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積極心理學中關于“樂觀、希望、幸福”的理念,有助于讓每一個中職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能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所處的困境與無助。教師要讓學生在良好溫馨安全的教育氛圍中,展示自我,追求自我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無限潛能,使得他們能夠及時調整自身狀態(tài),應對多變的競爭環(huán)境,實現(xiàn)自己的職業(yè)理想。
關鍵詞:中職學生;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
積極心理學在全球范圍內的發(fā)展及推動,有效地改善了大眾對于心理學的普遍認知。在中職心理教育中推廣及應用積極心理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把握自己的定位。同時積極心理學能夠幫助學生及時調整自身狀態(tài),應對多變的競爭環(huán)境,實現(xiàn)自己的職業(yè)理想。
一、中職學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由于在以往的學習中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沒有獲得恰當?shù)膶W習方法指導,知識掌握薄弱,中職學生在學習上的挫敗感比較強。進入職校后,對于專業(yè)理論及技能操作的學習,學生難以適應,束手無措,對接下來的學習失去信心。對于處于“心理斷乳期”的他們來說,在人際交往中普遍存在兩種不良的心理特征:自卑與任性。社會對職校生認可度較低,導致他們不敢展現(xiàn)自己,以及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分享與合作,不能很好地進行換位思考。同時他們也處于一個敏感的前沿地帶,比較普遍地存在煩惱、焦慮、緊張、失落、孤獨、恐懼、抑郁等消極的情緒。中職學生正處于青年初期,正是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也是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的學生更多的是與外在客觀世界存在沖突與矛盾,不能客觀地評價及認識自己,不能愉悅地接納自己,在自我認識上產生較大的偏差。
二、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促進作用
(一)改變態(tài)度,正視中職生存在的問題
積極心理學當中的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可作為我們對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發(fā)展和補充,幫助我們重新去審視以及開展適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形勢下,教師應該樹立“大心理觀”, 堅持全員心理育人,全程心理育人和全方位心理育人的理念,改變以往只關注少部分有較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的固有模式,發(fā)展至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教師、面向家長,扎實、有效地開展學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用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成長中的學生,用耐心與關心重視和關注學生,同時把每一個學生當作有潛力的個體,培養(yǎng)他們的積極心理品質。教師要整合校內外資源,讓校內外的一切都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利用的資源,發(fā)揮其整體教育的最大效能,使學生在心理上、學習上及生活上獲得更多的自我認同,學會創(chuàng)造幸福、分享幸福與快樂,讓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二)營造校園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本著“樂觀、希望”的宗旨,按照學生不同年級特點及需求,分階段開展心理測評、心理團體輔導、系列微課程等心理教育。教師要在一年級學生入校時引導他們進行新生測評,關注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關注每一個有需要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輔導。同時教師應積極開展入學適應、認識自我、人際交往溝通技巧等團體輔導課程,定期開設積極心理學知識講座,提升學生對積極心理學的了解,讓他們能以客觀的心態(tài)正確認識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與煩惱。二年級以培養(yǎng)積極心理品質為目標,開設關于“希望、樂觀、幸?!钡戎黝}的心理課外課程及戶外拓展活動,讓學生在面對困難與挑戰(zhàn)時,可以運用更多的心理學知識來幫助自己,培養(yǎng)他們更多的積極情緒,增加對自己的自信心。三年級主要教授學生心理調適的技巧,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以提高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真正關心學生的實際需求,疏導學生的心理壓力,讓他們更好地走上實習崗位。心理實踐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增加了學生在心理活動上的參與度,讓他們能夠展示自己,陶冶情操,給予學生更多的積極體驗,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提高他們保護心理健康的意識,使他們更好地應對不同時期的困難,從而更好地度過沖突期。
(三)學科教學滲透積極心理教育,增加學生幸福感
學校要注重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積極、樂觀、希望的態(tài)度投入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主動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給學生營造良好溫馨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避免以簡單粗暴的形式解決學生的困惑。同時教師應該用引導者的身份,帶著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處在問題旋渦中心的學生,教授學生相應的心理應對技巧,教會學生放棄不合理的處理方式,學會自主思考,增強應對困難的信心,增加積極的情感體驗,指導他們去追求、去實踐幸福,從而增加幸福感。在心理課程、團體輔導課程的設置上,教師應依據(jù)中職生的特點,開設自我認識、人際溝通交往、情緒調節(jié)、創(chuàng)造力等課程,教授學生相應的心理應對技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挖掘學生潛能,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性。在和諧的課堂氛圍里,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最優(yōu)的支持環(huán)境,以積極心理學為主線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讓學生不斷發(fā)展自身的良好品質,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穩(wěn)定的基礎。
三、中職階段開展積極心理學健康教育工作的反思
(一)改變觀念,提升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學習
每個教師都應樹立正確的觀念,改變以往認為心理工作只是面對部分有心理輔導需求及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的看法,真正提升心理知識水平,重視積極心理學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教師要結合現(xiàn)階段的學生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創(chuàng)設“積極、希望、樂觀”的教育氛圍,將積極心理學落實到課堂課外教學,讓學生有更多的積極體驗,增強自信心,真正實現(xiàn)全員育心。
(二)應當結合中職學校的特點,突出中職學校的特色
在中職階段開展積極心理學健康教育工作,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及學生的學情,制訂符合本校培養(yǎng)專業(yè)性技術人才的計劃。通過推動積極心理學在實際教育教學中的運用,調動學生學習專業(yè)技能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及時調整自身目標,用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和解決自身的困難與困惑,實現(xiàn)自我技能的提升。同時教師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其他學科及專業(yè)課程相結合,融合積極心理學理念,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為學生的健康心理奠定良好的基石。
(三)豐富積極心理學健康課程的相關內容
良好的教育理念不僅是開設固定的心理健康課程、在課堂中引入積極心理學,同時也要注意將心理學健康課堂與德育課堂相結合。教師要從主題班會、校園主題活動上增加學生的體驗感,增強集體的凝聚力,讓學生收獲更多的朋輩支持,做一個內心堅定、有愛且自信的人。同時學校也可請專家為學生編寫專屬的積極心理學書籍,將學生在校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匯總并解答,以利于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心理學知識,更好地應對自己在校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或困惑,做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少年。
參考文獻
[1]于小艷.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02):15,17.
[2]劉倩云.淺談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與教育策略[J].廣東職業(yè)教育技術與研究,2019(6):198-199.
[3]王四妹.積極心理學指導下的心理健康課程對中職生的影響研究 [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7,35(23):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