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植榮
《獻給愛麗絲》的世界知名度幾乎和《生日快樂》相當,有音樂評論家說,貝多芬即使不寫別的曲子,僅憑一首《獻給愛麗絲》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
《獻給愛麗絲》是德國音樂學者路德維希·諾爾(1831~1885年)在貝多芬去世40 年后發(fā)現(xiàn)的,他為寫貝多芬傳記搜集素材,在整理貝多芬的學生泰雷茲·馬爾法蒂(1792~1851 年)的書信時發(fā)現(xiàn)了這首曲子的手稿。貝多芬在首頁上寫著:“獻給愛麗絲作為紀念,路德維?!し病へ惗喾?,4 月27 日上午?!边@首曲子于1867 年作為貝多芬書信集由德國出版商約翰·弗里德里?!し病じベ嚭諣枴た扑?764~1832 年)首次出版,曲譜是諾爾交給出版商的抄件。
德國音樂學家馬克斯·恩斯特·昂格爾(1883~1959 年)認為,貝多芬字跡潦草,可能是諾爾在抄譜時筆誤,把“Therese"(泰雷茲)抄成了“Elise”(愛麗絲)。
泰雷茲在1806 年成為貝多芬的學生,兩人互相傾慕,但畢竟社會身份相差懸殊,兩人難成眷屬。1810 年4 月或5 月,貝多芬給泰雷茲的信中寫道:“告別了,尊敬的泰雷茲,祝愿美好的事物伴隨你一生。請不要忘記我,再也沒有什么人像我一樣希望你有一個美好、快樂的人生了,盡管你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甭淇钍恰爸艺\于你的仆人和朋友貝多芬”?!东I給愛麗絲》大概就是泰雷茲與貝多芬分手前后創(chuàng)作的。
泰雷茲1816 年嫁給了奧地利的一個貴族。
德國音樂學家兼貝多芬研究權威克勞斯·馬丁·科匹茲2010年發(fā)表的研究文章稱,“愛麗絲”其實是德國女高音伊麗莎白·洛克爾(1793~1883 年),她是1806 年由貝多芬親自指揮《菲德里奧》首演中的男高音約瑟夫·奧古斯特·洛克爾(1783~1870 年)的妹妹,她在莫扎特的歌劇《唐璜》中飾演安娜。根據(jù)維也納斯蒂芬大教堂文獻記載,伊麗莎白·洛克爾也叫瑪麗亞·艾娃·愛麗絲,而且朋友寫信也用“愛麗絲”稱呼她。
伊麗莎白在1808 年成為貝多芬的女友,她在日記中記載了與貝多芬的親密關系,“貝多芬會愛意融融地捏我胳膊”。伊麗莎白1813 年嫁給了作曲家約翰·內(nèi)波姆克·胡梅爾(1778~1837 年)后,仍與貝多芬保持著戀人關系,貝多芬1827 年3 月26 日病逝后,她還得到了貝多芬的一縷頭發(fā)。
2014 年,加拿大音樂學者麗塔·斯捷布林(1951~2019 年)則認為,“愛麗絲”很有可能是愛麗絲·巴倫斯菲爾德(1796~1820年)。手稿在泰雷茲·馬爾法蒂的住處被發(fā)現(xiàn),是因為她與愛麗絲·馬爾法蒂的住所就隔著一條街,而前者教后者彈鋼琴,可能是后者去學鋼琴時帶著手稿,后來遺忘在那里。
愛麗絲·巴倫斯菲爾德出生在德國的雷根斯堡,是著名女高音,與貝多芬的助手約翰·內(nèi)波穆克·梅爾策(1772~1838 年)一起巡演到維也納。梅爾策多才多藝,常與貝多芬同臺演出,并協(xié)助貝多芬構思音樂作品。他還為貝多芬發(fā)明了助聽器,也是百音琴和現(xiàn)代節(jié)拍器的發(fā)明人。
1809 年開始,愛麗絲在維也納跟神圣羅馬帝國御用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里(1750~1825 年)學習聲樂,貝多芬也經(jīng)常向薩列里請教,再加上愛麗絲與貝多芬助手的關系,貝多芬與她相識并產(chǎn)生愛情也是很自然的。
《獻給愛麗絲》這首曲子知名度太高了,一個半世紀以來一直有人研究這首曲子究竟是寫給誰的。其實,這首曲子具體寫給誰并不重要,只要知道它是貝多芬寫給自己的戀人就足夠了。
