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榮
音樂核心素養(yǎng)即教師要以人為本,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既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道德意識,提高學生理解音樂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一、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刻不容緩
音樂教學可以讓學生感悟更多的情感,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體會音樂所展現(xiàn)的人文情感,更真實立體地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意念,甚至更深層次地品味內在情感。例如歌曲《五星紅旗》,學生們通過對歌曲的欣賞和學習,會在無形中匯聚力量,增加民族自信心和榮譽感。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導入課程環(huán)節(jié),向同學們展開關于《五星紅旗》背后的一些故事。學生不僅學唱了歌曲,也增加了人文知識素養(yǎng),豐富了精神文化。
二、心智開發(fā)注重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才能都不同,針對他們的不同情況進行教學才是最好的方法。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學方式,比如可以讓學生們動起來,借助手鼓之類的敲擊樂器,讓學生們體會、掌握節(jié)奏變化。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達到互動教學的效果。藝術往往是來源于生活的,音樂自然也是如此。遠古時期的音樂就是人們在勞作時發(fā)出的吆喝聲、敲擊聲,大自然更是音樂最初的源頭。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去了解與課程相關的知識。比如,教師教《蝸牛與黃鸝鳥》時,可以先引導學生來認識了解大自然中的蝸牛和黃鸝鳥,可以了解一下小學生心目中的蝸牛和黃鸝鳥是一種什么樣的形象。這樣的音樂課堂賦予了歌曲生動活潑的特色,也給予了學生更豐富的自然文化知識。
三、德育滲透不能缺少
音樂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音樂教育不僅教給學生音樂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也帶給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鬃?、愛因斯坦、列寧都酷愛音樂,可以說音樂對他們的事業(yè)成就具有一定的影響。“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shù)學,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庇旯倪@句名言,道出了音樂對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性。
將德育教育貫穿在音樂教學全過程非常有必要。我們應充分利用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恰當處理好教育與教學的關系,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shù)慕逃问剑寣W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得到良好的德育教化。
首先德育滲透在教材中。音樂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信息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起到積極的引導教育。如教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可把介紹作曲者聶耳的生平、時代背景作為一個教學引子,講述聶耳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創(chuàng)作《義勇軍進行曲》,并激勵自己勇敢戰(zhàn)斗。還可以借助影片資料讓學生觀看《風云兒女》,使學生感到歌曲中的音樂形象。這時候學生學唱歌曲的旋律、領悟歌曲的內容就會有一種更深的滋味在心頭,而這種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達到的目的。
其次,德育滲透在欣賞教學中。教師應緊緊抓住旋律、節(jié)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歌(樂)曲的意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海洋里。
最后,德育滲透在欣賞教材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以優(yōu)美的旋律、豐富的演唱形式來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歌唱中去認識人生,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四、創(chuàng)新理念要持續(xù)深入
老師要具有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念。實踐出真知,脫離了實踐的理論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教師必須改變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不僅要傳授學生書本上記載的理論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再用實踐去驗證、豐富知識,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從事音樂教育的老師不僅應該具備扎實的基本音樂理論素養(yǎng),也要具有崇高的道德素養(yǎng),在教學育人的過程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形式對學生來講缺乏吸引力,過于死板,學生往往是被動學習,因此課堂效率低。所以合理規(guī)劃課程可以更快速地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規(guī)劃課程。例如,規(guī)劃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根據(jù)教學內容制作活潑有趣的教學課件,寓教于樂;或者將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拿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