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王茹
摘 要: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中,中式風格的首飾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不再是束之高閣的珍玩,而成為舉手投足就可以擁有的美學韻致。本文通過對中式傳統(tǒng)首飾的時代更迭進行探討。
關鍵詞:首飾;情感;色彩應用
中國玉首飾文化在原始時期開始出現。而金銀制品的制造在商代登上了歷史舞臺。到了唐代,開始出現其他裝飾工藝搭配首飾,首飾文化達到巔峰時期。明清期間,中國的形式首飾制作工藝又達到新的高峰,尤其是皇室的金銀制品逐漸進入了更加完善的體系。
1、中式首飾設計中的情感賦予。
聯系性—早在遠古時期,外圍圓形,中間空心圓的平安扣就深受先人喜愛,它既象征著保平安之意,也是佩戴者身份與富貴的一種體現。
直觀性—唐代裝飾文化最為絢麗的組成部分莫過于首飾文化了。這一時期的首飾文化繼承了前朝追求自由,突破束縛的魏晉之風,同時吸收了當時的異域之風。首飾制作在紋樣上是非常講究的,有嬌花、鳳凰、祥云等圖案。人們便自然而然把表達美好祝愿的飾品投放在佩戴者的形象上。
社會環(huán)境性—進入清代,飾品多帶精妙絕倫的花紋裝飾。滿族的祖先長期生活在廣袤無垠顏色單調的東北地區(qū),所以他們對靚麗的顏色往往情有獨鐘。而清代統(tǒng)治者似乎對藍色尤為中意,無論是日常的服飾還是點綴的首飾,一定都少不了那一抹固定的藍色。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追求會投身于對社會的情感中,結合當時設計者所處在的文化背景下,社會環(huán)境性情感就是首飾設計想表達的語言手段。
2、中式首飾設計的色彩應用
幾乎沒有那些國家和地區(qū)會擁有完全相同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背景。所以每個國家和地區(qū)對于顏色都有自己的偏好,當然,即使是同樣的顏色在不同的地方也有著截然不同的象征意義。而色彩與人體之間的關系,從來不止裝飾審美那么簡單,其中更深層次的意義,無論是從美學、心理學、還是社會學的角度,都值得深刻研究。
自古以來,中國便注重色彩在飾品中的獨特設計與深刻內涵。而其中尤具有為代表性的即是清代宮廷首飾的色彩。清代滿族華美和富貴的審美追求淋漓盡致體現在其繁復的首飾設計風格中。色彩的搭配上,清朝的達官顯貴仍然追求繁雜華麗的風格,無論是寶石的鑲嵌還是典雅的宮廷造型都與奢侈祥瑞環(huán)環(huán)相扣。眾所周知,點翠工藝是清朝首飾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工藝,這項工藝絕對可以在中國金銀首飾制作工藝史的創(chuàng)新手法占據一席之地。點翠工藝是首飾制作中的一個輔助物種,在金銀首飾的制作中起著點睛之筆的作用。底座用金屬,第二步就是把翠鳥背部亮麗的藍色羽毛鑲嵌在座上,制成各種各樣的首飾器物。不同的飾品采用不同的顏色,常見顏色有湖色、深藏青,如果飾品點翠顏色呈雪青、翠藍,定是上品。清朝點翠工藝的盛行在遺留下的畫作中多次出現,觀察畫中人物,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侍從女眷,都會因為擁有一件光澤感好,色彩艷麗的點翠工藝品而感覺自豪。點翠工藝的技藝水平和不消逝的藝術價值,體現了廣大勞動者的卓越藝術才能和不朽的創(chuàng)造力。
3、中式元素在近現代首飾中的傳承與應用
中國風在國際舞臺上的每次出現都一定賺足眼球,靚麗的超模披掛上陣,其中點睛之筆往往是中式首飾的搭配。而往往讓大家眼前一亮的首飾品既要低調的簡約又要精巧的奪人眼球,創(chuàng)新與傳統(tǒng)需要結合,更要給人一種舒適感而非過多的華麗庸俗。
2019年9月,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金伯利鉆石攜“時節(jié)新生”主題的一系列首飾在香港珠寶首飾展覽會亮相。系列以春·和、夏·沁、秋·韻和冬·寂四個篇章重新審視節(jié)氣之于傳統(tǒng)文化意義,在忙碌平淡的現代消費型社會找尋淳樸詩意的生活方式?,F代生活方式的四季更換與農耕勞作都與二十四節(jié)氣息息相關,節(jié)氣是融入民族血脈的文化傳承,它的存在對我們有著重要意義。金伯利鉆石從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具有普遍性客觀性的哲學原理中汲取靈感,結合自身傳承經典,銳意創(chuàng)新的品牌追求并發(fā)揮設計師主觀能動性,認識其特點和規(guī)律。傳承中國元素結合當下品牌概念與人主觀意識對首飾制作的理解推出這一系列備受褒獎的作品?;顒赢斕炖昧巳梭w積木為這一系列主題定制舞蹈細節(jié),優(yōu)美的舞姿與精致的飾品相輔相成共同展現生命之美,同時演繹了自然生生不息的向陽新生力量。
被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贊譽“皇帝的珠寶商”的法國奢侈品卡地亞,運用中國元素結合西方審美的篇幅已持續(xù)一個世紀之久。卡地亞特別樂意將自己的獨門秘技——腕表與中國風進行組合搭配。那種因為采用了水晶齒輪來傳遞動力而使時分兩根指針如漂浮在空氣之中自由運轉的特殊設計,濃墨重彩的手法將時間的神秘性完全表達了出來,也讓中國文化的魅力再也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展現,而是強烈直觀的讓中國風呼之欲出。作為一家在1847年依靠精致的鐘表和珠寶起家的品牌,卡地亞經歷一個世紀的沉淀,無論是制作還是設計風格,都在力求完美無瑕疵。東方愛美玉,西方愛寶石。東方表達含蓄內斂,西方奔放熱情。按理來說,怎樣的制作才能在兼顧兩方共同審美的同時又不會丟失自家品牌的風格趨勢。而卡利亞從上個世紀就表現出對中國元素,飾品的熱愛,有人曾評價卡利亞遇上中國元素等同錦上添花。熱愛是一切藝術品被賦予價值的基礎,無論是十年前故宮卡地亞的珍寶藝術展,亦或是2019年的“有界之外:卡地亞—故宮博物院工藝修復特展”都收到海內外各界人士的追捧??ǖ貋喓w中國元素的飾品表達了中西融合后的重塑,是以尊重為前提制作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首飾設計。
結語
開箱得寶釵,濃墨鎖崔翹楚??梢哉f首飾對人的點綴往往會使人褶褶生輝。時光的鏈條從古至今,流逝的同時總會保存下華夏文明最精辟的部分?;仡欀惺绞罪椀母?,展望中式首飾的未來。在沐浴華夏文明的同時,聆聽中式首飾的細語,久久回味它的歷久彌新。
作者簡介:
張帆(1986.10-),女,漢 ,籍貫:遼寧人,碩士,沈陽化工大學,講師, 研究方向:傳統(tǒng)工藝品、裝飾品設計。
王茹(1997.08-),女,漢,籍貫:安徽人,沈陽化工大學人文與設計學院,16級本科在讀本科生,專業(yè):產品設計,研究方向:家居產品設計
(作者單位:沈陽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