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陽
(吉林市中心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2000)
血液是為人體中各個器官運送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重要結締組織,也擔負著運輸各器官代謝產(chǎn)物到所需器官中的重要功能。同時,血液中存的免疫細胞可釋放免疫因子消滅病毒等微生物的侵害[1]。因此,血液中含有的物質(zhì)較為豐富、復雜。在人體某個器官出現(xiàn)問題時,對血液中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及相關代謝產(chǎn)物的釋放會出現(xiàn)問題,導致血液中某種物質(zhì)的含量發(fā)生改變。通過對血液進行生化檢查,可了解血液中各物質(zhì)的水平,進而推斷出發(fā)生損傷的臟器,并分析出臟器損傷的程度。由此可知血液生化檢測的準確性影響著疾病的診治,為提高血液生化檢驗的準確性,本研究對血液樣本的采集方式進行了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2019年1月~6月在本院接受體檢的100名健康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男43例,女57例,年齡18~69歲,平均(43.71±10.98)歲。
要求研究對象在采血前空腹12 h,于清晨對其進行采血。
先為患者進行靜脈采血,方法為:確定穿刺定后對周圍皮膚進行消毒,置入穿刺針抽取靜脈血1 mL。才患者休息一段時間后,為其進行末梢采血,方法為:兩次采血分別選擇研究對象的左手中指和無名指內(nèi)側(cè),進行消毒處理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針刺破手指用微量吸管吸收指尖血20 μL。使用兩種采血方式進行分別進行兩次采血。
將采集到的血液置入真空采血管中,并進行生化檢查,方法為:將血液樣本進行離心處理后,置入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相關指標檢測。
對比患者使用不同采血法進行血液生化檢驗的結果。對比的生化檢驗結果項目可分為紅細胞相關指標(MCH、HGB、HCT、MCHC)、血小板相關指標(PLT、PCT、MPV、PDW)及白細胞相關指標(LY、MO、WBC、NE)。
用SPSS 22.0進行t檢驗、x2檢驗處理計量和計數(shù)資料,用(±s)和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結果中MCH、PCT、MPV、PDW、LY、MO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結果中HGB、HCT、MCHC、PLT的水平高于B組,WBC、NE的水平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兩次檢查結果與B組兩次檢查結果相比,數(shù)據(jù)波動情況更小,檢查結果更加穩(wěn)定。詳見表1。
表1 A組患者血常規(guī)重復檢驗結果的對比(±s)
表1 A組患者血常規(guī)重復檢驗結果的對比(±s)
注:#與A組第一次檢測結果相比,P<0.05;*與A組第二次檢測結果相比,P<0.05。
血常規(guī)項目 A組 B組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第二次紅細胞相關指標檢測結果MCH(pg) 27.68±2.07 27.66±2.09 28.01±2.03 27.85±1.99 HGB(g/L) 15.08±1.37 15.10±1.40 11.01±1.24# 10.51±1.39*HCT(%) 0.59±0.01 0.56±0.01 0.48±0.01# 0.41±0.01*MCHC(g/L) 320.71±11.79 321.08±11.61 299.81±13.07# 303.98±12.91*血小板相關指標檢測結果PLT(×109/L) 230.26±61.55 230.65±60.97 206.75±81.75# 216.64±80.27*PCT(%) 0.17±0.01 0.18±0.01 0.15±0.01 0.16±0.02 MPV(fL) 8.90±0.99 8.95±1.01 8.01±0.79 8.11±0.83 PDW(%) 13.01±1.14 13.27±1.09 12.97±1.73 12.25±1.25白細胞相關指標檢測結果WBC(×109/L) 5.02±1.10 5.11±1.17 7.01±1.99# 6.82±2.05*NE(×109/L) 8.41±4.00 8.51±3.71 11.76±4.25# 12.19±3.74*LY(×109/L) 7.69±3.39 7.64±3.41 7.66±2.98 7.71±3.62 MO(×109/L) 0.38±0.11 0.40±0.13 0.37±0.09 0.41±0.20
由于血液循環(huán)會參與到人體各器官的代謝循環(huán)中,血液中個物質(zhì)水平可反映出人體的健康狀況,因此入院接受健康檢查時均會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相關研究表明,血液樣本的采集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2]。本研究對臨床上常見的靜脈采血法和末梢采血法,在血液生化檢測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在本研究結果中可知,兩種采血方法在兩次次檢測中MCH、PCT、MPV、PDW、LY、MO的水平相比差異較小,這充分表明了兩種采血方式均可獲得較為準確的檢測結果。但是在第一次檢測中,A組HGB(15.08±1.37)g/L、HCT(0.59±0.01)%、MCHC(320.71±11.79)g/L、PLT(230.26±61.55)×109/L的水平高于B組HGB(11.01±1.24)g/L、HCT(0.48±0.01)%、MCHC(299.81±13.07)g/L、PLT(206.75±81.75)×109/L的水平,WBC(7.01±1.99)×109/L、NE(0.37±0.09)×109/L的水平低于B組,且第二次檢測結果與之相似。同時,A組兩次檢查結果與B組兩次檢查結果相比,數(shù)據(jù)波動情況更小,檢查結果更加穩(wěn)定。導致這個結果發(fā)生的原因主要為末梢采血法在采血時是通過刺破指尖進行,指尖屬于人體血液循環(huán)中的末梢,血液循環(huán)作用較差,血液收集較為困難,有時需反復擠壓才能獲得足夠血液,會導致血液樣本中細胞內(nèi)液及組織液增多,使標本被稀釋,降低檢測準確性。相比之下,靜脈采血法可以快速有效的收集到足夠血液樣本。除此之外,末梢采血位置特殊,與靜脈采血相比,操作可重復性較低。雖然末梢采血法的準確性略低于靜脈采血法,但是使用末梢采血法進行采血時,對人體造成的傷口更小,對于癌癥晚期、嚴重燒傷等處于特殊情況下的患者,此種采血方式更加安全,可降低感染的發(fā)生率。同時,由于末梢采血法只需要采集少量血液制成樣本,對于肥胖、貧血等機體血液含量較少的人同樣具有優(yōu)越性。
綜上所述,兩種采血方式應用于血常規(guī)檢驗均可獲得較為準確的結果,但靜脈采血法的準確性更高,檢測結果更加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