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78歲的劉大爺,一個月前和老伴外出散步時,不小心輕微摔了一跤,當時并沒有發(fā)現異常。但半個多月后,劉大爺的右手忽然感覺沒有力氣,連菜都夾不穩(wěn),家人趕緊將他送往醫(yī)院急診,頭顱CT檢查提示,顱內有血腫,已經壓迫腦室。醫(yī)生緊急為他實施急診手術,順利清除了血腫。日前,劉大爺恢復良好。
相較于年輕人來說,老年人跌倒后,更容易發(fā)生顱內血腫,這是由老年人身體的自身特點導致的。
顱骨因素:老年人的顱骨脆性大、彈性差,遭受外力后,對腦的保護作用下降。
血管因素:老年人的血管脆性大,外傷后血管易出血。
大腦因素:老年人常有腦萎縮,顱腔空間相對大,遭受外力后,腦移位大,容易造成腦挫傷和出血。
運用活血藥物:現在很多老年人為了預防腦梗塞、心肌梗死,經常服用抗血小板、抗凝或活血化淤的藥物,即使經微損傷也容易造成顱內出血。
老年人跌倒后,出現以下幾種病情時需警惕顱內血腫:
1.有明確急性頭顱外傷,或在3周到2個月前有過明確的頭顱外傷史。
2.出現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意識水平下降,甚至快速陷入昏迷。
3.出現輕度頭痛或頭部不適、肢體乏力、行走不穩(wěn)、小便失禁、反應遲鈍等癥狀。
有些老年人在不小心傷到頭部時,當時不一定會有明顯反應,往往會出現遲發(fā)性,而這種情況是最需要引起重視的。出現遲發(fā)性原因如下:
出血緩慢且顱內空間增大老年人的顱腔空間相對于年輕人較大,因此在老年人顱內出血初期且出血量不是特別大時,顱內壓增高不明顯,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也不明顯。
緩慢的靜脈出血 老年人的腦部被撞后,腦組織在顱腔內的移動度較大,其中的靜脈就容易被拉斷。而這種靜脈出血是反復緩慢地滲血,血腫量逐漸増多,多在1個月后由于壓迫腦神經出現相應的癥狀后才被發(fā)現。若老年患者頭部外傷幾周后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半身感覺麻木、感覺障礙或者活動不利,出現面部癱瘓、伸舌歪、口角歪等情況時,需格外注意,很可能已有慢性顱內出血,要及時就醫(yī)。
藏于基礎疾病下 老年人通常伴有基礎慢性病,如高血壓也會引起頭痛,掩蓋顱內出血癥狀。因此,不管自認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頭痛,都要及時就診。
根據出血部位、出血量及癥狀的輕重緩急,老年人顱內出血的治療方法多樣。對于患者是否需要手術應根據出血量的情況而定。
急性出血伴腦疝者:無明顯手術禁忌者,原則上仍然需要行傳統(tǒng)的開顱手術,但術后老年人易出現感染、營養(yǎng)障礙等并發(fā)癥。
慢性出血伴腦疝者:多采取微創(chuàng)手術,如鉆孔引流或內鏡手術,術后患者大多恢復得快且好,不易出現手術并發(fā)癥。
急性出血量不大、無腦疝者:可行保守治療及隨訪觀察,若轉為慢性出血且有腦疝者可再行微創(chuàng)手術。
慢性出血量不大者:可保守治療,要定期復查以了解顱內血腫的情況,好好休息,注意監(jiān)測血壓。
總之,老年人在生活中要注意防跌倒,建議選用有床檔的床,坐車要抓好扶手,以防突然剎車發(fā)生頭部碰撞。此外,受傷后千萬不要忽視,需及時就診,做頭顱CT檢查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