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弓是鄉(xiāng)下孩子們向往的玩具。擁有一個自制的彈弓,是多少男孩子小時候最期盼的事情。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鄉(xiāng)下農村的男孩子們玩的東西,基本是自制的木槍、彈弓之類的,當然由于家里條件都不富裕,誰家也不會拿出有限的錢,單獨給孩子買一件城里孩子在商場里買的玩具。但童心是一樣的,玩興上來,總有一些孩子會想方設法進行創(chuàng)造和試驗,直到把一件像模像樣的土玩具打造出來,便會從此成了眾人眼里稀罕的東西,也會在眾孩子們中間成了有威望的主兒。
鄉(xiāng)下孩子們的彈弓,一般分為兩種材料,一種是用塊小木板刻出來的,或者用一個樹杈修理出來的;另一種就是用一種粗粗的鐵絲圈出來的。
記得小時候,由于技術水平有限,根本不會在木板上刻彈弓,便只好去找一些樹杈來制作。找這種形狀如同“丫”字一般的樹杈,既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細。太粗了,用手握不住。太細了,上面固定不住拴膠皮的鐵環(huán)。最好是找一個比大拇指稍粗些的樹杈,把上面的部分去掉,在下面留出手握的尺度,然后去皮削光,打磨光滑。
這些步驟完成后,還要打兩個窗戶上的鐵掛鉤,擰在上面的兩個分枝上。這種鐵掛鉤家家戶戶基本都有,把窗戶上的窗框打開,就需要用這種掛鉤撐著打開的窗框。小時候淘氣,小孩子們會悄悄跑到別人家里的窗戶前,擰下人家的窗戶掛鉤,來制作小彈弓。為此,常常被大人們發(fā)現(xiàn)挨一頓“皮肉之苦”。
如果用鐵絲圈一個彈弓,那可不是小孩子所能及的了。一般是家里的大人,用各種花樣做出來的,既輕巧又美觀,用起來也結實,但大部分孩子是享受不到這般品質的彈弓的。
彈弓的木杈上裝了鐵掛鉤后,就需要在上面捆綁上膠皮了。這種膠皮,孩子們會想著法兒去生產隊里修補車胎的師傅那里尋找,或者是從舊自行車內胎上面割下一小條來用。這種車內胎彈性好,在上面切割下細長的兩條,各綁在彈弓上面的兩個木杈上的掛鉤上,然后在后面用一塊稍厚一點的牛皮連起來,一副彈弓就算做成了。
彈弓做成了,還得有子彈。小孩子們就會在山上或河灘上,找來一些花生粒大小的石子,裝在口袋里,隨時用隨時掏出一個,裝在彈弓的牛皮里,用力把膠皮拉長,然后輕輕一松手中包著石頭子的牛皮,子彈就會飛出去。
用彈弓打樹上的鳥,打水里的魚,打山坡草叢里的兔子和野雞,打樹上的果子等,如同用槍瞄準一樣,把所要打的東西,遠遠瞄在彈弓兩個杈的中間位置,深拉膠皮,就會遠遠地射到所要收拾的東西那里。別看彈弓不大,里面的小石子也不大,但射出的威力卻不小。有的小孩子在互相比賽時,不小心打到別人的頭上,會立刻冒出一個大大的包來。
上山打豬草或采藥的時候,孩子們會悄悄地把彈弓裝在兜里,到了山上后,樹上到處都是鳥兒,悄悄用彈弓瞄準,一下子會打到好幾個。有時候,在場院上糧食堆旁的麻雀很多,用這種彈弓瞄準,半天工夫就能收拾不少。過去山上或田野間的各種鳥兒有好多,也不知道保護這些小生靈,往往會成為鄉(xiāng)下孩子們彈弓下的犧牲品?,F(xiàn)在,鄉(xiāng)下的孩子也跟城里的孩子一樣了,衣食無憂,條件優(yōu)厚,早已不再玩這些過去自制的玩具了。再說起彈弓來,孩子們腦海里已沒有了確切的印象。
小小彈弓,也印證著一個時代孩子們的樂趣。
樂趣是難忘的,它也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進化著。
彈弓,彈弓。
(因此前文章序號錯誤,本期勘正為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