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007。當?shù)貢r間10 月31 日,首任“007”飾演者、英國演員肖恩·康納利去世,享年90歲。他的兒子杰森稱,父親在巴哈馬群島的睡夢中平靜地去世,之前身體不適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
今年8 月,英國廣播時報做了一次民意調(diào)查,以最佳007 演員的投票為目標,在超過14000 人的投票中,康納利以56%的選票高居榜首。2000 年,他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為爵士。2005 年,他宣布息影。他最后一個電影角色是為2012 年的動畫電影《比利爵士》配音。
康納利憑借影片《鐵面無私》中的老警察馬龍角色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1930 年8 月25 日,肖恩·康納利出生在蘇格蘭愛丁堡噴泉橋區(qū)的底層貧民家庭。父親在一家橡膠廠工作,是一名卡車司機,母親是女傭。家中只有兩個房間,沒有浴室,洗澡必須到公眾澡堂。家境窘迫,14 歲生日前夕,康納利輟學,做過各種各樣的零工,包括送奶工、泥瓦匠和救生員。16 歲時,他被征召到皇家海軍,分配到一個防空中隊。但由于嚴重胃潰瘍,三年后退伍,接受了政府的補助,成為一名棺材拋光工。
當時,年輕的康納利對健身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1950 年,他參加了在倫敦舉行的“環(huán)球先生”選拔賽,獲得季軍。為了補貼家用,1952年,他還為愛丁堡的一家美術館做過人體模特。2007 年,肖恩·康納利成名前的一幅裸體肖像畫在愛丁堡的一個藝術展上展出,畫中康納利呈站立姿勢,雙手十指交叉緊扣放在腹前,身體線條硬朗。此畫由愛丁堡藝術學院收藏50 多年,一直以來極少公開亮相。
康納利與表演產(chǎn)生關系,也是在1952 年。當時他在愛丁堡一家報社當印刷工,一個朋友告訴他,一家叫“南太平洋歌舞團”的巡回演出公司正在招聘,有一個合唱隊員的空缺。身材魁梧、身高1.88 米的康納利沒有舞臺經(jīng)驗,但花了兩天時間上表演和演唱課,學了幾個曲調(diào),最后得到了這份工作,在音樂劇中表演了18 個月,周薪35 美元。比起之前微薄的收入,如今豐厚的報酬讓康納利嘗到了甜頭,最重要的是,他開始迷上了表演,將其當作一份長久工作對待。為了彌補自己學歷教育和專業(yè)訓練上的不足,康納利貪婪地閱讀,在各種小型劇團工作了幾年,磨礪自己的演技。
1961 年,聯(lián)美電影公司打算將作家伊恩·弗萊明的007 系列小說搬上銀幕。飾演“007”的演員人選最令制片方頭疼。當時007 系列小說的熱潮還未波及美國,制片方需要找一個有影響力的演員來飾演007。最初,制片人艾伯特·R·布洛柯里和哈里·薩爾茲曼拿希區(qū)柯克1959 年的《西北偏北》來對標第一部007 電影,《西北偏北》的主演加里·格蘭特自然就成為007 的第一人選。但加里·格蘭特當時已經(jīng)57 歲,并且也無法答應制片方一次簽訂多部電影的合約,便拒絕了邀請。
之后,史蒂夫·里夫斯、大衛(wèi)·尼文、理查德·約翰遜、帕特里克·麥高漢、特雷弗·霍華德、威廉·富蘭克林、詹姆斯·梅森等當時的紅星都曾在制片方的考慮范圍之內(nèi),但都未能如愿。彼時的康納利,還是一位電影新人,在好萊塢更是藉藉無名。1957 年,他取代了拳擊手出身的杰克·帕蘭斯,在BBC 電視劇《拳王爭霸戰(zhàn)》中出演重要角色,開始嶄露頭角。同年,出演第一部電影作品,在《鉆石血案》中扮演一個有語言障礙的歹徒。1959 年的電影《夢游小人國》和1961 年BBC 的《安娜·卡列尼娜》讓他積累了不少觀眾緣,贏得了不少關注,英國《每日快報》的讀者調(diào)查中,他成為很多觀眾心目中理想的詹姆斯·邦德。
在接受制片人布洛柯里和薩爾茲曼的面試時,他沒有試鏡就得到了這個角色。在交談中,他們對康納利強大的自信氣場印象深刻,“他像豹子一樣大步走過他們的辦公室窗戶”。
由肖恩·康納利出演007,這在當時是一個有爭議的選擇,“007 之父”伊恩·弗萊明第一個不答應。因為他筆下的007 出身上流社會,受過良好教育,工人階級出身,很早輟學的康納利恐怕有失儒雅。1963 年第二部007《來自俄羅斯的愛情》繼續(xù)賣座和高口碑的雙保險后,觀眾都極為認可了來自蘇格蘭的康納利,成熟干練、風度翩翩、行事優(yōu)雅果斷且富有活力。弗萊明這才開始一改初衷,發(fā)自內(nèi)心地接受了康納利,因此把007 改成蘇格蘭血統(tǒng),并開始與影片制作團隊賦予007 標志化的品位包裝。
肖恩·康納利與聯(lián)美電影公司一口氣簽訂了五部007 系列電影的合約。1962 年出演《007之諾博士》時,康納利不到32 歲,是歷任邦德中最年輕的一個。影片上映后大獲成功,據(jù)說康納利每周都會收到幾千封影迷來信。
康納利一度決定要告別007 這個角色。在1965 年11 月的一次采訪中,當被問及007 電影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原因時,康納利說:“時機很重要?!卑畹率嵌?zhàn)后出現(xiàn)的人物形象,當時人們受夠了定量配給、單調(diào)乏味的生活,“這個角色就像熱刀切黃油一樣,用他的衣服、他的汽車、他的酒和他的女人把所有的一切都切開”。邦德就像是當今的一種生存工具。男人想要模仿他,而女人則為他感到興奮。
康納利的聲望也隨著007 續(xù)集的上映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被抬高,與之同步飆升的還有片酬。出演《007 之諾博士》時,康納利只拿到可憐的3 萬美元片酬,1964 年出演希區(qū)柯克的《艷賊》時,片酬漲到了40 萬美元,之后,每部電影可以拿到75 萬美元。然而,康納利并不想將自己的表演困于“007”這一單一形象,也嘗試了像《脂粉金剛》(1966)、《沙克拉》(1968)和《莫莉·馬圭爾斯》(1970)等不同類型的作品,但他的努力被證明是徒勞的,并沒有動搖他作為邦德形象在公眾意識中的地位。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