中國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上冊有一篇課文叫《月光曲》。一天夜晚,貝多芬散步時聽到斷斷續(xù)續(xù)的鋼琴聲從路邊一所低矮的房屋里傳了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聽到了房屋內(nèi)兄妹倆的對話,十六七歲的盲妹妹很想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么彈的。貝多芬聽到這里推門進去,把這首曲子彈了一遍。這時,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了房間,貝多芬借著月光又即興彈奏了一曲。彈完后,貝多芬回到客棧,花了一夜工夫把即興彈奏的那首曲子寫了出來。這便是《月光奏鳴曲》的來歷。
《月光奏鳴曲》是貝多芬1801 年創(chuàng)作的。貝多芬1798 年開始失聰,1801 年起就要借助助聽器甚至通過書寫與人交流了,那時,他因耳聾影響了音樂生涯甚至想自殺。所以說,那時貝多芬在小路上散步也許能隱隱約約聽到房屋內(nèi)的鋼琴聲,但絕不會聽清房屋內(nèi)兄妹倆的對話。再有,雖然鋼琴是意大利人巴爾托洛梅奧·克里斯托弗里(1655~1731 年)大 約 在1698 年前后發(fā)明的,但起初制造工藝并不成熟,沒有流行起來,到了貝多芬時代,鋼琴才慢慢流行起來,但非常昂貴,僅在宮廷和貴族家庭才能見到鋼琴。到1820 年鋼琴才用鑄鐵骨架承載琴弦的張力,音量更宏大。在1801 年,一個靠做皮靴為生的窮小子還要撫養(yǎng)一個盲妹妹,家里竟有一架鋼琴,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其實《月光奏鳴曲》和《獻給愛麗絲》一樣,也是貝多芬寫給戀人的,他在1802 年把這首曲子題獻給他的學生朱麗葉塔·奎恰爾迪女伯爵(1784~1856 年)。
朱麗葉塔·奎恰爾迪1800 年6 月跟隨父母來到維也納。1799年5 月,貝多芬教匈牙利安娜·布倫斯維克伯爵夫人的女兒學鋼琴,而朱麗葉塔是這個家庭的親戚,從1801 年開始貝多芬也教她彈鋼琴,倆人就這樣產(chǎn)生了感情。
貝多芬在1801 年11 月16 日寫給他的醫(yī)生弗朗茲·格哈德·魏格勒(1765~1848 年)的一封信中稱朱麗葉塔是迷人的女孩:“我的生活再一次有了一些快樂,我又開始參加社交活動。你無法想象,我過去兩年是多么孤獨寂寞,生活是多么悲慘。現(xiàn)在一切都變了,這個甜蜜、嫵媚的女孩愛我,我也愛她,現(xiàn)在我又能享受我最快樂的時光了。但不幸的是,我倆的身份地位相差懸殊,毫無疑問,我無法與她結婚?!?/p>
1803 年11 月14 日,朱 麗葉塔在維也納與業(yè)余作曲家溫澤爾·羅伯特·馮·加倫伯格伯爵(1783~1839 年)結婚,婚后定居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
《月光奏鳴曲》的正式名稱是《升c 小調(diào)第十四鋼琴奏鳴曲》,貝多芬自己的注解是“幻想風格的奏鳴曲”。貝多芬去世5 年后,德國詩人路德維希·雷爾斯塔勃(1799~1860 年)把這首曲子的第一樂章比喻成“像月光灑在琉森湖一樣美好”,于是這首曲子就有了個別名《月光奏鳴曲》。
《月光奏鳴曲》的第一樂章最為著名,美國著名的樂譜編注者阿爾伯特·歐內(nèi)斯特·威爾(1879~1945 年)選編的《鋼琴名曲大全》就收錄了這一樂章。升c小調(diào)的調(diào)性決定這一樂章是抒發(fā)憂郁情感的,左手基本上一直用八度長低音堅實支撐,表現(xiàn)了貝多芬對愛情的堅定信念,而右手中音部的三連音像泉水一樣叮叮咚咚地流淌,有一種此愛綿綿無絕期意味。主題一出現(xiàn),三個連續(xù)同音高音符明顯是發(fā)問,對社會的不公一直追問“為什么”,尤其是小九度不和諧和弦的應用,尖銳刺耳的聲響表達了貝多芬內(nèi)心的糾結和憤怒,他似乎找不到出路,一直在掙扎,在吶喊。
《月光奏鳴曲》的旋律雖然沒有《獻給愛麗絲》那樣流暢優(yōu)美,但它留下思考的空間,更能觸及靈魂,會讓人回憶想起往事,思考目前的處境,憧憬未來的出路。如果用心去感受這首曲子,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月光的影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