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湖北武漢)
議論文也叫“論說文”“說理文”,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fā)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二部分“課程目標與內容”,要求七~九年級的學生“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簡單”一詞可見要求不高,那么備戰(zhàn)中考需要認真準備議論文寫作嗎?
回答:需要!而且非常必要!
第一,面上要求“簡單”,但考場競爭激烈,必須爭優(yōu)?!皩懞唵蔚淖h論性文章”是對所有初中生的普適性、“及格性”要求,可一旦進入你爭我奪的考場,面對“文體不限”“文體自選”的考題,不少“鐵粉”會選擇寫議論文。步入議論文的“賽道”,就得使出渾身解數,用“優(yōu)秀級”水平去打動“挑剔”的閱卷老師。
第二,雖說文體“不限”,但寫作規(guī)范必須遵循?!拔捏w不限”并不是任由你寫作“混搭”、表達“張冠李戴”。記敘文有記敘文的寫作要求、寫作規(guī)范,議論文有議論文的寫作要求、寫作規(guī)范。不遵守文體規(guī)范,可能導致“四不像”文章。這是閱卷人“重點打擊”的對象,也是命題人著力預防的“頑疾”,比如,2020年中考,濰坊、泰安、廣元、溫州等地考題都提出“文體特征鮮明”或“符合文體特征”。試想,初中生平時寫議論文并不多,如果不進行專門訓練甚至是強化訓練,怎么能保證考場上華麗綻放、一舉奪魁呢?更何況,議論文是高中生學習、運用最多的文體,如果初中階段不打好基礎,不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第三,中考作文命題中,“寫議論文”的要求不可能場場“登臺”,但肯定會時不時“客串”一下??v觀2020年中考作文試題,對于寫作文體要求,絕大多數考題屬于“不限派”:明確說明“文體不限(自選)”或“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或不限)”;極少數屬于“限制派”,有的要求寫記敘文,有的要求寫書信、演講詞等。其中,不少考區(qū)要求寫記敘文或寫議論文“二選一”,比如,河南考題針對危機材料寫議論文或寫記敘文“我的危機故事”;長沙考題要求為“成長有困惑,愛思才會明”主題征文活動撰寫記敘文或議論文;常德考題要求根據50歲高校宿管阿姨堅持寫作、圓夢教師的事跡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嘉興、舟山合卷“題二”要求根據“九五后”翼裝女飛行員關于“堅持選擇的話語”寫議論性文章(“題一”要求寫記敘文);金華、麗水合卷“題二”要求就“我們需不需要童話”這個話題寫議論性文章(“題一”要求寫想象故事),等等。這說明,議論文決不是“被遺忘的人”,而是守在命題人心田的某一個角落里,保不準哪天會跳出來考考你。
還需要說明的是,讀后感、演講稿和一些以說理為主的書信等,都屬于議論性文章,也會在中考試題中零星“閃現(xiàn)”。
寫議論文可以敞亮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理直氣壯地陳述己見,可以義正辭嚴地駁斥對方錯誤,但對于大多數長于形象思維的初中生來說,卻是一條很難自如駕馭的“小船”。寫作中,不時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
一是論點不嚴密。論點是文章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容不得含混不清,一會兒說這個更重要,一會兒說那個更重要。同樣值得警惕的是,論點因為缺乏限制條件、缺少一分為二的觀點,導致不嚴密、有疏漏,不能服人。比如,嘉興市一考生對材料中翼裝女飛行員語言“我為自己活”持贊成態(tài)度,確立文章觀點“只有為自己活才是有價值的人生”,缺乏起碼的責任意識、集體觀念,觀點遠不及“履行好人生責任,也要為自己活一回”的嚴密表達。
