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籽君,申紹杰,張慧 (蘇州大學建筑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湖泊是大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湖水又被稱為心靈的圣地。城市湖泊更是城市肌體中不可替代的“腎臟”與“呼吸機”。各城市的湖泊以其寬闊的水面和變幻無窮的景觀風貌,給城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在城市中,不乏眾多沿湖畔而造的建筑,其中有許多公共建筑已成為城市中靚麗的景觀,甚至成為城市的地標,例如湖州太湖的“月亮酒店”和蘇州金雞湖的“東方之門”。湖景作為重要的景觀元素,直接牽引著建筑設計師和城市規(guī)劃師構思的方向。而公共建筑又因其本身的公共性特點,在設計的時候還需要將環(huán)境心理學、人居環(huán)境導論等融入到方案中去,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去考慮。
城市湖景作為城市生態(tài)景觀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發(fā)展和公共建筑規(guī)劃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和社會意義[1]。但是現(xiàn)有研究大多關注景觀設計的重要性,而對建筑載體關注較少,缺乏對建筑空間視角的研究,造成對建筑和湖景的關聯(lián)性論述不足。
建筑領域目前對住宅與湖景關聯(lián)性的討論是存在的,但研究主題大多圍繞住宅的價格和價值,對公共建筑探討的話題過少。缺少公共建筑的研究,就無法體現(xiàn)城市建筑與湖景的整體規(guī)律,因此缺乏對湖景研究的指導性。在本篇文章中,將針對獨墅湖湖畔的三個公共建筑進行專項研究,并補充在建筑設計方面湖景的應用方法。
獨墅湖是蘇州市較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西側,在金雞湖的南部,與尹山湖和京杭運河相通。
獨墅湖主體隱匿于大片樹木之中,東岸北側就是著名的白鷺公園,在公園外側還有一排排高大的香樟樹,完全將城市的喧囂隔絕在外。經(jīng)常在工業(yè)園區(qū)南北往來的人會發(fā)現(xiàn),雖然獨墅湖與金雞湖二者緊鄰,卻截然不同。在這里沒有蘇州中心和摩天輪游樂場的狂躁與浮夸的商業(yè)氣息,走到獨墅湖周邊就立刻走向安靜。這也許是城市規(guī)劃者刻意而為之,在蘇州的一隅,為這片城市保留一塊心靈棲息之地。
獨墅湖東岸是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的獨墅湖科教創(chuàng)新區(qū),在這里匯聚了南京大學、蘇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國內(nèi)外名校。顯然只需步行十幾分鐘就可到達的的獨墅湖畔,成為這里學生傍晚及周末休閑健身和學習的好去處。獨墅湖邊不僅有可供自習的圖書館和讓心靈沉靜的教堂,時常還有帆船競賽等水上運動可以觀賞。湖岸3km長的景觀慢道已較為完善,成為人們遠離都市喧囂,慢跑、閑聊、沉思的圣地。
西側主要是正在開發(fā)的居住建筑,以高層較為普遍,也有部分的別墅群。在獨墅湖北側是獨墅湖大道,靠近湖面是主體建在湖中島上金雞湖大酒店。南側有在建的獨墅湖第二通道和獨墅湖生態(tài)公園。
獨墅湖及湖畔的公共建筑是本次研究的對象,選取的獨墅湖教堂、圖書館和會議中心三個建筑案例,是周圍居民及游人較為熟悉的公共建筑。湖景與建筑兩者成就著彼此,大大提升了建筑體驗感和湖景的社會價值。
建筑師通過“與水相融”、“借水入景”、“引水造園”的空間塑造方法,抓住較大室外場所環(huán)境中公共建筑設計的要點,將湖景與公建完美結合。在充分考慮場地與建筑的屬性特點之下,這三個建筑作品,既提升了蘇州這座城市的景觀品質(zhì),又增加了整個城市的吸引力。
蘇州獨墅湖教堂位于獨墅湖東岸,居于白鷺公園內(nèi)部,起初是為了照顧較多居住在園區(qū)的外國人而建立的教堂,現(xiàn)在則是當?shù)鼐用駞⑴c較多[2]。穿過茂密的樹林和假山,能細微地感受到湖面吹來的涼風,但是教堂的主體仍被各種綠植遮掩,隱約顯露出來的高聳塔樓尖部才能讓人意識到它的存在。
主教堂、牧師樓和鐘樓部分,依次沿著湖岸展開。三個部分的建筑高低起伏、輪廓各具特點,豐富了湖面東岸的天際線。高聳的塔樓倒影于水中,極大地延伸了建筑的空間感(圖1)[3]。由院內(nèi)拾階而上,可以明顯感受到特意布置的一條中軸線,沿著神道一直延伸到水中。在整個建筑中,建筑師主要強調(diào)軸線作用,在軸線中間串聯(lián)著大臺階、廣場、耶穌雕像、連廊、親水平臺和水中十字架(圖2)。
