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善常 張嫄園
摘要:隧道工程風險會直接影響人們的日常出行安全,在此背景下,針對自然風險、技術風險、經濟風險、組織管理風險和社會政策風險,利用問卷調查法建立模型,并分析各項指標間的相互作用,確定混合權重值。根據(jù)權重值得出對隧道工程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為隧道工程的施工建設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隧道風險;風險評價;問卷調查法
中圖分類號:U455.4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對于隧道工程的風險評價與研究迫在眉睫。建立風險因素的評價制度,對于準備建設的隧道地下工程和正在進行中的隧道修建工程的風險評估,研究并進行風險防控是有必要的,并將這樣的風險因素評價應用到整個地下工程領域,以隧道工程為研究對象,提前進行風險防范工作[1]。
1 隧道風險的類別
隧道屬于地下建筑,主要由主體結構和附屬設備組成,對于其風險的評估需要找出風險產生的原因。從目前的經驗來看,諸多指標因素都會對隧道產生影響,并且在施工前期和中后期對隧道產生影響的指標因素有所不同。具體的風險因素為社會環(huán)境風險[4]、費用風險[5]、勘探風險[6]、自然風險[7]、技術風險[8]、經濟風險[9]、組織管理風險、成本超支風險[10]、坍塌等,為甄別以上影響較為明顯的風險因素,特建立相關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2 隧道工程多階段多風險因素的影響
2.1 不同風險因素對隧道施工前期的影響
由于勘探技術有限,隧道工程比其他工程的施工更為困難,可通過地面測繪、探測等探究地質構造與工程區(qū)的工程地質條件。如圖2所示,隧道工程風險評價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隧道施工前期準備階段,可能遇到的風險所占比重不同,歸納總結后可得地質不確定性、勘探不足、設計缺陷及施工缺陷為重要方面[2]。
隧道工程應盡量避開大斷層、滑坡、溶洞等不利于施工的地質,由于施工前的地質工作受搜集資料的技術手段限制,加上地質的復雜性,所取得的資料不能完全滿足施工要求,與實際施工中遇到的地質條件存在差異,因此,應根據(jù)隧道施工具體位置、構件設計圖紙,確定每一段的巖圍類別和開挖斷面、支護設計參數(shù)、開挖方法、爆破進尺和裝藥量,減少施工困難與風險[3]。
2.2 不同風險因素對隧道施工中期的影響
如圖3所示,隧道工程風險評價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隧道施工階段,可能遇到的風險所占比重不同,其中洪水、滑坡、地震以及施工事故的比重較大。洪水與滑坡所占比重均為13%,地震所占比重為13%,屬于罕遇自然風險,不能準確預測,導致施工現(xiàn)場坍塌,巖土介質的流動性都會引發(fā)地質災害。施工技術也存在風險,在地質資料不明確的情況下,在現(xiàn)場有毒氣體沒有釋放完全時、在通信設備不齊全時,不可擅自動工,否則容易造成施工事故,必須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因此必須選擇相對適宜的盾構類型,并采取相對應的輔助工法,從而保證開挖面的穩(wěn)定性,加大對地質水文的勘察。施工中也需盡量減小對土層的相對擾動,以保證土體的原狀性,進而減小隧道施工的風險。
2.3 不同風險因素對隧道施工后期的影響
如圖4所示,對施工后期產生影響的風險因素中,設計缺陷、施工事故和施工使用材料質量所占比例相同,均為21%;地震可能導致隧道發(fā)生塌陷,所占比例為19%;根據(jù)國家政府政策,后期對于隧道的使用、維護、美化等有重要的影響,占18%。增強安全風險意識,強化風險防控,嚴防施工后期因使用不當、人為影響或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傷,以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3 問卷調查與數(shù)據(jù)分析
隧道工程是目前工程中較為重要的一種,其實施范圍較廣,市政、道路均有涉及。由于隧道工程施工環(huán)境相對復雜,因此不可控因素較多,往往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具體面臨的影響因素主要分為自然風險、技術風險、經濟風險、組織管理風險、社會政策風險等五類在風險分類基礎上構建隧道建設過程中潛在風險因素指標體系,為方便二級指標與三級指標相聯(lián)系,將二級指標下所有的三級指標符號進行相應改動,如二級指標B9有2個三級指標C18、C19,可將其改為C91、C92,第一個數(shù)字即為二級指標種類。
文章以大學土木工程方向的教授及施工單位的施工技術人員為調查對象,調查了隧道施工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因素。結合前文構建的指標體系,本次問卷擬定了19個三級指標,嚴重等級設置為5個層次,從而更合理地區(qū)分它們的影響程度。本次問卷調查總共發(fā)出問卷275份,未回收及失效的為22份,回收的有效問卷為25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達到91.7%,回收率符合相關要求,可以應用。
