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不起眼的消息引發(fā)關注:北京市委兩新工委成立。消息稱“這標志著本市兩新組織黨建進入新階段”。
當一些“圈外人”在網絡上詢問“兩新工委是一個什么部門”,無數的“圈內人”也許會心一笑。
早在2012年3月,中辦下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企業(yè)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明確提出,縣級以上地方黨委一般要有非公企業(yè)黨建工作機構。
2016年9月,中辦印發(fā)的《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又明確,縣級以上地方黨委已經建立非公有制企業(yè)黨建工作機構的,可依托黨委組織部門將其與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機構整合為一個機構。
這就是通常簡稱的“兩新工委”的來歷。
其實,全國第一個省級兩新工委2011年4月就在浙江正式掛牌運行,全省市縣(市、區(qū))和絕大多數鄉(xiāng)鎮(zhèn)(街道)也成立兩新工委或相應機構。
彼時,全國各地非公黨建工作職能機構有的在工商聯(lián),有的在總工會,有的在工商局,還有的在經信部門。
依托黨委組織部門成立的浙江兩新工委,是一個“大部制”工作體制,職能跨黨委、政府,集中了相關部門的力量,既充分考慮了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特點,又體現了部門職能匹配的要求;既有效發(fā)揮組織部門抓黨建工作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又充分發(fā)揮部門單位的資源力量。
“浙江模式”的兩新工委領導體制以其務實、高效成為全國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重大創(chuàng)新,受到廣泛關注。
特別是2012年全國非公企業(yè)黨建工作會議后,8個省、市新設立的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機構,都參照了浙江做法。
目前,全國省級兩新工委基本上全部建立。
應該說,兩新工委從浙江誕生到推廣全國,是應勢而生,應時而新。
兩新組織黨建是黨建工作的新領域,必然會碰到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各地“摸著石頭過河”的同時,探尋這一領域最合適、最管用的“橋”與“船”也是應有之義。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個別地方由于對兩新黨建工作在整個黨建工作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站位不高,出現了以各種名目削弱兩新工委的做法。
有的地方兩新工委成了“掛牌單位”,原有的機構有名無實,原來的人馬歸并打散,工委的體制優(yōu)勢在弱化。雖然這是極個別現象,但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值得高度重視。
“麻繩易從細處斷。”
黨的十九大和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抓好抓實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這些年,各地在推動兩新領域“兩個覆蓋”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但在新形勢下也遇到很多新問題,特別是在如何提升覆蓋質量、建強專業(yè)化隊伍、更好推動“六穩(wěn)”“六?!钡确矫嬉灿泻芏唷坝补穷^”要啃。
兩新領域是黨長期執(zhí)政很重要但仍薄弱的領域。在這種背景下,兩新工委這個上下貫通、條塊結合、組織嚴密、齊抓共管而又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更需要完善加強,而不是架空削弱,這樣才能更好地強化對兩新組織黨建的組織領導,更好地發(fā)揮兩新工委統(tǒng)籌指導職能,更加精準有效壓實黨建責任,推動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
從當年的“第一個”,到如今的“這一個”,兩新工委再次強力“出圈”,不僅希望更多的“圈外人”知道“是什么”,而且希望更多的“圈內人”看清楚、想明白“為什么”。
這,也許是“兩新工委”誕生第10個年頭最值得思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