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楊陽
素質教育發(fā)展背景下,小學美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氣質,從而使學生學會鑒賞美術作品。同時,現代教育的發(fā)展以及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使得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為教學提供了更完善的教學手段和方式。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需要保證資源的豐富性和多元化,因此民間美術資源逐漸被運用在小學美術中。
我國民間的美術資源豐富,這些資源不僅具有重要的文化傳承作用,還是美術教育的重要資源。將民間美術資源應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為學生學習美術提供更大的動力。為了促進小學民間美術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教師需要加強對美術教學的改革,結合民間美術藝術特點以及教學需求做好民間美術資源的挖掘,使學生加強對民間美術資源的重視。
第一,有利于對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fā)展。我國民間美術歷史比較久遠,而且很多地方的美術藝術都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將民間美術藝術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有利于對民間美術資源的繼承和發(fā)展。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對自然中的各項事物都具有比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民間美術大部分都是從自然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尋找靈感,因此通過民間美術的融入,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對民間美術的了解,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和激發(fā)學生對藝術的追求。通過趣味性教學資源的融入以及本土民間美術資源的學習,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
第二,有利于學生對民間美術內涵的理解。民間美術能夠從不同方面展現大眾審美,藝術表達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從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來看,民間美術的直觀性比較強,很少有抽象化的作品。同時從民間美術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來看,其中蘊含豐富的民俗文化。將民間美術資源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民間美術文化內涵,感受民間美術發(fā)展歷史,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而且民間美術作品的隨意性比較強,沒有功利性,也不受藝術創(chuàng)作的約束,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第三,有利于豐富小學美術課程。民間美術具有比較久遠的歷史,其中蘊含豐富的文化內容,而且在教學應用中具有靈活性的特點。民間美術資源沒有特定的限制,資源種類具有多元化特點,教師可以將這些美術內容通過游戲的方式展現出來,增進師生間的關系,提升美術教學的趣味性。民間美術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融入能夠實現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使學生在觀賞和學習美術作品時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可以結合其他學科內容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
第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力。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也是一種生活藝術的展現,其注重對學生的審美教育,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小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是基于對新事物的探索和對藝術的感知、體驗。民間美術資源中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教師通過民間美術課程的構建以及民間美術魅力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自然、認知世界,并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式引發(fā)學生情感的表達。
第一,結合教材加強對民間美術資源的挖掘。教材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基本內容和主要參考工具,從對我國小學美術教材的分析來看,其中涉及的內容比較豐富,而且各個教學內容中都會列舉一些典型的案例,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教學內容,并通過插圖的方式為美術教學提供教學資源。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弱,對很多事物的認知都停留在表面,對事物的分析也僅以基礎層次為主,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善于利用視覺特點,幫助學生理解美術內容。同時,民間美術資源豐富,但是部分教師很難充分挖掘這些民間資源,或者沒有將這些民間美術資源與教學進行整合,而小學生正處于藝術培養(yǎng)和潛能激發(fā)的關鍵期,因此教師必須抓住學生的關鍵期,做好民間美術資源的應用,提升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從美術教學中色彩的冷暖調教學來看,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可以通過色譜分辨出冷色調和暖色調,并說出不同色調帶給自身的感受。傳統(tǒng)教學中,部分教師會利用彩色紙張和色輪等進行教學,通過這種方式提升美術教學效果,但是這種美術知識的學習不夠靈活,學生僅能憑借記憶感知冷暖色,卻沒有進行藝術鑒賞和創(chuàng)作。其實,教材中插入了很多關于冷暖色對比的插畫,比如《門神》這幅插畫中就采用了強烈的冷暖色對比方式。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圖或在網絡上搜集大量喜慶、有趣的年畫作品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插圖、年畫中的色調進行對比,并選出主色調,還可以對冷暖色調使用的時機進行講解,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冷暖色調。
第二,挖掘民間美術資源,提升學生鑒賞能力。傳統(tǒng)美術教學中,有的教師將美術教學與繪畫教學相混淆,認為美術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會畫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美術思維發(fā)展。實際上,美術中包含的內容很多,包括設計、雕塑、剪紙、繪畫等多元化內容,這些內容也是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基礎。民間美術資源具有多元化的特點,而且與生活具有緊密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是提升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主要方式,而民間美術的藝術風格質樸、內容簡單、容易理解,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以通過民間美術藝術資源的應用,幫助學生對美術藝術創(chuàng)作方式、風格等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學會美術作品鑒賞,提升美術教學質量和效果。
比如,在關于美術紋樣的教學中,其教學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美術中的各種紋樣,包括紋樣的構圖、外形等,并引導學生自己繪制紋樣作品。在授課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關于瓷盤、花瓶等民間作品上的紋樣圖片,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將這些實物帶入課堂中為學生展示。同時,課前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自行收集一些帶有紋樣的圖片或者實物,然后帶這些實物到課堂上展示,介紹自己收集的紋樣特點,這個過程也就是學生鑒賞的過程。學生自行介紹的內容可能大部分是關于紋樣的比較淺顯的特點,比如線條粗細、性質等,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向美學意義發(fā)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對民間傳統(tǒng)紋樣工藝的制作方式、流程等進行分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考和靈感,使學生在學會欣賞紋樣藝術的同時感受藝術的魅力。
第三,加強民間美術資源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我國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鑒賞和創(chuàng)作能力。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尚不完善,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對其而言難度比較大,教師在美術繪畫中往往會引導學生通過臨摹的方式進行作品繪制。而民間美術作品的樣式多、內容豐富,而且對藝術性的要求不高,可操作性比較強,因此更適合學生模仿,對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信心的樹立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將民間美術作品作為學生模仿的基礎,通過包容性更強的美術作品形式提升學生的美術水平,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民間的美術發(fā)展歷史,提升學生美術素養(yǎng)。
比如,剪紙是一項非常傳統(tǒng)的民間美術形式,學生通過動手創(chuàng)作剪紙能更好地理解民間美術藝術魅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民間春節(jié)貼窗花以及民間剪紙大師的剪紙過程視頻,使學生了解窗花的含義以及剪紙的特點,然后教師再展示一些適合新年粘貼的窗花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學生通過模仿掌握剪紙的精髓后,再進行創(chuàng)造。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結合新年的熱鬧場景和對新一年的美好寓意剪出更符合新年特點的剪紙作品。
第四,組織民間美術鑒賞活動,開闊學生美術視野。小學美術教學中民間美術資源的應用,能夠通過最直觀的美術創(chuàng)作內容,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發(fā)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將教室和課堂作為學習的主要場所,即使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現了一定的民間美術內容,也很難使學生對民間美術有更深刻的理解。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一些民間藝術展,感受當地的民間文化氛圍,通過溝通和交流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民間藝術魅力,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民間美術資源有利于豐富小學美術教學內容,通過包容性的美術作品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美術教學內容,保證民間美術資源應用的科學性、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