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
母親今年八十有五了。眾所皆知,像她這么大歲數(shù)的老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勤勞節(jié)儉。是的,母親非常勤勞,也非常節(jié)儉。在生活富裕、糧食充裕的當下,母親還保持著她幾十年來珍惜糧食、愛惜食物的良好習慣。
記得母親過80歲生日那天,我提議全家人一起到飯店慶賀一下,可母親堅決反對。我知道母親歷來不喜歡到飯店吃飯,她認為飯店都是騙人的,一盤青菜都要十多元錢,她的菜園子里多的是,不需分文。我耐心地勸母親:“這次是您的八十大壽,和以往不一樣。人生七十古來稀,更何況您已80歲了,這么大年紀不慶賀慶賀,豈不可惜?”母親說在家慶賀也一樣,我說那意義可不一樣。在我和幾個姐姐的反復勸說下,母親最終同意了??傻搅孙埖辏覀儎傸c了幾個菜,母親就不讓再點了。她說:“已經有五六個菜了,點多了吃不了浪費?!蔽艺f:“這么大一桌子人,就這幾個菜怎么吃得飽?!蹦赣H說:“那你們吃,我看著,反正我也不餓?!贝蠼阏f:“媽呀,你這不是丟我們的面子嗎。我們吃你不吃,即使我們不說,其他桌上的人看了會怎么想。”母親不再堅持了。開始上菜了,母親自己很少吃,總是叫我們使勁吃,說是這么多菜,吃不完咋辦?我笑著說:“媽,你不吃,后面點的菜人家就不上了?!蹦赣H一臉的疑惑:“那不上的菜是不是可以退錢給我們?!薄巴隋X?哪能呢,錢我都付了?!蔽因_母親說。母親一聽,趕忙動筷。一邊吃一邊埋怨我們傻,白白浪費錢。吃完飯,還有幾個菜沒動,母親連聲問:“怎么辦,怎么辦?倒了多可惜?!蔽覍捨克骸皠e擔心,可以打包帶回家?!蹦赣H這才舒了一口氣。母親也幫著我們打包,連剩下的一小塊魚頭她都要我們放進食品袋里帶走。我對她說:“這東西已沒有什么可吃的了。”可她認真地說:“你別小看這魚頭,它熬湯喝可鮮著呢?!?/p>
母親這一代人,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深知缺衣少食的滋味,又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物質匱乏,糧食緊缺,在母親這一輩人心中烙下了深深印記。在他們的潛意識里,能吃飽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食物是最重要的。因此,母親常常連掉在地上的一根青菜葉子也要拾起來洗凈,落在桌上的一粒米也要撿起來吃掉,從不浪費一點糧食。
我和幾個姐姐經?;丶铱茨赣H。這個時候,母親總是非常高興,要做很多好吃的招待我們。美味佳肴擺了一桌子,可母親還在灶前忙碌。我們喊母親一起來吃,母親卻笑呵呵地說:“你們吃,我還有一個菜要炒?!蔽覀冋f:“別炒了,這么多菜吃不完的。”“吃不完沒事,我擱在冰箱里以后熱了再吃?!蔽艺f:“媽,你不能老是吃剩菜。剩菜時間長了吃了會生病的?!蹦赣H說:“哪來的那么多病,你看我天天吃剩菜,身體不還好好的嗎?”
母親這么愛惜糧食,不僅是因為她懂得糧食的珍貴,更因為她懂得農耕的艱辛。在那全靠人力耕作的年代,農民種一畝田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和心血啊。從翻地、播種到收割、晾曬,不知要歷經多少艱難困苦??杉词谷绱耍袝r一畝地的收成仍少得可憐。遇上災荒年成,甚至顆粒無收也是常有的事。母親雖然沒讀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詩,但她深知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從小就是在母親‘千萬不要浪費糧食的教導下長大的。在吃穿不愁的今天,有時看到我們把剩下的菜倒掉,母親很是心疼,責怪我們糟蹋糧食,教誨我們“飽時要防餓時荒。”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母親的這種情懷,值得我們銘記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