在獨墅湖教堂的設計中,將水的純凈融入肅穆的教堂空間確實獨具匠心,用水體的透、虛反襯出教堂混凝土主體的堅實。清波微瀾的水面與剛毅不動的十字架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表現(xiàn)出建筑與景觀的兩極性與反轉性,更突出了教堂神圣的主題。在此處,體現(xiàn)了建筑師更高層次的設計追求,用真實案例闡釋了建筑與自然是如何相融為一體的。
圖1 教堂鳥瞰圖
圖2 水中十字架
獨墅湖圖書館是一座具有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情報所職能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圖書館。該圖書館于蘇州工業(yè)園區(qū),于2005年6月8日開館。開館后一直挖掘、傳承、展示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優(yōu)秀本土文化,把地方文獻建設作為重點。
圖書館的整體建筑平面布置極具體塊感,位置靠近獨墅湖隧道,交通便利。由于公共使用功能較頻繁,訪問者以讀書閱覽為主,主體布置也將閱覽空間放在中部。在圖書館西側正中鋪設有一條道路,一直延伸到獨墅湖湖岸。夏日傍晚,坐在湖邊,湖景帶給人的不僅僅是一陣陣風的涼意,而是自然直接的觸碰感。
在往常的閱覽室設計案例中,主要考慮采光的需求,往往將大的建筑開窗放在南側。而這里在主要立面設計上,面向西側獨墅湖水面全部使用了落地窗,將開放理念用到極致(圖3)。四樓轉角處有一個小咖啡館,坐在這里,可以透過圓窗遠望獨墅湖優(yōu)美的風景。
在建筑理念不斷進步的今天,公共建筑的設計也開始重視人的感受和品質(zhì)。僅僅是通過內(nèi)部空間的塑造去創(chuàng)造人的情感變化,往往很難去實施。但是,當我們借助外部的資源,比如室外的自然景觀來達到某種情感的升華的時候,會容易許多,這也俗稱借景。在冥想之余,在讀書之余,在休息之余,抬起頭來,仰望窗外(圖4),有無邊的湖水映入眼里,是何其舒適。一年四季,一天的早晚,各有不同。頓時,所有的煩惱也隨著湖水逝去。鄰近的白鷺園,不時有幾只白鷺從窗邊飛過,腦海中自然地浮現(xiàn)“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畫面。正是如此,吸引了更多來獨墅湖圖書館的讀者,自習室長年一位難求,圖書館的意義顯然已經(jīng)超越了自身僅僅作為建筑的使用價值。
圖3 圖書館立面
圖4 圖書館外部景觀
獨墅湖會議中心地處月亮灣商務區(qū)核心區(qū)域,總建筑面積6.7萬㎡,由酒店主樓,會議中心,貴賓樓三部分組成,中心融入一處精巧的園林景觀[4]。從總平面看,會議中心位置較為特殊,西側緊鄰獨墅湖湖面,內(nèi)部建筑呈現(xiàn)半包圍式布局(圖5)。在內(nèi)外水面相連之處,有一小橋從上面通過,下面的橋洞就是湖水引入的開口。
在白天,園林較為隱蔽,從旁側經(jīng)過,大多數(shù)人的目光聚焦在獨墅湖廣闊的湖面上。但是夜里的園林實則是另一番風景。每每夕陽落山,燈光開啟,有蘇州古典建筑的風格的會議中心,在周遭眾多的高樓體量與玻璃幕墻、金屬等冷性符號材料所營造的場所語境中,立刻跳脫而出(圖6)。園林內(nèi)部的活水,在光線的輾轉中如粼粼波光,動態(tài)效果強烈。其中的木橋石雕、亭臺樓閣在水的光影之中變幻出千姿百態(tài)、令人神往的氛圍,達到了點綴、美化公共建筑環(huán)境的效果[5]。加之入夏之后水面霧氣繚繞,有種人間仙境之感。
圖5 酒店總平面
圖6 酒店中心景觀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大面積的湖泊一步一步接近城市中心,許多建筑避免不了要在其周邊崛起。如何建造出具有建筑本身屬性特點,又充分發(fā)揮場所精神的公共建筑,這里可以參照蘇州獨墅湖及其周邊公建。本文具體到建筑作品上,著重以獨墅湖教堂、獨墅湖圖書館、獨墅湖會議中心作為突破口,總結出使公共建筑與湖景相互“利用”的益處和方法。
一方面,發(fā)揮湖景的最大價值,是設計公共建筑時優(yōu)先要考慮到的。公共建筑可以延伸入湖水,使得公共建筑與水、自然植被、人造景觀相融合;公共建筑也可以借助湖景的觀賞性,使得公共建筑對外視野開闊,對內(nèi)學習之人的心靈被打開,更好體驗到遠處的自然風景;公共建筑還可以引湖水造園,激活公共建筑內(nèi)部活力,給人以動態(tài)的景觀感受。
另一方面,公共建筑的存在,讓城市湖景發(fā)揮它真正的價值,帶來巨大的社會和人文效益。不同風格的公共建筑讓湖的邊界線高低變化,城市天際線也更加豐富;在湖畔周邊的公共建筑使得人們活動選擇性增加,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社會體驗,這才是湖景真正的公共用途。周末休閑的人群漫步在獨墅湖湖畔,伴隨教堂內(nèi)祈禱的回響聲,放松一周工作和學習的緊張情緒。當夜幕開始降臨,湖面倒影出各種顏色,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一場多姿多彩的光影秀。這樣的城市,才會吸引并留下更多熱愛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