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閱讀】
狐假①虎威
〔漢〕劉 向
虎求②百獸而食③之,得狐。狐曰④:“子⑤無敢⑥食我也。天帝使⑦我長(zhǎnɡ)⑧百獸,今子食我,是⑨逆⑩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字詞注釋】
①假:假借,憑借。
②求:尋求,尋找。
③食:吃。
④曰:說。
⑤子:你。
⑥無敢:不敢。無,不。
⑦使:派遣,命令。
⑧長:同“掌”,掌管。
⑨是:這。
⑩逆:違抗。
?以……為……:認(rèn)為……是……。
?不信:不真實(shí),不可靠。
?走:逃跑。
?然:對的,正確的。
?故:所以。
?遂:于是。
?皆:都。
?而:才。
?以為:認(rèn)為。
?畏:害怕。
【故事譯文】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捉到一只狐貍。狐貍說:“你不敢吃我。天帝派我來掌管各種野獸,如果你現(xiàn)在吃掉我,就違抗了天帝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說的話,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后面,看看野獸們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覺得狐貍的話有道理,就和狐貍同行。野獸看見它們,都紛紛逃跑。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為是害怕狐貍。
【品讀賞析】
狐貍憑借老虎的威風(fēng),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段絕不能使狐貍改變軟弱的本質(zhì)。把戲一旦被戳穿,它不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絕不會有好下場。
【蘊(yùn)含道理】
人們用它來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諷刺了那些仗著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也嘲諷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昏庸之人。
【理解感悟】
1.寫兩個與這個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語。
2.從正反兩面評價文中的這只狐貍。
3.說說由這則寓言故事得來的歇后語。
(答案在本期內(nèi)找)
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高年級)202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