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 黃明 蔣妮 趙昕
摘 要: 目的:探討品管圈手法對提高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質量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組,確定提高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質量為活動主題,擬定計劃,對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質量現(xiàn)狀問題進行調查,原因分析,擬定對策,完善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的工作流,制定黨支部三會一課工作開展的補充內容,通過目標達成情況、活動前后支部開展工作難易度評價活動效果(采用SPSS18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經過品管圈小組9個月的實踐,活動后支部開展工作難易度低于活動前,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開展品管圈活動有效地提高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質量,并且提高了黨員的黨性認識、凝聚力、責任感、積極性、溝通配合能力。
關鍵詞: 品管圈;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
【中圖分類號】D267.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07-0271-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三會一課”制度,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三會一課”作為黨組織生活的基本形式,是我們黨注重思想建黨、嚴密黨的組織、增強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重要途徑[1]。黨的十八大以來,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特別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使“三會一課”等黨的組織生活的基本形式得到較好落實。但如何確保我黨這一特有傳統(tǒng)從“有形”到“有效”,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而現(xiàn)實的課題[2]。從“三會一課”開展的情況看,當前依然存在一些基層黨組織“讀讀文件讀讀報,空頭理論泛泛而談”的現(xiàn)象,雖然有“組織”的形式,卻無“生活”的本質,對解決實際問題意義不大,從“有形”到“有效”還相差甚遠。而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缺乏吸引力是當前基層“三會一課”普遍存在、黨員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3]。本黨支部2018年4月-2019年02月將品管圈(品管圈)活動應用于提高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質量,進行為期11個月的持續(xù)質量改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以附三院微創(chuàng)介入醫(yī)學黨支部為例,通過2018年4月-2019年02月開展品管圈活動,活動前的支部工作情況作為對照組,活動后支部工作開展情況作為實驗組,開展前后對照的實驗研究。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組:品管圈小組成員共5 人,支部宣傳委員擔任圈長,支部書記擔任輔導員。確定主題為“提高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質量”,選題原因“三會一課”作為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載體,對于新形勢下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三會一課”的質量直接關系著支部政治生活質量及黨員思想教育質量,是保持黨員純潔性,提高黨員思想覺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此主題活動的開張:對于黨員,可以加強黨員對三會一課的參與度,并通過“三會一課”,不斷提高黨員的政治意識;對于支部,可以查找支部目前工作存在的根本問題及影響因素,從而提高支部委員的黨政工作能力;對于醫(yī)院,通過支部工作能力的不斷提高及黨員黨性、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促進醫(yī)院基層黨支部的規(guī)范建設。
1.2.2 調查方法。自制《黨支部工作開展問卷調查》和《“三會一課”工作查檢表》,通過活動前后問卷及查檢表發(fā)放,收集相關資料,并對收集資料進行匯總、分析。
1.2.3 統(tǒng)計處理。通過對活動前與活動后各項問卷資料、查檢表數據來評估活動效果。其中運用品管圈公式計算目標完成率、進步率,支部工作開展難易度采用SPSS 18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有形成果
2.1.1 活動后三會一課質量不高的問題由活動前的21.25次/會.5人下降至5.67次/會.5人降幅73.1%,目標達成率=(改善前-改善后)/(目標值-改善)100%=(21.25-5.67)/(8.17-21.25)* 100%=119%,進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 =(21.25-5.67)/21.25=73.31%。
2.1.2 對比活動前后支部開展工作難易度。本研究通過發(fā)放《黨支部工作開展問卷調查》來評估支部開展工作的難易度,分數越高表示開展工作越難。共發(fā)放調查表18份,實際收回問卷18份,回收率100%。通過黨員評價的方法獲得開展黨建工作的難易度,活動前后對比,活動后開展黨建工作比活動前較容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無形成果 從黨員同志自評及管理者評價中得出活動后黨員的黨性認識、凝聚力、責任感、積極性、溝通配合能力得到了提高,見圖1,2。
3. 討論
3.1 存在問題
3.1.1 三會一課內容枯燥。三會一課學習內容主要是傳達會議精神或中央精神,以開會為主要學習形式,內容枯燥,乏味,許多黨員都不感興趣。
3.1.2 填鴨式、照本宣科式教育。三會一課主要是學習文件精神,講者一氣呵成讀完文件,未進行深入的講解,只是單純的灌輸知識點,不進行深入的闡述,也沒有討論和發(fā)言。
3.1.3 會議走形式,無實質內容。三會一課多為完成任務而召開,出現(xiàn)重視不夠、抓手不夠、氛圍不濃的問題。其原因是缺乏認真的態(tài)度,既有思想認識層面上的,也有制度設計層面上的。
3.1.4 無固定政治學習場所。因科室發(fā)展需要,原有會議室被占用,暫時無政治學習場所,政治學習渲染氛圍不濃。
3.1.5 會前準備差。三會一課的學習多數是臨時召開,不管是講者還是學習者事前都為提前做好學習研究,對所學的思想內容陌生,難理解。
3.1.6 制度落實差。三會一課制度落實差,開會隨意性大,忙的時候不開,閑的時候開幾次,業(yè)務與政治學習相互參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