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泊寧
麻雀
麻雀一直沒有放棄江南,它們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留鳥。
我臆斷過,麻雀是和稻谷相連的。后來,在海南、南京、海拉爾、撒哈拉、張家界、塔里、麗江、威海、吳哥、墨爾本也見過它們。我改了想法,認(rèn)定它們是地球上的公民。
江北的故里是麻雀的天下,有草屋的地方就有它們夜的歸宿。白天,雪地或秋后的田地都有它們似走似跳的尾風(fēng)。
看著一群海底魚群般翻滾的麻雀,卷過我的頭頂,越過水塘,在一片稻樁里奔竄,是我強(qiáng)說愁的童年時光。
霧里,稻草人留守著平疇沃野,麻雀照看了被村人留下的谷粒,一直到鄉(xiāng)場上的二層稻綠綠青青,它們才回到樹葉下:村里的草屋都消失了,瓦沿下,不能安居太多的族類。
想想我們對麻雀的傷害史:用粘知了的竹竿,在頂端插上一個網(wǎng)套,兩個孩子在夜晚出發(fā)了,一個用手電筒在屋山的披草下尋找,見了安靜在草間的麻雀,橫向壓過去,能逃脫的很少。我希望它們落在更小的孩子面前,用紅繩子拴著腳,還有回到自然中的機(jī)會,落到大孩子手里,只能是美食。
槍,黑洞洞的,開始是散子的火槍,后來是單發(fā)的氣槍。前者,一掃一大片,土墻上,悶聲一響,一大群滾落到墻底,半天下來就是幾網(wǎng)兜,毛花花的,血淋淋的,許多是在同伴的擠壓間,慢慢死去的;后者的可怕在于,氣槍端在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師手里,他的妻子是瘋子,收養(yǎng)的女兒也是殘疾人,一家三口擠在一間雜物倉庫里。開始,他用氣槍打老鼠下飯,漸漸地他把槍口對準(zhǔn)麻雀。
他唯一一次誠惶誠恐留我吃飯,一碗大白菜,一碗紅嘟嘟的麻雀。
我也用彈弓對準(zhǔn)過一只老麻雀,它在皂莢樹間唧唧喳喳地飛。我是在匆匆趕向?qū)W校的途中,因為遲到了,我在逃課與奔跑中選擇,麻雀讓我有了停留的理由,一片粗碗的碎片,捏在牛皮間,慢慢地使勁,丟手,閉眼,那只母親拍拍翅膀落在了布滿蟬蛻的地上。
我把麻雀塞進(jìn)草垛里,放學(xué)回來時,她已經(jīng)由溫軟變得硬邦邦的了,順手把它扔到的水塘里。
幾年后,我去了雞籠山,一片開闊地上布滿了天網(wǎng)。一只麻雀媒子在敘鳴,烏壓壓一個麻雀陣,不知就里,全部鉆進(jìn)了網(wǎng)里。
這些年,麻雀好像還沒見少。鄉(xiāng)下的地里,它們還是人群般的多,多到幾只麻雀睜著圓溜溜的驚恐的眼睛,盯著一個人。
城里,好像少起來,在我懷念漸漸遠(yuǎn)去的麻雀的蹤影時,它們以商品的形式來到了我們眼前,比如,一只玻璃器皿,里面的麻油里泡滿了黑乎乎的油炸麻雀。
河堤與地衣
出了村子,翻過溝渠,有一條河堤向大圩的心里游去。水光隱隱的和遠(yuǎn)村模糊在一起。因為洪水的原因,這條堤壩出現(xiàn)在家譜的第一頁上。三十年前,有一個人和我晃到這里,他說,你能用三句話把這里說清楚嗎?
唯一的一株春柳被牛濾去了嫩葉,它們對天呼喊一下,向深處啃過去。 蒲公英的嫩莖紫得亮眼。我們等著一場春雷的來臨。
還在穿越冬夢的地表草,發(fā)出稀拉拉的聲音,就像知了經(jīng)歷深遠(yuǎn)的前世。這些探頭探毛的小東西,路要近得多,它們已經(jīng)露出深褐色的冒頂了。掀開去年的巴根草,一窩窩地嘟囔在青老相擁的根莖間。它們的鄰居更多是丫頭草,橢圓的,小小的,深綠的,護(hù)著什么人的頭頂似的。
一陣陣油汪汪的雨滴,撒在草棚、水面、傘和綠龍一樣圍著河灘的河堤上。悶悶的雷聲從山崗上向這邊滾過來,我想起了土屋教室前的三角鐵發(fā)出的聲響,空氣里有了波浪般的氣息,從秧田邊掀上河堤,透了草尖漫入淺土,翻進(jìn)河水里。
莊稼人一碗飯的功夫,整個堤壩改變的顏色,地衣,這條沒邊的黑色長褲一下子套在了壩體上。
孩子們成了趕海的人,向堤壩上蜂擁而上。
地衣是春天里河堤壩的皮膚吧,堤壩已經(jīng)是地衣們年年回來的家園了。
多年了,我仿佛沒有離開過那里,那種滑膩膩的感覺,牢牢貼在指尖。
馬蜂
蜂類細(xì)分起來肯定有許多種,我只認(rèn)得馬蜂,頭部兩邊圓潤潤的復(fù)眼,翅膀蓋在尾紋第二節(jié)就止住了,下身恰好的飽滿,七道黑色半彎的紋身,從不胖不瘦的腰間直達(dá)尾椎。
像人類有房屋一樣,馬蜂的家在土墻上,越是古舊的,越是他們安適的家。我記住了一堵墻,凸凹起伏,間或還有幾枚螺絲殼鑲嵌其間,土是恰到好處的硬軟。
經(jīng)歷了夏夜,清晨的墻面有了霧氣的侵染,酥軟了,馬蜂們開始了家的營造,在嗚嗚的低鳴里,沒有見到墻下的灰塵,鉆出的碎土,潤濕地壘在小孔四周,多了一份擋風(fēng)避雨,仿佛陽臺上雨棚。幾天下來,整個墻面密布了星羅棋布的家,麻賴賴的,門口有橘黃的粉末。
油菜花開滿村前屋后,清晨,馬蜂們開始傾巢出動,傍晚時分三三兩兩折返家園。
孩子們玩了水,抓了知了,疲了,來到墻邊,看看洞口不深處黃褐色的圓乎乎的頭,心癢癢的,回家找來小瓶小罐,選一根棉花棒,或者草稈子,心沉氣靜地靠近墻體,將瓶口半斜對著洞口,用桿子輕輕撥弄馬蜂的頭部,一掏一個,蓋起瓶口,嗡嗡聲,一個熱鬧的夏天就在瓶子里。
是一個老太太告訴我們,馬蜂的體內(nèi)有甜甜的蜜露,一場驚心動魄的殘殺就這樣開始了,拽斷馬蜂的下身,圓滾滾的甜露晶亮地流出來。這么多年,沒有哪個孩子能記住那種甜,這個秘密和自然一樣深不可測。
一堵墻就這樣安靜下來,季節(jié)流轉(zhuǎn),人類的參與,讓一種生,來來去去。
墻還在,不過是記憶中。馬蜂生生不息,我們都不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