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中有靜有動,那我們怎樣用筆來描述或動或靜的畫面呢?在寫作文的過程中,老師總是強(qiáng)調(diào)要寫動作,寫過程,今天小編就來和小朋友分享這兩個寫作小技巧。
寫動靜對比,先寫靜,再寫動。
寫一連串的動作,因為動的畫面一般不會只由一個動作組成。
加入適當(dāng)?shù)男揶o方法使句子變美、變生動。
讓我們讀老舍《貓》中的一個片段來具體感受一下: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它會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墒?,它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是多么盡職。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xì)各異,變化多端。
文中,作者用樸實無華而又生動傳神的語言、貼切形象的比喻和擬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寫出了貓的種種惹人喜愛的神態(tài)舉止,表達(dá)了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說貓“老實”,文章中用了 “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么事兒也不過問”,勾勒出了一個乖乖貓的形象,第二方面又用“蹭”“抓”“跳” “踩”一連串的動作把大花貓高興的樣子描述得非常細(xì)致,貓的一舉一動在作者筆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不僅表現(xiàn)了作者對貓的喜愛,又叫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