二是論據不真實不豐富。論點靠論據證明、支撐,論據失真不可靠,會導致論點的“大廈”坍塌;論據稀少、不充分,會導致論點如同風中搖搖欲墜的屋子一樣不堅實、不牢固。比如,濰坊市一考生寫的《學習老一輩,做個有擔當的青年》一文中,說鐘南山院士逆行武漢、堅守武漢58天,為戰(zhàn)勝疫情作出重大貢獻——其實,堅守武漢的是李蘭娟院士,鐘南山院士主要是逆行武漢,力排眾議宣布新冠病毒人傳染人、奔走多地指導防病治病。諸如此類未加證實、臆測想象的論據,有如用木棍撐樓房,一擊就倒。另外,論據數量不足、典型性不強,也對論點的證明不力。
三是敘例不精準。論點恰如惜時如金的“老板”,論據是鞍前馬后為其貼身服務的“打工仔”——你得在很短的時間內、用最簡短的語言提供他需要的信息。比如,常德題所給50歲高校宿管阿姨堅持寫作、圓夢教師的事跡,至少可以用來證明“終身學習才能終身進步”“追夢不停終能圓夢”“起點并不能決定終點的高度”“人生的價值靠自己的能力來實現(xiàn)”等觀點。任意一個觀點,你都得聚焦觀點、篩選材料、簡要表述。否則,每次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重復一遍,豈不是無的放矢、耗費精力?寫議論文決不能繁瑣敘事、盲目敘事,一定要針對論點,簡明扼要地敘事。
四是分析說理不到位。很多同學重視舉例,不愛分析、不會分析。
比如,常見這種寫法:先簡述材料,然后從材料中提煉出一個觀點,接著舉幾個例子來證明觀點的可靠性,最后用“由此可見”“綜上所述”之類的話來歸結這個觀點。如果“以敘代議”,會出現(xiàn)論點和事例“油水分離”的局面。缺少了敘述之后的議論,事例將難以與論點緊密地融為一體,事例的證明作用將大打折扣。
新時代的“后浪”們必須以理服人!克服問題,寫出優(yōu)秀的議論文,必須保證文中的論點、論據、論證每個方面都禁得起推敲,做到以理服人、以理取勝。
我們不妨來看一篇優(yōu)秀作文范例。
⊙吉林省一考生
馮友蘭先生說:“人往往需要說很多話,然后才能夠歸于潛默?!?/p>
錢鐘書先生說:“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蘊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
傅斯年先生說:“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的3小時是用來沉思的?!?/p>
在這個資訊高速發(fā)達,言論、思維都一閃而過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思索如何堅守內心的靜土,如何于鬧市中取安靜一隅,于紛擾中安然自處,做一個謹言慎行的君子。
堅守凈土,獨立思考,不做他人言論的奴役。
處于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一方面可以方便我們接觸到許多新鮮的事物,另一方面卻也承載著這些或有益或有害信息的影響?;ヂ?lián)網時代,人們似乎總是習慣了披上網絡的外衣,手握所謂言論自由的權利,借此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或怒氣,或是被營銷號帶了節(jié)奏,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他人言論的奴役,傷害了本無交集的人,也使自己心中的凈土被污染。
安于鬧市,沉靜自省,要做時時自省的智者。
于鬧市中取靜,是古往今來許多人的向往。今日所言之“鬧中取靜”既是指燈紅酒綠,繁花似錦中取靜;又是指內心紛擾誘惑中取靜??鬃釉唬骸拔崛杖∥嵘?。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如今我們更要“吾日三省吾身”:是否獨立思考了?是否說過傷害其他人的話?是否堅守住內心的寧靜?
