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紅/Wang Yanhong
編者按:徐生翁的書法稚拙、憨樸、厚勁、生辣、野逸、奇崛,基本看不到淵源所在。本文按照時間順序,以“返樸歸真——徐生翁書畫精品展”中的展品為例,梳理了徐生翁書法的淵源及不斷孕化的過程。
展覽鏈接:
返樸歸真——徐生翁書畫精品展
主辦單位:紹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紹興文史館
合作機構(gòu):浙江省文史研究館、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美術(shù)館、浙江圖書館、紹興魯迅紀(jì)念館、紹興市佛教協(xié)會
展覽日期:2020年4月28日—6月28日(周二至周日)
展覽地點:紹興博物館
以書法入畫,其晚年所作畫,蕭疏淡遠(yuǎn),雖寥寥幾筆,而氣韻生動,乃八大山人、徐青藤、倪迂一派風(fēng)格,為我所拜倒。
——黃賓虹
李徐亦布衣,當(dāng)代紹興人,年六十余矣,非貴顯,亦不往來貴顯者之門,又遠(yuǎn)離滬上書家之相互標(biāo)榜,其書名僅紹興人知之,而紹興人亦鮮有知書之精湛在沈唐吳之上,而其博大雍容且在鄧石如之上者。
——胡蘭成
徐生翁先生書畫,可以簡、質(zhì)、凝、稚四字概之,而畫似更勝,惜余所見皆為小幅。書則往日岳廟長聯(lián)可成杰構(gòu),今亦不易見矣。
——陸維釗
舊時屢過紹興開元寺,激賞翁三字題榜,峻健開豁,想見早年功力。晚年短札隨手寫記,拙而不矯,望之類敦煌碎紙難得。
——沙孟海
單刀正鋒,任意刻畫,樸野可愛。跟齊白石異曲同工。
——鄧散木
徐生翁(1875—1964),出生于紹興檀瀆村,因出生后不久寄養(yǎng)于外婆家故隨母姓,名李徐,字安伯,號生翁,中年以李生翁書署,晚年復(fù)姓徐。學(xué)書早年從顏字入手,轉(zhuǎn)而取法漢魏碑版,廣收博取。早期書風(fēng)簡約俊朗,清新勁健,中年涉獵鐘鼎、彝器、簡牘,用筆漸變內(nèi)斂,筆力雄渾、高古、奇崛,顯現(xiàn)天真書風(fēng)。晚年其學(xué)識和見識臻于佳境,迸發(fā)出非凡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最終自成一格,可謂爛漫天真、人書俱老。此次展覽,精選百余件徐生翁的書畫作品,其中以書法居多,尤以對聯(lián)為多,分別從李徐時期、李生翁時期、徐生翁時期,展示其強烈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50歲之前,徐生翁書法以隸書為重,融有漢簡、吉金作風(fēng),結(jié)字修長緊湊,點畫清俊挺拔(圖1、圖2)。繪畫則受徐渭、趙之謙等傳統(tǒng)繪畫的影響,用筆暢快,略顯生澀,喜用長線條和大筆寫意。徐生翁自言:“從小愛好書畫,但家無藏弆,乏師友為之指導(dǎo),今茲略有所獲,多靠自己鉆研得來。我學(xué)書畫,不欲專從碑帖古畫中尋求資糧,筆法材料多數(shù)還是從各種事物中,若木工之運斤,泥水工之堊壁,石工之錘石,或詩歌、音樂及自然間一切動靜物中取得之。有人問我學(xué)何種碑帖圖畫,我無以舉似。其實我習(xí)涂抹數(shù)十年,皆自造意,未嘗師過一人,宗過一家?!钡焐陶娴氖遣粠熞蝗?,不宗一家嗎?
