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納的《信條》于9月初在中美同步公映后(美國紐約和洛杉磯地區(qū)沒有上映),目前全球票房1.5億美元,其中約4000萬美元(約合2.84億人民幣)來自中國內(nèi)地,距離收回拍攝成本尚有距離。索尼影視主席托尼·文斯奎拉(Tony Vinciquerra)近日在媒體采訪中承認,《信條》選擇在近日公映實在不是明智之舉,“我們不該讓一部耗資2億美元的巨制,在全美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緩解,許多電影院都沒開門或即便開門,上座率也大不如前的情況下公映,這實在是個錯誤。”
不過后續(xù)如何挽救,文斯奎拉也沒有給出答案,“在接下來的6個月,你會看到很多關于電影發(fā)行、定檔、營銷的奇怪事情發(fā)生。一旦回歸正常,我們會學到很多東西,學會處理事情的不同方法,希望一切變得更好?!?/p>
文斯奎拉還表示,好萊塢電影電視產(chǎn)業(yè)在慢慢恢復。對于拍攝一半停工的影片來說,恢復比較容易;而對于新片來說,制片工作啟動就比較困難。片場需要更多安全措施,這會讓拍攝成本更高,即使有了疫苗,安全措施也不能松懈,這些是要花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