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娜
據資料記載,古代琴弦通常采用蠶絲、羊腸、馬尾等材料制作而成,不耐久、易斷,音量較小。經過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琴弦制作也在不斷地改進、完善。人們普遍采用了鋼絲、鋼繩(多股細鋼絲捻支而成)、尼龍等不同材質進行纏繞,做成各類琴弦,從而滿足不同弦鳴樂器使用的需求,琴弦在弦鳴樂器的使用中通過摩擦、彈撥、敲擊等手法,激發(fā)琴弦的振動,經過共鳴腔共振,使聲波反射得到樂音,使琴弦的作用更為凸顯。
生產實踐證明,琴弦的質量直接影響樂器的發(fā)音質量。在琴弦制作過程中,琴弦的材料選擇、質地處理、纏絲及打磨加工、制作技術、工藝規(guī)程等已經成為民族樂器琴弦制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對纏弦的出絲力度、角度及纏弦的松緊度等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的把握,使琴弦制作的工藝環(huán)節(jié)和技術性操作逐漸形成一個相對規(guī)范的操作流程。本文意圖對琴弦生產實踐中的工藝標準和操作規(guī)范做出分析與研究,提出規(guī)范琴弦制作工藝的材料配選與工藝流程建議,意在強化琴弦生產的規(guī)范性,提高產品質量。
琴弦的質量直接影響樂器樂音及音色的質量,而琴弦材料的選擇非常關鍵。在琴弦制作前期是如何進行材質選擇的呢?筆者認為,無論哪種材質的原材料都必須要求有良好的表面質量。
1.外觀要求:琴弦材料外觀表面要求無斑點、銹點,無毛刺、平滑、無折痕,表面要光亮、均勻。
2.尺寸要求:琴弦材料的尺寸更為重要,因為琴弦材料的尺寸直接影響到琴弦的音色和音準。為了控制琴弦的質量,我們通常是把圓絲的外形直徑尺寸精準到±0.5μm,扁絲壓扁的精準度控制到±1-2μm、要求加工材料表面光滑無毛刺,扁絲邊緣無破損創(chuàng)面。
3.鋼絲:琴弦鋼絲的種類級別較多,每種級別的鋼絲都有不同的特性,以0.26mm的琴弦鋼絲為例:國產鋼絲抗拉強度是2.750~2.990N/mm2,精度不夠,音色純度欠佳,適合制作中低檔的琴弦,而德國勒斯勞琴弦鋼絲,精度較高,抗拉力均勻,抗拉強度為2.833N/mm2,用于制作中、高級琴弦。
4.外皮材質的選擇:根據樂器的使用需求,其琴弦外皮的材料更是多元化,最常用的材質大致有:不銹鋼、鉻、白銅、紫銅等合金材質。合金材料是由多種金屬元素熔合而成的,根據組成元素的數(shù)目可分為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和多元合金,其目的是為了使各種元素的單質性能結合成各種不同的合金相,再經過工藝處理來滿足各種樂器不同的性能要求。銅這種金屬元素富有延展性,它對于琴弦的靈敏度、干凈度、聲音的純凈度占有較大的優(yōu)勢,所以大部分纏弦都會用銅作為里層材料運用到琴弦中去。
尼龍絲多用于古箏、琵琶、月琴、豎琴等琴弦的外包裹材料,尼龍絲其實也不是一種單一的材質,而是具有相似結構的一類有機化合物的統(tǒng)稱。常用的尼龍絲大多都是無色透明的,具有更高的韌性和優(yōu)良的聲學特性,光滑度也是別種材質無法比較的,給琵琶、古箏演奏揉琴按壓時帶來方便,由于尼龍絲具有優(yōu)秀的物理特性而被廣泛使用。
專業(yè)琴弦生產的經驗告訴我們,質地不合格的材料是不能用于琴弦制作的,上機操作的工藝師應堅持把住琴弦生產的第一關。
琴弦制作有著明確的操作規(guī)程,細心地把握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對琴弦的整體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弦套:琴弦制作的第一步就是對鋼絲進行弦套成型的操作,根據各種樂器拴弦方法和掛弦的不同來設定弦套的大小、長度。弦套的松緊直接關系到每支琴弦的使用壽命,弦套扭的過松會導致在緊弦的過程中慢慢松開,過緊則會在緊弦時直接斷開。
