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之中,人與人之間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往來接觸,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社會交際。在日常交際中,人們說話通常需要用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這既是一種禮儀,體現(xiàn)出自身的文明程度;也是一種品格,有利于彼此間的交往。
在我國古代,人與人交往就十分注重這種禮儀。和別人初次見面說“幸會”“久仰”,等候客人到來說“恭候”,稱對方來信叫“惠書”,請人幫忙說“勞駕”,托人辦事稱“拜托”,請人指點說“賜教”,贊揚別人的高明見解稱“高見”,懇求他人原諒自己說“包涵”,詢問老人家的年齡問“高壽”,稱客人來到為“光臨”,自己要離開別人稱“告辭”,自己去看望別人用“拜訪”,離去時請朋友不再送行說“留步”,自己給別人帶來了麻煩說“打擾”,請求他人給自己一點方便說“借光”,請求別人指教自己說“請教”,歡迎顧客來購買叫“光顧”,與別人好久不見說“久違”,自己中途有事得提前離開說“失陪”,請別人改自己的文章用“斧正”。
當然,我們現(xiàn)在用這些禮貌用語時,還要結(jié)合當今的一些文明禮貌用語,如“您”“請”“對不起”“謝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