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葵又稱補腎菜,為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非洲和美洲,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栽培較為廣泛,引入我國后,在廣東、湖南等地栽培面積較大。秋葵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食用價值,經常食用有保肝強腎、潤腸健胃的作用,可顯著提高人體免疫機能。秋葵具有非常高的經濟用途以及食用價值。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需求具有較高營養(yǎng)水平蔬菜的人們越來越多,所以秋葵種植有潛力。本人希望通過直播(點播)、一般育苗移栽、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三種栽培方式進行對比試種,給農民朋友作個參考,選擇適合自己的種植模式。腰鋪鎮(zhèn)位于南京、全椒、滁州市三個城市的交界處,新鮮蔬菜需求量大,種植秋葵有市場。
[關鍵詞]一般育苗移栽;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直播(點播);對比種植
[中圖分類號] S649
[文獻標識碼]A
方案:試種地點在腰鋪鎮(zhèn)范橋村范橋村民組。在520.8m2( 37.2m×14m)田塊里設置3個種植區(qū)進行對比,分別是直播(點播)、一般育苗移栽、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品種選五福和一品五角,播種時間都是4月20日,育苗移栽時間都是5月8日。每個種植區(qū)88.48m2( 31.6m×2.8m),田塊的四周設置保護行。直播和移栽定植行距70cm,株距40cm,每穴1苗,折合種植密度為3.57萬株/hm2。各種植區(qū)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一致。
測定項目及方法:觀察記載直播(點播)、一般育苗移栽、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三種栽培的各個生育期,在果實采收期進行稱鮮果質量,對三種栽培的鮮果產量進行對比。
對比栽培結果:直播(點播)生產中存在出苗慢、出苗不整齊,幼苗質量差,開花和結果遲,上市遲,嚴重影響種植效益。育苗移栽與直播(點播)方式相比,能縮短秋葵生長的生育進程,提早進入果實采收期,可達到優(yōu)質高產和提早上市的目的,而且采摘時間相對集中,占用土地的時間縮短,有利于提高復種指數,同時,育苗移栽可實現秧苗集中統(tǒng)一管理,可提前播種培育壯苗,以充分利用光、熱和土地資源。但值得注意的是,秋葵根部再生能力較差,容易木栓化,采用育苗移栽技術適時移栽非常關鍵,苗齡不宜過長,20天左右為宜,最好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前澆透水,防止土壤散開,減少對根系的傷害,促進幼苗生根。
具體栽培技術如下:
1 品種選擇
我們當地夏季多風、多雨、高溫,宜選擇中桿、側枝較少、節(jié)位偏低、抗倒伏、連續(xù)坐果、品質優(yōu)良、抗病性強的品種??蛇x用綠羊角、五福和一品五角等等。
2 育苗
(1)苗床準備。選用肥沃的土壤,最好是菜園土,添加一些有機肥和細沙,或者用熟土和糞肥料充分的混合好堆肥,堆肥的時間要在15天以上,有效的讓肥料和土壤進行結合。
(2)催芽播種。首先應該對種子進行篩選,去除癟籽、瘦籽、病籽、霉籽。選用健康且飽滿的種子。因為秋葵的種子比較堅硬,所以在播種前最好進行催芽。用溫水浸泡24小時,每12小時換1次水,時問到了就撈出,放入盆中,用濕布蓋著,然后放在25-30℃的環(huán)境中進行催芽,期間注意保持種子濕潤,3-4天就可以露白出芽,這個時候便可以播種,這樣播種會加快出苗的時間,一般10天就可以大面積出苗了。
(3)播種適期。秋葵喜溫暖,怕霜凍,整個生育期應該都在無霜期內,播種的時間在3月底到4月初,如果提早到3月上旬,就要用大小棚雙棚覆蓋育苗。在育苗床準備之后便可以播種了。在播種前要事先將土壤澆透,將發(fā)芽的種子均勻地放在土壤上,然后覆蓋上一層薄土,土壤的厚度剛剛能覆蓋住種子就可以了。
(4)苗床管理。發(fā)芽期土壤濕度過大,易誘發(fā)立枯病,所以要注意通風降濕。要注意地老虎的防治。當幼苗出土之后,要及時間苗,把一些病苗以及弱小的苗全部去除,當秋葵長到3-4片葉子、苗高在lOcm左右的時候,把每個穴口的植株只留1顆強健的秋葵苗,其他的全部拔出。
3 大田準備
秋葵的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在大部分的土壤中都可生長。不過使用較差的土壤,會減產,而且品質也會變差,因此還是盡量選擇土壤肥沃、透氣性強、病蟲害少的沙土。播種前進行深耕,把畦面的土塊打碎、耙平,開好三溝,按照畦寬30cm,深25cm,保證排水通暢。按照腐熟農家肥40-60t/hm2,復合肥375-450kg/hm2的用量施足底肥。
4 合理密植
基部節(jié)間較短,葉腋間常發(fā)生側枝,秋葵喜光,必須要有充足的陽光才能如期開花、生長,如果長期光照不好,秋葵葉片顏色變淺、結莢率不高、種植效益低。所以必須控制好密度,以免太密了影響秋葵的光照,建議行株距大概在15cm×40cm。5直播(點播)