2.拉絲:在套盤好后要把弦鋼絲尾部拴到機器的后尾鉤子上,拴弦力度的大小要根據鋼絲直徑粗度進行調節(jié),一定要考慮到鋼絲本身的抗拉強度,鋼絲拉不緊會導致在纏絲過程中鋼絲上下跳動,導致纏絲的力度與稀密度無法控制;如果拉得過緊會在纏絲過程中斷掉,拉絲力度的大小應以機器轉動后鋼絲跳動幅度最低為最佳,鉤子與鋼絲之間要保持2~3mm的空隙,間隙過小容易使鋼絲被鉤子磨斷。
3.順絲:鋼絲拴好后不能直接纏外面的金屬材料,需要根據每種琴弦的特性來挑選合適粗細的蠶絲線來進行工藝的調整,彌補一些材質的缺點,減少金屬之間磨擦產生的雜音。
4.纏絲:纏絲有圓絲和扁絲兩種,纏絲角度、力度的大小是琴弦制作的關鍵,直接影響到琴弦的音色,以及振動狀態(tài)是否發(fā)揮到最佳。纏圓絲時角度需要控制到85°~87°左右,力度要根據圓絲的大小和材質來調整,纏扁絲時角度要控制在80°~85°之間,需要根據扁絲的寬窄來調整,例如:一般紫銅材質的0.17mm的圓絲需要纏到85°左右,出絲力度需要控制在230g左右,上下幅度不能超過±5g,而0.38mm圓銅絲力度就需要加大到850g左右才能把絲纏好。
如果換做合金材質的扁絲時,出絲力度和角度就需要另外調整,因為所有材質在經過壓扁環(huán)節(jié)時硬度都會加大,鎳鉻合金、不銹鋼等材質本身的質地就非常硬,經過碾壓后硬度會有所提升,所以使用較硬材質的扁絲時,出絲力度就必須適度地加大。例如中阮琴弦纏絲時用到0.11mm厚的鎳鉻扁絲就需要力度保持到560~565g之間,纏絲角度需根據扁絲的寬度與鋼絲的直徑來決定,寬度是0.32mm的扁絲纏在0.30mm的鋼絲上時,角度要保持到82°~83°之間、像大阮4弦這種較粗琴弦的扁絲角度則需要加大到84°~85°才能滿足纏弦的需求??偠灾p絲時的角度、力度對琴弦的聲音是至關重要的。
5.打磨:用金屬材料纏弦時必須要纏緊、纏密,否則會導致扁絲與扁絲之間緊緊挨著甚至會出現(xiàn)重疊現(xiàn)象的產生,導致琴弦表面會有所粗糙,手感不順滑。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障琴弦順滑,就要對琴弦進行打磨。打磨時要根據外纏絲材質和厚度來挑選合適的砂布來進行打磨操作,首先需要把砂布表面進行抹油或拋光皂,目地是在方便操作的同時增加琴弦的光亮度。在打磨的過程中,需要用100目或120目粗砂把琴弦表面磨平,為保障琴弦表面平整,機器轉速也要同步調慢,避免把琴弦打磨成橢圓形或者錐形,影響琴弦的使用。減少雜音問題的形成,可用粗紗布磨完后就要換240目的細砂布,為的是把粗砂磨的時候留下的砂布印字磨平,最后用400目細砂紙進行拋光打磨,拋光時,打磨速度要快,這樣打磨出的琴弦才能手感潤滑、細膩、有光澤,演奏時手感不會發(fā)澀。打磨完成后,琴弦的直徑要與要求直徑誤差小于±0.5μm。
6.纏線:琴弦打磨光滑后,接著就是纏色頭、色尾的環(huán)節(jié)。色頭是指琴弦掛弦部位的色線,色尾則是指尾部拴在琴軸或銷釘處的色線。纏色頭色尾的作用和目的,一是為了美觀以及方便區(qū)分琴弦型號,二是為了避免琴弦與金屬琴釘直接接觸出現(xiàn)打滑現(xiàn)象,導致在使用過程中慢慢松掉,同時也防止了對琴弦表面被銷釘、琴軸的磨損,起到保護作用,也是對樂器表面油漆的一種保護。
琴弦制作的流程操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認真仔細,一絲不茍,制弦工藝師執(zhí)行科學嚴謹?shù)牟僮饕?guī)范是保障和提高琴弦質量的因素之一。
琴弦在使用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雜音問題,雜音問題來源于許多方面,和琴弦材料、纏弦的松緊、打磨的均勻度有直接關系。
1.舒緩琴弦應力:琴弦鋼絲粗細不等,但這些型號的鋼絲是經過拔絲產生的,在拔絲過程中,由于模子的角度、潤滑條件、冷卻條件差異,拉伸時鋼絲內部各層“晶?!背霈F(xiàn)位移和變形差或出現(xiàn)毛刺現(xiàn)象產生了較大的應力,在使用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滋滋的雜音。但經過較長時間的存放后,可以緩解琴弦鋼絲的內部應力,使其逐漸達到平衡狀態(tài),從而避免了新鋼絲出現(xiàn)的雜音。為了解決琴弦鋼絲的雜音問題問題,無論是哪個級別的琴弦鋼絲都是需要自然存放兩年及以上時間才能使用,達不到條件的則需要人為的進行調質降噪處理,以滿足樂器的需求。
