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汗漫的兩篇散文,感受很多,且從兩個角度說說:文章的節(jié)奏和氣息。
都是很微妙的東西。比如《川沙:水木作》,文字行進得像前涌的浪,有厚度的浪,層層鋪排、相銜中,慷慨沉郁之情漸次迸發(fā),而至“直至在川沙城晃蕩的這一個下午,認識‘水木作一詞并尋根究底,驀然發(fā)現(xiàn):自己凡俗的日常生活中,竟隱伏一壯烈之士,如金似玉,醒目驚心?!辈患辈宦?、穩(wěn)當扎實的推進里時而夾雜著有力的頓挫和徘徊,這些都顯示著汗漫操持文字“作頭”般的精工和嫻熟,但事實上,對真正的“作頭”而言,如文中的“楊斯盛”,技藝對其已是等而下之,覆蓋技藝的是沉淀自身體內(nèi)部的炙誠和深情?!按ㄉ场笔蔷竦牡乩恚八咀鳌笔沁@一地理的精魂。可以感受得到,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節(jié)奏和氣息潛伏于文字,又似乎掌控著文字。《紙上還鄉(xiāng)》亦如此,《在唐河古碼頭遺址》一節(jié),“直到今天,進入暮境,當我一個人在淋浴室里洗澡,還時常習慣抬起頭,看看高處有沒有父親”,素白的文字,按捺著波瀾,但也不再枝蔓。諸如此般的抑揚,搖動人心,在文章中有很多處。
——習習(散文家,蘭州市作協(xié)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