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江增 譚雷紅 田 芳 王睿智 王波波
(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2018 ~2019 年,隨著各級政府藍天保衛(wèi)戰(zhàn)的升級管控,大量原燃料企業(yè)、煉鐵廠停產(chǎn)關閉,造成煉鋼原材料價格提高,鐵水供應不足,煉鋼及后續(xù)工序大量停產(chǎn)、待產(chǎn)。同時,鋼材價格市場逐步回暖,廢鋼市場價格呈窄幅震蕩,為取得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各大轉爐鋼企紛紛降低煉鋼原材料消耗,在鐵水不足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增加成鋼量成為顯著增效點。此時降低鐵水消耗、增加廢鋼比例是轉爐煉鋼降本增效、提升煉鋼產(chǎn)量的有效手段[1]。濟源鋼鐵第二煉鋼廠(以下簡稱濟鋼二煉鋼)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增加了廢鋼使用量,降低了轉爐鐵水消耗,取得了明顯效果。
濟鋼二煉鋼的主要裝備見表 1。
鐵水罐—混鐵爐—鐵水包—轉爐—鋼包—連鑄—鋼坯熱送。
表 1 主要裝備
濟鋼二煉鋼根據(jù)生產(chǎn)工藝裝備條件和組織現(xiàn)狀,具體分析了轉爐上下道各個工序能夠開展多加廢鋼、降低綜合鐵耗的潛力和難度,一致認為能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目前,混鐵爐接受的鐵水罐內(nèi)鐵水溫度保持在 1 350 ~ 1 370 ℃,而煉鐵出鐵時的鐵水溫度最高達到1 505 ℃左右,如果能在鐵水罐內(nèi)加入部分廢鋼,利用煉鐵向鐵水罐內(nèi)出鐵時的高溫熱量和沖擊力將鐵水罐內(nèi)的部分廢鋼融化,直接轉化為液態(tài)鐵,可以間接增加鐵水產(chǎn)量。鐵水罐內(nèi)鐵水入混鐵爐后,混鐵爐加大煤氣烘烤風量,完全可以滿足入轉爐鐵水溫度 1 250 ~ 1 350 ℃的要求[2]。
根據(jù)轉爐造渣材料消耗,降低造渣材料消耗1 kg/ t, 可減少爐中 7.5 ℃的溫度損失[3]。轉爐入爐廢鋼量仍有加大使用量的潛能。2017 年轉爐渣料消耗見表2。
表2 2017 年轉爐渣料消耗 kg/t
入爐廢鋼由于受料型控制和廢鋼斗容積限制,入爐單次廢鋼加入量最大只有13 t。轉爐爐內(nèi)操作仍需要配加生石灰石和礦石作為冷卻劑來滿足出鋼溫度的需要,通過滿足入爐廢鋼使用量來代替爐內(nèi)冷卻劑的使用,同時配加部分碳素材料可以增加轉爐爐內(nèi)熱量,進一步降低鐵耗,直接增加鋼水成鋼量。
采取措施進一步實施“低溫出鋼”攻關項目,同時減少從轉爐出鋼到連鑄澆鑄的熱量損失,可以輔助轉爐工序進一步釋放多吃廢鋼的潛能。
3.1.1 混鐵爐鐵水罐加廢鋼試驗
根據(jù)目前現(xiàn)有廢鋼類型,分別對外購中型廢鋼、破碎料、剪切廢料進行試驗。結果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外購中型廢鋼由于塊度大、有油污且形狀不規(guī)則,在電磁吸盤加入時,經(jīng)常容易在鐵水罐中形成骨架,不但加入量小、煉鐵出鐵容易使鐵水外濺,且在機車行走過程中容易冒黑煙,造成環(huán)境污染。破碎料雖然在鐵水罐中容易加入,但由于破碎料塊度小且有的比重小,容易在鐵水罐內(nèi)和鐵渣包裹漂浮在鐵水表面,融化效果不好。剪切廢料兼顧了破碎料和外購中型廢鋼的優(yōu)勢,在鐵水罐中既易融化不污染且加入量可以保證,但冷卻效果強容易粘結鐵水罐底。