圖1 行書青山白鳥七言聯(lián) 縱143.5,橫36 1914年 紹興博物館藏青山幾點煙際出,白鳥一雙江上飛。哲甫仁兄正書,甲寅孟夏,李徐
圖2 草書七絕詩中堂 縱132,橫67 1917年 紹興博物館藏畫家朱粉不到處,淡墨自與天機深。賣酒壚邊見崔白,王孫真有五湖心。覺愔仁兄雅屬,丁巳年冬,李徐
徐生翁的師與宗,都融合在一個化字。很明顯,其字以碑學(xué)為基礎(chǔ)。他曾言:“習(xí)隸書二十年,以隸意作真者又十余年,繼嫌唐為法縛,乃習(xí)篆以窺魏、晉,而魏、晉古茂終遜漢人,遂沿兩漢吉金,上攀彝鼎?!?925年以前作品,大字作品常作北碑體勢,筆畫斜直,結(jié)體開張,筆力強,氣韻厚。而這幅行書《普賢觀經(jīng)》條幅(圖3),在結(jié)字、體勢、布局上,融鐘鼎、漢隸、魏碑為一體,行筆肆意大膽,不為法縛,恣意而寫,已初具自家面目。
圖3 行書《普賢觀經(jīng)》條幅 縱144,橫40 1925年紹興博物館藏一切業(yè)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鑒清仁兄屬,乙丑,李徐
徐生翁的書寫風(fēng)格逐漸成熟后,仍在“雄奇險絕”一路中尋求變化。而這種變化也比前一時期更加內(nèi)化、凝練。這一時期,作品多以“李生翁”署名。此行書《人物志》四條屏(圖4),用筆內(nèi)斂而流動,結(jié)體多隸意,運筆多曲折、頓挫,點畫看似歪斜扭動,但憑其手腕功力與胸中意氣,格調(diào)渾樸高古,雄奇獨妙。如此強烈的個人風(fēng)格,后學(xué)者是很難直接入手臨摹,一臨就容易有邪氣。而對于徐生翁來說,這是自然成熟后流露的東西。他的學(xué)書之路,是以他絕好的領(lǐng)悟能力,將碑學(xué)與自身性情相融合,無修飾,無做作,所謂的風(fēng)格即人。他說:“我的書畫以欲自造,故不做臨摹功夫,有時也走入歧途,乃至自覺不知已費去多少年月,迄今尚未有艾?!?/p>
圖4 行書錄《人物志》(《鹽鐵論》)四條屏 縱143,橫40 民國 紹興博物館藏山林不讓椒桂,以成其崇,君子不辭負(fù)薪之言,以廣名,故多見者博,多聞?wù)咧?,距諫者塞,專己者孤。玉堅無敵,鏤以為獸,首尾成形, 諸之功,木直中繩,揉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隱括之力。慧云含潤,電光晃曜,雷聲遠(yuǎn)震,令眾悅豫,回光掩蔽,地上清涼,叆叇垂布,如可承攬。君子重正言之惠,賢于軒壁之贈,樂聞其過,勝于德義之名。錄《人物志》,李生翁
民間說徐生翁的書法是“孩兒體”,如果從稚趣的角度可以這么說,但事實上,這里面有很大的誤讀。徐生翁的稚趣背后,是古拙、凝澀和奇逸,更是他桀驁不馴的傲骨與凜凜錚然的氣質(zhì)。這正是傳統(tǒng)的文人風(fēng)骨。他寫字不取悅他人,不迎合權(quán)勢,不追逐時風(fēng),幾乎閉門自書,晚年還自毀書作。
徐生翁晚年書法,戛戛獨造,絕無旁依,到了隨心所欲之境界。面目新異奇崛,點畫厚勁,結(jié)構(gòu)奇崛,有樸野之美。而這一時期繪畫以逆筆入紙,線條短而澀,別有趣味;用色僅為點綴,筆少而意足,恰與其古拙書風(fēng)一致(圖5、圖6)。
圖6 菊花圖條幅 縱65,橫29紹興博物館藏傲睨霜露,徐生翁
行書《處順立善五言聯(lián)》(圖7)和《飲泉解帶七言聯(lián)》(圖8),是其晚年大字對聯(lián)佳作。前者因字少,在單字的結(jié)體和空間布局上,更有意思,個個獨立,各有形態(tài),字與字之間看似毫無關(guān)聯(lián),而其行筆的內(nèi)在一致性,使整幅對聯(lián)逸趣橫生?!讹嬋鈳哐月?lián)》則行筆更加自然隨意,字形因筆得勢,歪歪斜斜,稚拙憨樸。
圖7 行書處順立善五言聯(lián) 縱131,橫29民國 紹興博物館藏處順故無累,立善常所欣。西聲世兄屬書,生翁
圖8 行書飲泉解帶七言聯(lián) 縱146,橫38.6民國 紹興博物館藏飲泉鑒面得真意,解帶量松長舊圍。彬文先生屬書,徐生翁
徐生翁一生不求聞達(dá),甘于淡泊,布衣終身,而在書畫上的孜孜以求,使他在近代書法史上,留下了獨特的一筆。黃賓虹、潘天壽、沙孟海、鄧散木、陸維釗等對其稱贊不已。
我的書畫要避免取巧,要筆少而意足,又要出諸自然,所以有時作一幀畫,寫一幅字,要換上多少紙,若冶金之一鑄而就者極罕。因此我的書畫不能多作,人譏笨伯,我亦首肯。我學(xué)書畫,始終在學(xué)造我的書畫,能否達(dá)到:鵠的是一。
——徐生翁81歲時自撰《我學(xué)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