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俊 賈紅芳 劉文燕
摘要:防雷措施是變電站電氣設計的重點內容,能有效保證變電站免受雷電過電壓危害,提高變電站的防雷能力?,F以110 kV變電站為例,分析了產生雷電過電壓的原因和危害,結合實際變電站雷擊事故案例,介紹了一些常見的防雷措施。
關鍵詞:變電站;防雷設計;保護措施
0 引言
變電站作為電力系統(tǒng)中變電、輸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旦因雷擊造成變電站線路、電氣設備損壞,可能會發(fā)生變電站停運、起火和爆炸等事故,甚至導致電網癱瘓。因此,變電站防雷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1 雷電的危害
以110 kV變電站為例,110 kV線路的50%沖擊閃絡電壓U50%為700 kV,變壓器全波絕緣電壓為450 kV,避雷器的最大沖擊電流為5 kA。一旦雷電波或雷電感應產生的電壓和電流超過以上數值,都會損壞電氣設備。特別是變電站內的弱電裝置,更容易遭受損壞。
2 直擊雷的保護措施
2.1? ? 避雷針保護裝置
通過多支避雷針的聯合保護,可以大幅度降低雷電直接擊中變電站的概率。單避雷針的保護范圍是有限的,避雷保護若沒有對站內建筑和設備實現全覆蓋,會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對避雷針的裝設位置是有要求的,若前期設計不規(guī)范,后期需要花費更多的資源和財力。當避雷針布置符合規(guī)范要求,雷電一般不會擊中站內設備。
2.2? ? 雷擊避雷針時的擊穿距離
雷擊時會產生很大的電位差,能夠擊穿附近的絕緣介質。以雷擊獨立避雷針為例,如圖1所示。
擊穿絕緣介質的距離計算公式如式(1)、式(2)所示[1]。
式中,Sk為獨立避雷針與變電站設備、架構的空中距離(m);Sd為獨立避雷針與變電站設備、架構接地點的地中距離(m);Ri為沖擊接地電阻值(Ω);h為避雷針校驗點高度(m)。
考慮一定裕度,取Ri=Ri.max=10 Ω,h=30 m可算出Sk=5 m,Sd=3 m。因此,Sk與Sd不能少于上述值。除此之外,絕緣較弱的配電裝置,如分級絕緣的中性點、35 kV及以下配電裝置設備應遠離避雷針及其接地點。
2.3? ? 案例分析
直接雷的保護范圍中容易被忽略的誤區(qū)[2-3]:一是終端桿塔到進線的防雷保護易被忽略,如圖2(a)所示進線段保護,沒有敷設避雷線處到母線的距離。若此處不受避雷針保護,應加裝避雷線;二是在避雷針保護范圍內,處于原本單針保護范圍外側是比較薄弱的部分,站內的重要設備應盡量避免安裝于此。
3 雷電波侵入保護
在防雷電波侵入的措施中,避雷器應與設備形成良好的電氣絕緣配合,且與被保護設備的電氣距離應符合要求。
3.1? ? 避雷器與被保護電氣設備的最大距離
以變壓器為例,考慮最嚴重的情況,即雷電繞擊避雷器的導線處,此時雷電波沿著線路侵入變電站,進入電力系統(tǒng),如圖2(b)所示。
此時變壓器的對地電位為避雷器殘壓值與線路壓降之和。雷電流的波前時間為T=2.6 μs,波速v=300 m/μs,若l≤2.6×300=780 m,此時變壓器電位與距離l的關系如式(3)[4]所示。
式中,ln為進線數為n時避雷器到變壓器的最大允許距離(m);Kn為進線數為n時的進線修正系數。計算結果顯示,不同進線段長度的修正系數差別不是很大。
3.3? ? 案例分析
事實證明,選擇氧化鋅避雷器更為可靠,特別是在多雷區(qū)等雷電頻繁的場合。變電站進線處應裝避雷器,否則當雷電擊中導線時,斷路器會跳閘,電流互感器會失去避雷器的保護[5-6]。此外,在進出線、變壓器、電壓互感器、中性點、母線處都應安裝避雷器。
4 感應過電壓保護
4.1? ? 線路感應過電壓
當雷電擊中桿塔,此時周圍線路的感應電壓如式(6)[4]所示。
式中,Ui為線路雷電感應過電壓幅值(kV);k0為避雷線與線路的幾何耦合系數;hg為避雷線平均高度(m);α為感應過電壓系數(kV/m),數值上等于雷電流的時間陡度平均值,即α=I/2.6。
設35 kV導線hc取值為8~10 m,若沒裝避雷線,k0=0,會產生308~385 kV的過電壓。此時35 kV導線有被擊穿風險,需要裝設避雷線,通過減少k0降低過電壓幅值。
4.2? ? 設備感應過電壓
對于站內設備的絕緣,特別是35 kV及以下的配電裝置、低壓設備和弱電裝置,除了增大與接閃器及其引下線的空氣和地中距離,還應做好接地網設計,建立等電位點,形成屏蔽網,避免出現感應過電壓[7]。
4.3? ? 案例分析
在某35 kV變電站中,因為沒做好等電位聯結和聯合接地,避雷針旁的探照燈發(fā)生電磁感應,沿著電纜進入電源板,造成重大損失。因此,電纜的金屬外皮或穿入的金屬管應接地,接地長度應大于10 m,以提高屏蔽作用[8]。
5 結語
雷電保護措施作為專家學者研究的重點,需要積累大量實踐經驗。本文以110 kV變電站為例,研究了常見的防雷措施,結合實際雷擊事故和理論分析,提出了在防雷設計中容易忽略的關鍵點,為變電站的防雷設計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DL/T 620—1997[S].
[2] 李謙,鐘定珠.秀麗變電站1號主變壓器雷害事故分析[J].廣東電力,2001,14(2):48-50.
[3] 張建利,李兆遠.從雷擊事故看農村變電站防雷設計的誤區(qū)[C]//山東電機工程學會第四屆供電專業(y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7:436-439.
[4] 趙智大.高電壓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社出版,2013.
[5] 譚韜,肖榮貴,敬亮兵,等.湘西110 kV變電站雷擊現場事故研究[J].電瓷避雷器,2018(1):20-24.
[6] 陶鳳源,張東,廖志華,等.貴州某110 kV變電站雷害事故分析與防雷改造[J].電氣時代,2013(1):64-65.
[7] 李友根.變電站的防雷保護技術研究[J].通信電源技術,2018(12):40-41.
[8] 李建斌.變電站預防雷電事故的措施[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5,15(9):276.
作者簡介:陳旭?。?997—),男,廣東汕頭人,從事變電站防雷設計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賈紅芳(1978—),女,山西人,講師,從事電力系統(tǒng)運行及微電網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