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慶
(江門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000)
心內(nèi)科疾病類型較多,主要以冠心病、心絞痛、心力衰竭等為主,還有些屬于急性和危重病,例如急性心衰、急性心梗,需要長期治療和預后。在治療期間,病患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降低治療效果。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也是容易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安全性的用藥治療和護理質(zhì)量對該病的治療效果有著重要影響。本文通過340例心內(nèi)科重癥病患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每組170例對其進行不同的護理模式,對比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具體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醫(yī)院收治的340例心內(nèi)科重癥病患,采用隨機的方式分配為觀察組跟對照組,每組17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95例,女性患者75例,年齡均在49歲到85歲,平均年齡為67歲,男性急性左心衰64例,女性有65例,男性急性心梗26例,女性有15例。觀察組男性患者97例,女性患者73例,年齡均在49歲到85歲,平均年齡為67歲。男性急性左心衰有63例,女性有66例,男性有急性心梗25例,女性有16例。對比兩組一般資料,沒有明顯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進行一般護理模式,對病患生命體進行征密切監(jiān)測,指導病患及其家屬進行宣教有關的健康護理知識,及時對其心理進行疏導,并且24小時對重癥病患進行觀察,保持對病房的通風及安全檢查。對照組在一般護理基礎上在添加心理護理模式:首先為病患的日常生活提供優(yōu)質(zhì)的保健服務,護理人員可以制定出護理計劃,記錄病人的身心狀況,囑咐病人戒煙酒,制定良好的作息計劃并讓病人實施,然后加強對身體的鍛煉,還要與病患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多關心尊重病患,使病患可以對護理人員有足夠的信任和認可,積極配合治療。同時,需要掌握藥物的特性,心內(nèi)科藥物的使用是復雜的,護士應熟悉該藥的用途、特點和不良反應,要增強責任心,確保正確用藥,密切關注病患服藥后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注意防范突發(fā)情況。同時,要掌握一些敏感藥物的預防措施、不良反應和藥物性質(zhì)。護理人員還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用藥知識,在新藥使用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和用藥效果,做好現(xiàn)場工作記錄,要是有不良反應出血,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保障患者安全。在防治心內(nèi)科疾病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加強對病患用藥的指導,并且結合鍛煉和合理飲食,控制攝入脂肪和膽固醇用量,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避免食用量過度引起心肌梗死。另外,還要注意藥物與食物、其他藥物之間的反應。藥物和食物有一定的反應關系,搭配不好會影響營養(yǎng)素在人體內(nèi)的吸收效果,也會使藥物的功效發(fā)揮不出,甚至會引起不良反應或中毒。護理人員應加強對飲食和藥物相互作用的管理,引導患者不要同時服用產(chǎn)生不良反應的食物或藥物。護理人員應全面掌握藥理學知識,引導病患正確用藥。最后,要注意給予病患優(yōu)質(zhì)的心理護理,心內(nèi)科重癥病患病情處于危險邊緣,容易產(chǎn)生恐慌,導致焦慮、抑郁。因此,要求護理人員要跟病患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耐心的疏導病患,詳細的將病情跟病患講解,包括一些注意事項、緊急用藥、戒煙戒酒、加強鍛煉等。護理人員還要及時對病患產(chǎn)生的不良情緒進行調(diào)節(jié),讓其家屬多陪伴關心,緩解心理壓力。家屬的思想工作也要到位,對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相關知識進行宣教,可以有效的預防重癥惡化。
對比兩組根據(jù)病患病情進行護理前后的心理評量表(包括焦慮、抑郁)及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對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t檢驗計數(shù)資料,指標以%表示,若P<0.05,則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與觀察組通過不同護理模式進行對比,在心理狀況、護理滿意度方面均存在差異。對照組護理前心理狀況評分為62分,護理后為30分,護理效果滿意度為92%。觀察組護理前心理狀況評分為63,護理后為45,護理滿意度為74%。對照組在一般護理模式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有效的的降低了病患抑郁、緊張等心理狀況,改善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效果良好。
心內(nèi)科重癥在臨床診斷中為高危疾病,大多數(shù)病患的病因、病情較為復雜多變,對身體健康造成很嚴重的生命威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絞痛、心力衰竭等,病程較短,心理壓力較大。一般的護理模式難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在一般護理模式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可以緩解病患抑郁、緊張、焦慮等消極心理狀態(tài),提高護理滿意度,減輕病患心理壓力,積極配合治療。與其他科室相比,心內(nèi)科重癥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yōu)質(zhì)護理強調(diào)“以病人為中心”,提高護理滿意度,滿足病患所需要的身心要求。加強護理操作管理,提高藥學知識及藥品安全管理,加強病患用藥后的不良反應觀察,為病患的安全提供保障。心血管疾病在受刺激和消極心理狀態(tài)下不利于治療,因此,實施心理護理尤為重要。
通過對照組跟觀察組的對比可以看出,心理護理可以降低心內(nèi)科重癥患者的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對治療有明顯效果。護理人員可以通過病患的病情和心理狀態(tài)及特點進行分析,實施心理護理,疏解病患的心理壓力,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同時,還要對病患進行相關的健康知識宣教,指導病患加強鍛煉,戒煙戒酒,打造健康的身體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