用中逐步改進優(yōu)化,能夠滿足分公司三高氣井使用需求,技術成熟性能夠替代進口井口,具有推廣意義;②高性能采氣井口國產(chǎn)化能夠大大節(jié)約成本投入,國產(chǎn)井口價格與進口相比降低了60%,性價比較高;③為保障作業(yè)安全和快速處理異常問題,高性能采氣井口閥門應進一步考慮遠程操控,向智能化和自動化邁進,需開展調(diào)研和系統(tǒng)技術攻關。
作者簡介:
崔龍兵(1968- ),男,碩士,高級工程師,2006年獲西南石油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專業(yè)工程碩士學位,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開發(fā)研究及完井測試技術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