3.1 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文章選擇SPSS 17.0對問卷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根據(jù)信度分析結果可得出總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為0.788,根據(jù)計算分析得到的分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范圍為0.761~0.811,由此可見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滿足合理性的要求。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同時,文章對效度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KMO系數(shù)為0.753,P值為0.003,通過提取5個公因子,得到累積解釋總方差為68.327%;同時,通過計算獲取的各指標項旋轉載荷范圍為0.547~0.8937,并且多數(shù)超過了0.6,因此問卷的效度較好。
3.2 指標選項的頻率統(tǒng)計分析
對調查問卷的所有三級影響指標結果進行頻率統(tǒng)計,其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影響隧道工程的風險因素按照重要程度依次為工程預算費用、國家政策、隧道襯砌腐蝕、地質不良。
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結合ANP進行權重結果分析,發(fā)現(xiàn)二級指標排行第一的自然風險所占權重達到31.87%,其內部子指標權重排序分別為滑坡、地質不穩(wěn)定、地震、暴雨與洪水。根據(jù)結果,自然風險中滑坡比重最大,給隧道工程帶來巨大的本質上的風險,對施工隊伍、機械設備、施工操作技術等都有直接的影響。二級指標排行第二的為技術風險,其內部的子指標權重排序依次為設計變更、施工事故、施工缺陷、設計缺陷、勘探不足。二級指標排行第三的為經濟風險,所占比重達到20.06%,其內部的子指標權重排序依次為施工建筑材料質量、物價與資金短缺。二級指標排行第四的為組織管理風險,所占比重為12.09%。二級指標排行第五的為社會政策風險,其內部的子指標為國家政府政策。政府對隧道工程的期望與滿意程度更有利于項目的施工與運營。
4 結論
文章建立隧道工程的風險評估模型,利用問卷調查法對5個二級指標、19個三級指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同時結合ANP得出,二級指標中自然風險是影響程度最高的風險,需要充足的資金、良好的國家政策支持以及較好的地質條件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自然風險的影響,合理控制風險因素有助于隧道工程的施工及運營。
(責任編輯:陳之曦)
參考文獻:
[1]沈一樹.隧道施工安全風險與現(xiàn)場管理研究[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8(3):151.
[2]鄧麗娜.層次分析法在隧道工程風險評估中的應用[J].四川建筑,2005(1):142-143.
[3]馮亞芬.隧道工程風險評估及控制措施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4):138-139.
[4]何山.寧波軟土地區(qū)地鐵深基坑施工風險評估與管控研究[J].建井技術,2017(6):52-57.
[5]江新,李琦,沈力,等.基于ANP-灰色模糊的水電工程項目群風險預警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4(6):146-152.
[6]俞素平.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的網(wǎng)絡分析法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3(1):216-222.
[7]趙剛.基于ANP的模糊綜合評判法在工程項目風險分析中的應用[J].河南科學,2009(7):850-853.
[8]唐協(xié),林國進,鄧承波.設計階段高爾寺特長公路隧道安全風險評估[J].現(xiàn)代隧道技術,2012(5):91-98.
[9]田衛(wèi)明.隧道施工安全風險與現(xiàn)場管理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2.
[10]張百堯.PPP模式下工程建設項目風險分析[J].低碳世界,2017(6):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