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金鳳,詹茂婷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康復科,江蘇 南京 210009)
神經(jīng)源性膀胱是脊髓損傷患者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會引起患者出現(xiàn)大小便功能失調(diào)、尿潴留等癥狀,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同時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1]。因此,積極地改善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其療效,是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關鍵所在。臨床研究表明,早期康復護理對脊髓損傷后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容量、殘余尿量有明顯改善效果[2]。為了提高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復效果,我科室對這類患者實施了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收效甚佳。
從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我科室治療的中脊髓損傷后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選取76例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設置觀察組(例數(shù)=38)和對照組(例數(shù)=38)。觀察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30~57歲,平均(41.7±5.2)歲。對照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33~59歲,平均(40.4±4.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常規(guī)護理應用于對照組,觀察組給予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包括:①早期康復護理:患者發(fā)病后,要定時幫助患者變換體位,以此來預防壓瘡。同時在變換體位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保持患者脊柱穩(wěn)定性和關節(jié)的活動度,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預防肌肉痙攣收縮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教會患者掌握呼吸訓練、有效咳嗽、自主排尿訓練的方法。②物理療法:結(jié)合患者自身情況,應用小劑量超聲波干預、電刺激治療、盆底生物反饋、盆底磁治療等康復方法進行治療。③導尿護理:對患者采用親水涂層導尿管進行間歇導尿,根據(jù)殘余尿量決定導尿次數(shù)。④膀胱功能訓練[3]:定時排尿:在規(guī)定時間間隔內(nèi)排尿,養(yǎng)生定時排尿的習慣。在特定的時間內(nèi)進行訓練,如餐前30 min、晨起或睡前,鼓勵患者入廁排尿。意念排尿:在每次放尿前或間歇性導尿前5 min,讓患者保持放松,用所有感覺來想象自己在一個舒適安靜的衛(wèi)生間,聆聽流水聲,預備排尿。嘗試自己排尿,然后對其進行放尿、接尿處理。指導患者每日進行提肛訓練,以收縮動作或橋式運動進行,以上動作保持5s為1次,各15次,每日3次。⑤心理護理:全心傾聽患者的感受,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的疑問給予耐心全面的解答。給予患者情感上的關心和鼓勵,幫助患者建立康復信心。
借助SPSS 21.0分析數(shù)據(jù),膀胱容量、殘余尿量用(±s)和t檢驗,治療效果用(%)和x2檢驗表示,檢驗水平為α=0.05。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4.7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述。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觀察組患者護理前的膀胱容量、殘余尿量,均與對照組相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的膀胱容量,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殘余尿量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述。
集束化護理是一種科學化的護理模式,是將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護理措施集合起來,來解決臨床中某個疾病或護理問題。意在不斷完善護理服務,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zhì)化、全面化的護理[4]。臨床上對脊髓損傷后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實施的常規(guī)護理干預,無法最大程度上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從而導致患者無法通過常規(guī)護理干預獲得良好的康復促進效果。
表2 兩組患者的膀胱容量、殘余尿量比較(±s,mL)
表2 兩組患者的膀胱容量、殘余尿量比較(±s,mL)
分組 膀胱容量 殘余尿量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38) 198.75±21.73 407.37±22.87 184.73±18.96 68.83±10.95對照組(n=38)199.02±20.85 301.85±20.73 183.84±19.13 106.74±14.62 t 0.0136 15.7936 0.0569 8.7925 P >0.05 <0.05 >0.05 <0.05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后的膀胱容量,顯著大于對照組,殘余尿量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通過綜合運用物理療法、意念排尿、膀胱訓練等多種康復訓練方法對脊髓損傷后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實施集束化康復護理,對患者膀胱收縮功能起到了刺激作用,促使患者的膀胱功能得到逐步的恢復。同時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干預在關注患者膀胱功能恢復的同時,兼顧了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給予了心理護理干預,達到了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康復訓練依從性和信心的目的,這對于改善患者的康復效果也是大有裨益的[5]。
綜上所述,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的實施,對脊髓損傷后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容量、殘余尿量有明顯改善效果,并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