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艷
游戲化教學需要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結合特定的教學內(nèi)容,借鑒游戲的教育功能,將游戲蘊含的趣味性、參與性等積極因素融入教學,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學與游戲的結合同樣如此,這樣不僅能保留游戲的特征,也可以使學生在完成游戲任務的過程中,高效完成語文知識的學習。
一、科學合理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游戲條件
我們知道,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游戲化教學的設計和組織也應根據(jù)這一前提來進行,而不能只把目光單純地放在游戲上。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如多媒體的應用、教學游戲軟件的投放等,能夠幫助教師把語文課程中相對枯燥和復雜的教學內(nèi)容與生動、輕松的游戲相結合,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主動地投入知識的海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借助多媒體手段能夠使游戲內(nèi)容變得更加豐富,從視覺、聽覺等方面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進而實現(xiàn)了游戲化教學的信息化和現(xiàn)代化。
例如,在教學《詠柳》這首古詩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播放關于柳樹的景觀圖片或是視頻,或者在多媒體的畫板上呈現(xiàn)出柳樹的輪廓圖,設置空白部分,如柳樹的葉子、枝干等,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為柳樹涂色,讓學生欣賞柳條隨風搖曳的姿態(tài),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詩人筆下的“柳樹”。
二、開展角色扮演游戲,提高學生投入程度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角色意識比成人強烈得多。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獨特的年齡特征,自控力比較差,但是表現(xiàn)欲卻很強。教師就可以圍繞小學生的這一特征設計游戲內(nèi)容,充分利用學生的模仿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將其與游戲內(nèi)容相結合。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許多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學生容易被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也會愿意、主動地去學習。但是課文中有些抽象的內(nèi)容限制了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和對課文中主人公情感的體會。教師在遇到這樣的教學問題時,就可將角色扮演游戲搬到課堂上來,進行識字、閱讀或說話的訓練教學。
例如,在教學《狐假虎威》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具體演繹,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為不同的角色代入感情,再把每個角色的臺詞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可以配上相應的肢體動作或表情等,讓學生身處表演的情境中深刻感受“狐假虎威”所蘊含的意義。
三、積極開發(fā)競技類游戲,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小學生有著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教師就可充分將這一特點與游戲結合起來,設計闖關、比賽和競爭性的游戲,尤其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急于想贏的心態(tài)設置難度不一的游戲關卡。學生在好勝心的驅使下,會不知不覺地增強自身的毅力,也會更加投入地進行游戲。
例如,在學習完一兩個單元的課文內(nèi)容之后,教師就可以組織班上的學生來一場關于“生字生詞知多少”的競賽游戲,在每個關卡設置相應的字或者是詞,要想過關就必須準確地讀出這些字詞,學生過關后會得到相應的獎勵,通過的關卡越多,得到的獎勵就越多。如果沒有過關就要返回起點,關卡的難度會越來越高。到最后幾關的時候,教師也可讓學生根據(jù)拼音寫出對應的字或詞。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完成了對所學內(nèi)容的復習,其中穿插的生字生詞也會因為這場游戲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四、創(chuàng)設游戲教學情境,重視學生內(nèi)心體驗
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知識的呈現(xiàn)形式?jīng)Q定認知方式,同時也是提高認知能力的重要因素?!苯虒W實踐表明,語文課堂中游戲化教學獲得成功的前提條件就是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游戲環(huán)境,只有學生身處游戲環(huán)境中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游戲中。小學語文教材本身就有很強的情境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點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更加逼真、新穎的游戲情境。教師要盡量關注到每個學生的游戲狀態(tài),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真實的游戲環(huán)境中,確保每個學生在逼真的游戲氛圍中完成對文本的學習,充分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畫楊桃》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拿來一個楊桃,利用實物進行教學,能夠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讓學生先對楊桃進行觀察,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畫出自己所看到的楊桃,再讓幾個同學上臺展示、交流,體會課文具體表達的內(nèi)容。
綜上所述,若想在語文教學中較好地實現(xiàn)游戲的教育功能,小學語文教師要為游戲設計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根據(jù)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搜集、查閱與游戲化教學相關的理論和實例,結合語文課程中具體的教學任務,設計出適合我國教育和我國小學生特點的游戲化教學方式,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小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