經(jīng)過多次試驗,最后總結出最好的方案:(1)前期準備工作。在鐵水罐加廢鋼前,必須將罐口殘鐵渣處理干凈,并將罐底殘鐵渣傾翻干凈。方便行車操作電吸盤快速向鐵水罐內(nèi)加入廢鋼。每次加入廢鋼量、廢鋼類型配比、加入的鐵水罐號必須記錄詳細,并向煉鐵工序傳遞信息。(2)加廢鋼要求。采取剪切廢料:破碎料=2:1 的配比方式加入,既保證了融化速度,又保證了廢鋼使用量最大化。每節(jié)機車只允許加入高溫紅鐵水罐內(nèi),禁止在低溫黑鐵水罐內(nèi)加入,防止鐵水罐凍結。且最大加入量每罐不超過3 t 。煉鐵出鐵結束后必須定量在鐵水罐內(nèi)加入保溫劑。
3.1.2 混鐵爐鐵水保溫措施
為減少混鐵爐區(qū)域煤氣消耗, 節(jié)約能源成本,混鐵爐鐵水入轉爐溫度始終控制在 1 250 ~ 1 280 ℃。將混鐵爐操作模式調(diào)整為保溫操作, 提高混鐵爐煤氣供應風量。 同時規(guī)定鐵水罐入廠后,等待兌入混鐵爐時間不允許超過25 min, 鐵包等待兌入轉爐時間不允許超過10 min, 鐵水的物理熱確保不損失或少損失。根據(jù)現(xiàn)場測溫, 在混鐵爐鐵水實施保溫操作模式后 , 鐵水入轉爐溫度在 1 280 ~ 1 320 ℃,和過去的模式相比,入轉爐鐵水溫度提高了30 ℃以上。
3.2.1 廢鋼斗進行擴容,優(yōu)化裝入制度
針對現(xiàn)有廢鋼斗進行擴容處理,分別加長和加高,促使廢鋼斗體積增加了 4.7 m3。同時對廢鋼加入廢鋼斗建立裝入搭配標準制度,每斗廢鋼必須先用重型廢鋼鋪底,中間加入中型廢鋼,最后用破碎料或細渣鋼填縫,使每次廢鋼斗的容積可以最大限度得到利用。最終每斗廢鋼的重量增至25 ~26 t,入爐平均廢鋼比由21%上升至25%。
3.2.2 熱量平衡和留渣控制
為穩(wěn)定轉爐冶煉過程控制,正常爐次采取留渣操作,要求留渣量不超過整體渣量的2/3。針對個別爐次鐵水熱值嚴重不足的情況,甚至采取不留渣操作。在爐內(nèi)渣料用量控制方面,為保護轉爐爐襯,固定輕燒白云石使用量,將轉爐平均石灰消耗控制在 22 ~25 kg/t。為保證轉爐化渣,設定礦石上限值使用量。將粒度在1 ~3 cm 的焦粒上至轉爐高位料倉,倘若出現(xiàn)鐵水熱值不足的情況,則可加入 0.5~1 t焦粒進行熱補償。大量試驗表明,兌鐵水后、吹煉前一次性加入焦粒,焦粒利用率可達85%以上。
3.2.3 實施“低溫出鋼”攻關項目
將出鋼口套管直徑從Φ150 mm 加大到Φ165 mm,保證出鋼口圓整,出鋼時間不超過3 min;實行鋼包和合金在線烘烤;鋼包、中包永久層加耐火纖維隔熱;在鋼包上實施全程自動加揭蓋工程,實現(xiàn)在線吹氬時在包蓋覆蓋下吹氬,僅吹氬區(qū)間一項,平均溫降比過去降低了10 ℃。全程加蓋不僅可以降低鋼包吊運過程的溫度損失,而且在熱修位也在熱態(tài)下運行,進一步降低了出鋼溫降。
(1)混鐵爐鐵水罐廢鋼每天的加入量保持在100 t 左右,每月僅鐵水罐加廢鋼一項,正??稍黾訌U鋼使用量3 000 t,直接增加了煉鋼用鐵水量。
(2)一般鋼種做到了出鋼溫度1 640 ℃以下即可放鋼,比過去降低了25 ℃左右。
2018 ~2019 年全年的鐵耗及廢鋼使用量對比見表3。
表3 2018 年~2019 年全年鐵耗及廢鋼使用量對比
從表3 可以看出,2019 年比2018 年增加廢鋼使用量 45 400 t,同期增加合格鋼產(chǎn)量 31 780 t,在鐵水不足的情況下,取得了非常直觀的經(jīng)濟效益。
(1)通過實施鐵水罐加廢鋼,并嚴格按照廢鋼種類配比搭配使用,同時混鐵爐操作調(diào)整為保溫操作模式,既保證了入轉爐鐵水溫度,同時直接增加了煉鋼鐵水供應量;
(2)對轉爐廢鋼斗容積加大,入爐平均廢鋼比提高了4%。在轉爐高位料倉增加焦粒提溫劑,固定轉爐生原料、冷卻調(diào)渣劑使用量,使轉爐爐內(nèi)熱源利用最大化。
(3)轉爐出鋼實施“低溫出鋼”措施,增加鋼包全程加蓋,平均出鋼溫度降低25 ℃左右。
(4)2019 年比 2018 年同期降低鐵耗 107 kg/t,非常時期取得了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