安然自處,客觀冷靜,要做自己思想的信徒。
獨立思考是我們擁有獨立人格的前提,是不人云亦云的前提,是擁有完整正確“三觀”的前提。學會獨立思考,客觀冷靜面對事物,是我們能夠發(fā)表正確客觀言論的基礎。2020年3月20日,時任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的耿爽在回應有言論稱中國制造的防疫產品帶毒時,駁斥道:“在這場國際社會與新冠病毒的斗爭中,請尊重事實、尊重科學、尊重他人。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尊重事實、相信科學,正如耿爽所言,“即使在科學暫時無法到達的地方,文明還會到達”。
謹言慎行為君子,人云亦云乃愚人。銘文常常以自省,莫使光陰余空談。身處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我們更加應該摒棄內外紛擾、守住內心凈土、不為形惑、常常自省,努力做一個謹言慎行的君子。
一、論點凸顯“對”“明”兩特點
所謂的“對”,一是論點要確保正確,旗幟鮮明地宣傳真理、維護科學、表達主流社會道德觀。同時,注意一分為二看問題,不說太絕對、太極端的話,切忌主觀片面,確保論點立得住。二是論點要有的放矢,有針對性。提出論點必須契合題目、對接材料,必須面向社會、面向現(xiàn)實,提出有針對性的主張。在此基礎上,如果能提出新穎的觀點,那就更好了。
所謂的“明”,一是動筆前明確中心論點、分論點,這個提前謀劃好的“論點矩陣”就是未來文章的主構思、主骨架。二是寫作中必須明確論點。論點通常是一個陳述性的判斷句,直接表明作者主張什么、反對什么,確保不含糊其詞,不模棱兩可。
比如,上面文章標題“做一個謹言慎行的君子”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主要是針對第四自然段所寫的現(xiàn)實(“在這個資訊高速發(fā)達,言論、思維都一閃而過的時代……于紛擾中安然自處”),提出的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觀點。文章中,“堅守凈土,獨立思考,不做他人言論的奴役”“安于鬧市,沉靜自省,要做時時自省的智者”“安然自處,客觀冷靜,要做自己思想的信徒”這三個分論點,共同“拱衛(wèi)”著中心論點。
二、說理凸顯“因”“理”兩要害
議論文最基本的寫法是擺事實、講道理。許多同學寫議論文只會“擺事實”,卻不會“講道理”,文章缺乏深度,無說服力。把文章寫得有深度、有說服力,可以從兩方面著力:
一是重點要探“因”。就是文章要針對中心論點提出“為什么”的問題(即為什么中心論點是對的、是必須重視的),并重點回答這個問題??蛇\用發(fā)散思維,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去挖掘“理由”,全面、深刻回答這個“為什么”。比如,2020年吉林省中考佳作《反省使人進步》,圍繞這個標題(即中心論點),確立三個分論點:“反省可以成就一個人,使之成為一個正人君子”“反省不僅僅能成就一個人,還可以成就一段歷史、一段輝煌”“自我反省,可以使人成功”,從三個方面闡釋了“為什么”,讓讀者信服。
二是事后要析“理”。為證明論點的事例擺出來后,要對它進行精當的分析,挖掘事例蘊含的道理,揭示出事例與觀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發(fā)揮事例的論證作用。比如,《反省使人進步》一文中,為證明“反省可以成就一段歷史、一段輝煌”的分論點,列舉了唐太宗李世民以魏徵為鏡的史實,隨后分析道:“對于一國之君來說,反省精神使他揚利除弊、親賢遠佞,自然就多了一份清醒、一份進取精神,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輝煌來。”這樣的分析、說理及時,很有必要。
三、論據凸顯“準”“精”兩優(yōu)勢
一是舉例要精準、典型。必須緊扣論點,選用真實準確而不是臆想編造的論據,多角度選用典型性強而不是單一單調的論據,比如,兼顧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涵蓋古今中外的論據,兼及正反面的論據,列舉名人和平民的事例,等等,“百花齊放”才能造就論據的“滿園春”。
二是敘例要精短、聚焦。陳述論據必須指向論點、突出重點、敘事簡明、少說廢話。比如,上述常德題所給50歲高校宿管阿姨堅持寫作、圓夢教師的事跡,如果用來證明“終身學習才能終身進步”的觀點,敘述中就要突出“時間軸”,寫她從小到50歲,幾十年來依然堅持閱讀學習,從而不斷進步、直到成為作協(xié)會員;如果用來證明“起點并不能決定終點的高度”的觀點,可以突出“差異大”,陳述其學歷出身和現(xiàn)有成就的反差,敘述中點明持之以恒學習進步是主因……總之,對準論點來敘事,言簡意明地敘事,這樣的論據才是論點的“好伙伴”。
四、論證凸顯“嚴”“多”兩基準
一是結構規(guī)范要嚴格遵守。議論文一般按照“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辦)”的思路安排論證結構,這樣的說理順序符合認知規(guī)律和行文規(guī)范,不能顛倒。
二是論證方式要多措并舉。包括以事實服人的例證法,用引經據典來說理的引證法,用形象比喻來說理的喻證法,以同類相比的類比法,以正反對照的對比法,由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法,以錯糾錯的歸謬法,等等,綜合運用才會形成最大合力,產生最大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