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一萌
一說到辣椒,嘴里就忍不住想流口水。我尋思,不管是陜西人還是云貴川湘人,大概在這一點上都是一樣的。如果生活中少了辣子,那可真如一臺好戲砍掉了精彩片斷。難怪據(jù)說這世界上存在著一條辣帶,不分宗教國界,不論政治觀點,無數(shù)人在這面辣味的旗幟下都能站到一起。
辣椒在明中期從南美傳入我國,有一則史料,說是在乾隆五十九年傳入四川,之后又漸漸北上。這南美的物產(chǎn)真是神奇,玉米和薯類的傳入,使我國人口大為增加,辣椒的傳入,使我們的飯碗頓增精神,而煙草的傳入,其后果各位都知道,我就不說啦。
說起吃辣椒的體驗,那一定是各有感受,我自己就有過幾次深刻的記憶:一次是早年初次入川到重慶,在朝天門碼頭路邊一家火鍋店吃毛肚火鍋,第一次見到什么鴨腸子豬腦子,大鐵鍋里放入一個鐵片制成的井字型鐵箅子,把一鍋翻滾的紅湯隔成九宮格,天南海北的客人都可坐一桌,各自在一個格子里涮煮食物。在滿街《冬天里的一把火》的曲調(diào)中,夾一片毛肚入口,辣得人不斷呵氣,吃了幾口便有點嗔怒,問那廚娘,你這湯這樣辣,讓我們外地人怎么吃呀?廚娘莞爾一笑,說你這張桌子昨天趙忠祥剛剛坐過,他說我們的辣味是最正宗的,我還和他合影了呢!搬出名聲如此之大的人物,我們也只能呵呵了!
還有一次到成都,對當(dāng)?shù)嘏笥颜f想品嘗一下陳麻婆豆腐老店的味道,那時的成都已經(jīng)開始大規(guī)模改建拆遷了,許多老街道上橫斜豎立著木樑和檁條,很難行。好容易找到陳麻婆老店,眼前三間大平房,屋內(nèi)有立柱,里面煙熏火燎,使這些木柱和樑上的木頭都變成了褐紅色,又因常年為食客摩擦,柱子表面油滑光亮,仿佛一件古董。店里客人不少,多為當(dāng)?shù)厝?,豆腐是用粗瓷碗盛裝,交了錢排隊到窗口打豆腐。我吃了一碗感覺不過癮,謂朋友道,大名鼎鼎的陳麻婆豆腐怎么味道一般般?再者這量也太小了,朋友說別急,第二碗馬上出來了,你再嘗嘗,說罷朝廚房走去。果然,這第二碗就吃的人仰馬翻了,極麻極辣的味道讓人終身難忘,不得已,只好多吃點白米飯壓一壓。歸途問緣何兩碗豆腐味不同?朋友笑言,開始顧慮你們受不了川人原味,你說不過癮,那就嘗嘗老味道吧!這頓飯可把陳麻婆三個字刻在胃上了,以后到仼何餐館再吃這道菜就會想起那間老屋子。后來知道,這歷史上的陳麻婆是在川江邊上專做纖夫們的吃飯生意,她做的牛雜麻辣豆腐紅油汪汪,蒜苗碧綠,料重味濃,深為下苦人喜歡,久之以其名傳。記得我在日本參加美食交流活動,發(fā)現(xiàn)許多餐飲界的日本人都會說幾句中文,一句是刀削面,另一句就是麻婆豆腐。不少中餐館都有此味售賣,刀功精細(xì),裝在卷邊的白瓷缽中,好看,但味道柔和,川江號子的感覺早已遠(yuǎn)去。
說辣椒卻跑到豆腐堆里去了,還是拐回來說辣椒。說起吃辣的話題,有人認(rèn)為四川的辣屬于復(fù)合味,雖用量大,其實是扮演了調(diào)味的配角。若論單打獨斗的那種辣,都愛自夸本省,且常與本地人的性格脾性掛起鉤來。其實叫我看,辣也就是個口味,屬于飲食習(xí)慣,若說有關(guān)系,地理因素或許更大一點。川中濕隰之地,多食麻辣可以去濕氣,貴州常年多雨霧,民多嗜酸辣,湖南人愛干辣味,則主要也是有驅(qū)濕開胃之需??匆恍┗貞涗涊d,毛澤東食辣,經(jīng)常將幾支整辣椒放在火上,以小火焙烤后食之,這就是真正追求辣的本味了。
陜西人也愛食辣,尤其是那道油潑辣子占盡餐桌風(fēng)流,油潑辣子可單食,可配菜,可調(diào)面夾饃,女人酷愛的涼皮如果少了紅亮亮的辣子油那簡直不可想象。記得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國家編撰烹飪大詞典時,專家為陜西之辣討論其定性,反復(fù)爭論,最后以“香辣”二字一統(tǒng)眾議。那么,哪里的人最能吃辣呢?這種評定還真不好作出。我對辣味印象深刻的并不是常說的那幾個嗜辣大省,而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一次在深圳,去當(dāng)?shù)匦∶飞骋患揖频?,?jīng)理招待用餐,海鮮頗多,可能是嘴里真的淡出個鳥來了,座中有人忽提出要點咸菜類,經(jīng)理很熱情,讓人端上一只手心大的碟子,里面放了一點淡綠色的腌菜,也就四五筷子的量,經(jīng)理說這種腌辣椒很辣的,你們要小心?。⊙粤T去忙了。我們幾個老陜自詡都是辣子王,望那碟子相視一笑,就差出揶揄之語了。有人用筷子頭隨意夾一點入口,突然如抽筋一般站起,嘴里“啊啊”出聲,眾皆詫異,心想不至于吧!于是紛紛舉箸,結(jié)果無不中招。好容易坐定,再看那小碟子,簡直大如磨盤了。經(jīng)理回來忙道歉一番,介紹說,這是泰國的野生朝天椒,這椒有多辣?舉個例,酒店的廚師要做一大鍋燴菜,需加辣味,只需開始熱鍋時捏起一只這種朝天椒在鍋底擦幾下,就保管辣味足足。有過剛才的體驗,我們都深信其言。
出于對辣椒的喜愛,曾經(jīng)有幾年,每當(dāng)早秋之時,我都會托友人從西府產(chǎn)椒名縣捎回幾大串外形細(xì)長的“線線辣子”。每次都要叮嚀對方,千萬不要剪斷繩子,我要的就是那種能從屋檐垂到地面的長掛掛。每當(dāng)辣椒在陽臺掛起,家中便映出一片暖色來。接下來的凜冽冬季,奔波匆忙之時,抬頭看一眼這火紅的辣椒串串,就忍不住在心里升起濃濃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