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喜英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在教學實踐中,我常常運用以下方法進行課堂切入,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一、精準切入法
“庖丁解?!敝陨窈跗浼迹饕撬軓淖铌P鍵的地方動刀切入。老師講授一篇課文,一定要精心地選好角度,找準切入口。一篇文章知識點很多,抓住關鍵詞、句切入課文,學生的興趣和精力就能一下子集中在課文的要害處,把握主要矛盾。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每一口井都成了他們的救星,不管剛拉了幾步,見井就奔過去,趕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驢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氣”。此處可以啟發(fā)學生:“奔”“灌”分別改換成“走”“喝”好嗎?讓學生明白,“奔”“灌”不但分別有“走”“喝”的意思,還能突出缺水之苦,喝水之急。
二、亮點切入法
文章中耐讀的地方就是文章的亮點。我們的課文中,亮點比比皆是,每一篇文章的亮點也各不相同。教學時,教師應選取那些獨具特色的亮點切入課文。精美的語言、曲折的情節(jié)、生動的形象、深沉的情感、巧妙的構思……這些都可以成為選取的內(nèi)容。我們一定要以文章的亮點作為教學的切入口,解讀全文。如《范進中舉》中對范進中舉喜極而瘋的一段人物描寫,可謂窮形盡相,躍然紙上。在教學過程中,應抓住這一亮點切入課文,使學生體會文章多層次的細節(jié)描寫,以及每一層用詞的精妙。
三、興趣切入法
現(xiàn)代教學論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心理發(fā)展存在“認知”和“情感”兩個相互作用的過程,前者是認知過程,是智力活動;后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課堂教學既要重知識,又要重情感態(tài)度。從學生感興趣處切入課文,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方法。如課文《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我們可以這樣切入:讓學生齊唱電視連續(xù)劇《水滸傳》的主題歌中的一部分,當唱到“該出手時就出手”時,讓孩子們邊讀課文邊討論:魯提轄什么時候出手?幾次出手,輕重有何不同?為什么?由于青少年遇事好奇心強,從這樣的問題切入,能夠吸引并啟發(fā)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能很快地理解“出手”一詞很好地表現(xiàn)了梁山英雄與腐朽的朝廷、與地方土豪劣紳等惡勢力堅決斗爭的決心,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能激起興趣的切入口,一般來說都是課文中記敘、描寫、議論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令人感嘆、動情的地方。有時雖然看似不起眼,卻又是最能調動學生興趣的部分。
四、懸念切入法
有些課文,我們還可以借鑒說書人的妙術,以懸念觸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名篇《草船借箭》我們可以這樣設疑:東漢末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劉備準備聯(lián)合抗曹。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暗地里想加害諸葛亮。他假公濟私,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之內(nèi)必須造出十萬支箭,否則軍法處置。諸葛亮如何在三天之內(nèi)造出十萬支箭?他有何高招?請同學們閱讀課文《草船借箭》。孩子們在積極閱讀的同時,一定會努力尋找問題的答案,從中認識到諸葛亮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忠臣與智者,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了解。
如何切入,方法很多,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實踐性和靈活性。只要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良好的教學效果,任何適合學生的切入形式都可以借鑒?!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我們做一個教學中的“有心人”,一定能探索出更多省時高效、趣實兼?zhèn)涞那腥敕?。課堂上運用不同的切入法,可以從容、簡潔地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妙,從而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