將發(fā)芽的種子按照行株距大概在15cm *30cm的密度,進行點播。點播,要注意間苗。一般間苗兩次,當秋葵幼苗破心時候開始第一次間苗,拔除病弱苗,每穴留下1-2棵長勢好的健康的苗;當幼苗長到3-4片真葉的時候開始第二次間苗,每穴留下l棵健壯苗就可以了。對缺苗的穴要補種或者補苗。
6 適時移栽
秋葵根部再生能力較差,容易木栓化,適時移栽非常關鍵,苗齡不宜過長,20天左右為宜,移栽要注意以下幾點。
(1)移栽前澆透水,防止根系周圍的土壤散開,移植時候最好要帶土球,一般帶土球者無緩苗期或緩苗期較短,因為可以減少對根系的傷害,促進幼苗生根。
(2)移栽不要在雨天進行,晴天和陰天都可以移栽,但在上午移栽最好,不要在下午進行移栽。
(3)移植后澆水要及時,要盡快澆透第一遍水,這樣幼苗不至于在新環(huán)境中脫水萎蔫。
(4)栽植后,幼苗生長的環(huán)境濕度要偏高些,可以向葉面及地面噴水。
7 大田管理
(1)修剪枝葉。對種植密度較大、苗全、苗生長旺盛的田塊,側枝過多,就必須及時剪去,因為秋葵以主蔓結果為主,這樣可以提高主莖稈的生長以及果實的產量;在開始結果時要進行摘心打頂,可以促進果實營養(yǎng)的專供,促進果實的成熟期以及飽滿度,提高果實的產量和質量;采果后要適當把一些老葉及時摘除,可改善通風和光照。但如果種植密度小、苗不齊,只需要剪去弱小分枝,健壯的分枝都留著。進入結莢盛期后,應適當剪去基部側枝和老黃葉,這樣有利于通風透光。
(2)中耕除草。在幼苗出土或定植后,氣溫比較低,為了提高地面溫度可以連續(xù)中耕兩次。在第一朵花開放前再次中耕,便于蹲苗,也利于根系的發(fā)育。開花結果后,生長加快,在每次澆水追肥后最好進行中耕培土,可以有效防止植株倒伏。中耕有利于除雜草、增產增效、防倒伏。
(3)適當澆水。秋葵耐旱、耐濕,但不耐澇。生長中澆水過多會出現積水爛根、徒長或者死掉。但在結果期干旱,植株長勢差,品質劣,所以要始終保持土壤濕潤。具體澆水量要根據秋葵的生長情況和節(jié)氣來定。特別是在秋葵收獲時,土壤必須保持濕潤,這樣才不會影響秋葵的產量。一般7天澆1次水,1次澆透。秋葵生長期間對空氣和土壤有較高的濕度要求,播后20天內最好在早晚進行人工噴灌。因為秋葵收獲時,是在夏季高溫季節(jié),對水的需求量大,而且地表溫度較高,建議在上午9點以前或者在下午日落后進行澆水,避免高溫下澆水傷根。在雨季也要注意排水問題,防止死苗。總的來說,秋葵生長期前期氣溫較低,需水量較少,生長后期隨著氣溫升高,特別是開花結果期需水量較大,盛果期更應該保證持續(xù)供應水分。
(4)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可適量的進行追肥,施肥的次數基本是出苗后施肥1次、定苗或者定植后施肥1次,開花結果后再施肥1次。肥料在生長前期以氮肥為主,中后期需磷、鉀肥較多。但氮肥過多,植株易徒長,開花結果延遲,坐果節(jié)位升高;氮肥不足,植株生長不良而影響開花坐果。具體施肥的次數和量要根據秋葵的生長情況而定。建議用復合肥,可以補充各種養(yǎng)分。生長后期防早衰,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隔5-7天噴1次,噴2-3次。
(5)病蟲害預防。秋葵常見病害主要有黃萎病、立枯病、病毒病和疫病等等,應該選擇高效低毒農藥;蟲害主要蚜蟲和棉鈴蟲。在生長過程中經常清除枯枝落葉,并及時剪除患病的枝、葉、芽等集中銷毀,以減少病菌來源。發(fā)現有蚜蟲危害,可以用敵百蟲防治;連陰雨季節(jié)容易出現較多病斑,要及時在植株基部撒施石灰,防止病斑蔓延??偟膩碚f秋葵種植過程中病蟲害比較少,基本上不需要防治。
8 適時采收
一般果實長到15厘米長的時候便可以采收,采收過早容易造成產量低下,采收過晚容易導致果實老化,出現粗纖維的增加,影響口感,建議在收獲前2天采收1次,中后期1天采收1次,一般選擇在早上或者是傍晚進行采收。最好用剪刀從果柄處剪,以防損傷果枝。采收時應該注意戴上手套,以防過敏,出現瘙癢的感覺。
9 合理儲存
7-10℃環(huán)境下可儲存10天,較高溫度下會因為呼吸作用加快,使采摘下來的秋葵迅速老化、黃化和腐敗,7℃以下會發(fā)生冷害,表面出現變色、斑點和腐敗。所以建議,采摘后及時銷售、合理儲存。
通過去年的試種,秋葵畝產近3000kg,純收入每畝近2萬元,勞動強度不算大,適合城郊結合部生產。秋葵在生產過程中,重在采用農業(yè)防治病蟲害,基本不用農藥,有利于市民健康,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曾日秋,洪建基,姚運法,等.黃秋葵資源的植物學特征特性與生態(tài)適應性評價[J].熱帶作物學報,2015 (03).
[2]華勁松,周書帆,戴紅燕,黃秋葵育苗移栽與直播栽培對比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8 (08).
[3]朱婷婷,沿淮地區(qū)黃秋葵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家參謀,2019 (04).
[作者簡介]童恩蓮(1973-),女,安徽滁州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基層農業(y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