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
關(guān)于為什么人要讀書,最近我看到一個角度很新穎的說法。他說,一本著作需要賣出多少本才能賺錢?大概五六千本吧。
所以寫書的人、出書的人,即使只出于經(jīng)濟(jì)利益的考慮,也只需要迎合這幾千個人,所以一本書可以保留很多個性的部分,可以千姿百態(tài)。
但如果是一部電影呢?票房不超過成本的三倍,制片方就是賠本的。也就是說,一部大片如果成本是一億,那票房至少得有三億,那就需要上千萬人走進(jìn)電影院才行。
所以,和一本書相比,一部電影要遷就更多的人,損失更多的個性和棱角。
所以你看,有意思的是,書本看起來是一種很落后的文化載體,但是,因?yàn)樗某杀镜?,網(wǎng)絡(luò)效應(yīng)差,它恰恰能更好地保留人類文明的個性。
而豐富的個性資源是什么?是能讓我們組裝成一個更有價(jià)值的自我的資源。所以,要讀書啊。
(大浪淘沙摘自微信公眾號“羅輯思維”,〔美〕加爾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