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yī)學研究院研究員,少將軍銜,今年54歲。抗擊非典時,她率團隊研發(fā)的廣譜抗病毒藥物發(fā)揮了關鍵作用。汶川抗震時,她是“國家減災委科技部抗震救災專家委員會”衛(wèi)生防疫組組長,為“大災之后無大疫”做出重要貢獻。赴非洲抗擊埃博拉疫情,她率團隊研發(fā)出世界首個新基因疫苗,被稱為“埃博拉病毒終結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1月26日,她帶領團隊進駐武漢。4天后,研發(fā)出檢測試劑盒,使核酸檢測時間大大縮短,加快了確診速度。3月16日,她領銜研制的重組新冠肺炎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29年來,她始終沖鋒在前。
在同事眼中,風風火火的陳薇不僅科研專業(yè)能力強,勇于頑強拼搏,還有著帶領和凝聚團隊的將才。2006年,她開始擔任軍事醫(y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長,兼顧起科研與管理雙重任務,常常在辦公室里處理完工作,還要轉頭去實驗室忙到深夜12點。陳薇的研究對象包括鼠疫、炭疽、埃博拉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在常人看來,非常“可怕”,以至有人勸她,“少搞些魔鬼課題研究”。但是,為國家和民族鑄造“生物盾牌”的強烈愿望,促使陳薇投身相關領域研究,走上生物防控戰(zhàn)場這個“一線中的一線”。
她是科學家,也是軍人,有一種“特別的使命感”。29年時間里,一次次與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一次次在“無形戰(zhàn)場”拼死搏殺,她為什么從來沒有動搖過、退縮過?她的話很質樸:“穿上這身軍裝,就意味著這一切都是你該做的。除了熱愛,我想不出其他理由,我愿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為受困疫區(qū)的生命打開希望之門?!闭且驗榘衍娙说氖姑浽谛闹?、扛在肩上、舉過頭頂,她總能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以關鍵性的原創(chuàng)科研成果向祖國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她再次背負著期望和重托奔赴戰(zhàn)“疫”一線,她那句“最壞打算,最充分方案,最長期奮戰(zhàn)”,體現(xiàn)出一名科學家的清醒,也折射出一名軍人的堅毅。
(摘編自2020年3月10日《人民日報》、2020年2月12日《南方周末》,王文炎/薦)
(杳杳/輯)
適用話題:
膽識、氣魄、勇氣、貢獻、擔當、責任、初心、使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