2.復查琴弦緊密度:在制作琴弦的纏絲過程中,纏絲的出絲松緊度也是產生雜音的關鍵。例如:二胡琴弦,在制作過程中不銹鋼扁絲的厚度為0.083mm的,那就需地的纏合在一起,做出的琴弦才可能會音色純凈。隨著纏弦絲厚度的加大,纏弦出絲力度也要隨之適量加大力度。如果不銹鋼扁絲厚度加大到0.135mm,那么出絲力度就要加大到750g才有可能把琴弦做好。總而言之一句話,不同材質、不同厚度、不同寬度的絲都有合適它的力度,只要找到合適的力度,才能使琴弦的振動達到最佳狀態(tài)。
纏弦出絲力度的大小是制作琴弦的關鍵,主要體現(xiàn)在銅絲與外纏絲是否是一體的,外纏出絲力度小,鋼絲與外纏絲是分離狀態(tài),出來的聲音會發(fā)暗,沒彈性;外纏出絲力度過大會導致聲音變窄,發(fā)木,聲音沒彈性不振動。只有纏絲力度合適,琴弦的振動狀態(tài)才是最完美的,發(fā)出的聲音亮度才合適,音色集中、渾厚、圓潤、余音長。外纏絲角度稀,琴弦發(fā)出的聲音會發(fā)散、不集中、有雜音。無論是纏絲的角度、力度,只有基本控制到它的臨界點,才能使琴弦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
3.質選琴弦張力適度:琴弦的張力問題也很關鍵,張力的大小直接影響樂器的音質,張力越高聲音越渾厚,反之琴弦張力小了聲音會變軟。纏弦材料的不同,或弦芯與纏弦比的差異都會讓兩根直徑相同的琴弦在調到同一音高時,產生不同的張力,從而產生不同的音色差異。但是一味地追求舒適的手感來挑選張力較低的琴弦,會給演奏時增加打品的可能性,所以在挑選合適自己琴的琴弦時,可以根據琴本身木質的硬度、有效弦長等方面來進行琴弦的挑選。
4.后期處理纏弦硬度:琴弦纏絲材料的軟硬也很關鍵:白銅材質較軟,易打磨,用于琴弦制作后,音色會偏暗。我們?yōu)榱藦浹a琴弦音色偏暗的問題,在做琴弦的時候嘗試在纏絲里面纏硬度較高的紫銅來進行彌補,結果發(fā)現(xiàn)紫銅和白銅里外復合的琴弦,音色渾厚、圓潤,能夠滿足樂器的需求。
尼龍纏絲彈性較大,并且有一定的伸縮性會給制作帶來不便而且容易產生雜音,那么就要根據尼龍絲的特性,選擇硬度較大的尼龍絲來使用,或者對尼龍絲進行硬化處理,來降低尼龍絲的回彈性,從而減少因尼龍絲回彈產生的不良影響。
5.研發(fā)消除鋼繩應力:顧名思義就是把幾股鋼絲扭成的繩子,在捻制的過程中,輪子每旋轉一周鋼繩就被扭轉一次,如果不采取翻身措施,則會在股繩內產生扭轉應力,由于牽引力的作用,雖然是在彈性極限內,但是由于螺旋的約束,也將產生拉伸應力,這些都會導致鋼繩弦在使用過程中對音色和使用壽命的影響,如何減少或消除鋼絲繩應力問題已成為我們研發(fā)的課題:經過試驗發(fā)現(xiàn)以下幾個方法可以有效地緩解琴弦鋼繩的內部應力。
(1)卷線時需要對鋼絲進行矯直變形處理。
(2)將鋼絲繩壓線輪模經過后變形器調直一步成形,來消除應力。
(3)改善鋼絲繩內部的潤滑條件,將鋼絲繩低溫回火,以改進鋼絲繩的結構,也是有效消除鋼絲繩應力的方法。
琴弦應該具有好的音質,定弦快,音準穩(wěn)定,易于操控,軟硬適中、手感好、使用壽命長等特點,通過琴弦制作工藝技術的優(yōu)化以追求演奏應用的更高境界。
琴弦是有生命的,也充滿著靈性,它作用于發(fā)聲狀態(tài)時與演奏家的演技息息相通,使之得心應手。琴弦生產雖有類似的制作工藝標準,但每一根琴弦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有其個性。要想做出品質好的琴弦,必須依靠科學的數(shù)據和嚴格規(guī)程化的技術操作,兩者缺一不可。從制弦材料上講,材料直徑的精細度(±2μm)和材料元素含量的控制都是保障制弦質量的重要基礎;從琴弦個性來看,充分了解不同木質的樂器所適用的琴弦材質;技術操作時纏弦的力度、角度都會決定一支琴弦的音質;每一支琴弦都有屬于自己的纏弦工藝,只有找到合適它的臨界點,才會最大可能展現(xiàn)出琴弦的功能及魅力。筆者深知:琴弦規(guī)程與工藝操作需要生產實踐中的不斷精化與總結。期望在嚴格執(zhí)行制弦規(guī)程的同時,與演奏家配合,不斷地摸索與完善新的琴弦制作標準,尤其重視對不同特性琴弦材質配比的研究,積極彌補琴弦在應用中演奏者所感受到的各種不足,以求更好地提升琴弦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