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錢 坤,王 敬
(1.天津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02;2.天津市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天津 300402)
隨著養(yǎng)禽業(yè)規(guī)?;?、集約化不斷推進,控制疫病已成為養(yǎng)禽業(yè)成敗的關鍵。消毒工作作為疫病防控的重要一環(huán),已被廣大養(yǎng)殖者所重視。但從日常工作中,筆者了解到很多養(yǎng)殖戶并不清楚各類消毒藥劑合理的用法用量,造成消毒效果不理想,現(xiàn)將養(yǎng)禽場相關消毒常識做一簡要介紹,以指導養(yǎng)殖戶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正確使用消毒劑。
消毒是指利用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清除或殺滅環(huán)境、動物體表、設備和水源等處病原微生物的過程,常見有物理消毒法、化學消毒法。物理消毒法是指利用物理因素作用于病原微生物將之殺滅或清除的方法,常用清掃、清洗、干燥、高溫、高壓、紫外線照射、蒸煮和火焰焚燒等?;瘜W消毒法是指利用化學藥物使病原微生物失去正常活性而死亡的一種消毒方法,常用浸泡、噴灑、熏蒸及氣霧法等。
消毒劑主要包括酚類消毒劑、醛類消毒劑、堿類消毒劑、鹵素類消毒劑、過氧化物類消毒劑、酸類消毒劑、醇類消毒劑和表面活性劑等。
(1)酚類消毒劑:可損害菌體細胞膜,較高濃度可使菌體蛋白變性,故有殺菌作用;此外,酚類通過抑制細菌脫氫酶和氧化酶等活性,而產生抑菌作用。
(2)醛類消毒劑:可使菌體蛋白變性,酶和核酸等功能發(fā)生改變而呈現(xiàn)強大殺菌作用。
(3)堿類消毒劑:可使菌體酶系和細胞結構受損,并能抑制代謝機能,分解菌體中的糖類,使細菌死亡。
(4)鹵素類消毒劑:鹵素對菌體細胞原漿有高度親和力,易滲入細胞,使原漿蛋白的氨基或其他基團鹵化,或氧化活性基團而呈現(xiàn)殺菌作用。
(5)過氧化物類消毒劑:通過氧化反應,可直接與菌體或酶蛋白中的氨基、羧基、巰基發(fā)生反應而損傷細胞結構或抑制代謝機能,導致細菌死亡;或者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加速細菌的代謝,損害生長過程而致死。
(6)酸性消毒劑:能抑制細菌細胞膜的通透性,影響細菌的物質代謝。
(7)醇類消毒劑:破壞蛋白質的肽鍵,使之變性;侵入菌體細胞,解脫蛋白質表面水膜,使之失去活性,引起微生物新陳代謝障礙。
(8)表面活性劑:通過改變細菌細胞膜通透性,影響細菌新陳代謝;還可使蛋白變性,滅活菌體內多種酶系統(tǒng),而具有抗菌作用。
不同類型的病原微生物對同一種消毒劑敏感性不同,例如,病毒對堿性消毒劑敏感,對酚類消毒劑抵抗性較強。
通常情況下,消毒劑殺菌效果隨濃度的增加而增強,但隨著濃度的增加,毒性也會增加,且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殺菌能力不再增高。例如75%酒精的殺菌效果優(yōu)于90%的酒精;含氯消毒劑會隨著濃度的增加,對禽類造成強烈的刺激。
通常消毒劑殺菌效果與環(huán)境溫度呈正相關,即溫度越高,殺菌效果越強,一般規(guī)律是溫度每升高10 ℃時,消毒效果增強1~1.5倍。例如,大部分消毒劑在0 ℃時失效;熏蒸消毒禽舍舍溫需升高到20 ℃以上才能取得較好效果。
pH值可以改變消毒劑的溶解度、離解程度等理化性狀,所以環(huán)境pH值對一些消毒劑消毒效果影響較大。例如,戊二醛在酸性環(huán)境中較穩(wěn)定,但殺菌效果弱,當加入0.3%碳酸氫鈉使其pH值達7.5~8.5時,殺菌效果顯著增強,不僅能殺滅繁殖型細菌,還能殺死芽孢。
消毒環(huán)境中的糞、尿、血、炎性滲出物等有機物會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一層保護層,妨礙消毒劑與微生物的接觸,同時,有機物也會中和、吸附部分消毒劑,從而使消毒劑的殺菌作用減弱。
兩種消毒劑混合使用時,可出現(xiàn)增強或減弱的效果。例如過氧乙酸、高錳酸鉀等氧化劑與碘酊等還原劑合用,可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不但消毒效果減弱,而且對皮膚的刺激性和毒性會增強。例如季銨鹽類消毒劑用70%乙醇配置殺菌效果更好;戊二醛和環(huán)氧乙烷聯(lián)合應用,具有協(xié)同效應,可提高消毒效力,但一般情況下建議不聯(lián)合使用消毒劑。
(1)制定科學完備的消毒制度。對場區(qū)、車輛、人員、用具、設備、病死禽等消毒嚴格管理,對養(yǎng)禽場消毒要做到全覆蓋、無死角。
(2)要根據(jù)養(yǎng)禽場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消毒程序并嚴格執(zhí)行。
(3)要科學選擇消毒藥物。應根據(jù)消毒目的、消毒對象的不同,盡量選擇高效低毒、人畜無害的消毒藥品,并盡可能做到輪換用藥。
(4)要保障場區(qū)、生產區(qū)及各禽舍出入口的消毒設施、設備正常運行,定時更換消毒藥品,確保有效藥液容量和濃度。
(5)工作人員的工作服、鞋帽、手套等裝備應實行專人專用,并定期更換、消毒。
(6)飼料、疫苗等生產物資進入生產區(qū)都必須嚴格消毒。
(7)運輸車輛在裝載前和卸載后,應及時進行清洗、消毒。
(8)養(yǎng)禽場發(fā)生一般性疫病或有動物突然死亡病例發(fā)生時,立即對禽舍、處理場所及周圍環(huán)境進行徹底消毒;發(fā)生重大動物疫情時,按重大動物疫情處置規(guī)定進行消毒。
(9)按規(guī)定做好消毒記錄。
(1)養(yǎng)禽場應配備用于人員、環(huán)境、禽舍、用具等方面的消毒設備設施。
(2)人員消毒設施應包括更衣室、淋浴間、洗手池和消毒通道等。
(3)人員消毒通道分別設置在入場區(qū)和生產區(qū)大門或通道處。
(4)人員消毒通道應設置迂回通道,并配置紫外燈和腳踏消毒池。腳踏消毒池內消毒液面深度應大于15 cm,使膠靴靴面全面接觸消毒液。
(5)養(yǎng)禽場大門口應設置消毒池、消毒間。消毒池應為水泥結構,寬度與大門寬度相同,池內消毒液液面深度保持20~30 cm。
(6)生產區(qū)入口應設置消毒池、消毒間。消毒池長、寬、深與本場運輸工具車相匹配。消毒間應開2道門,一側通向生活管理區(qū),另一側通向生產區(qū),并安裝紫外線消毒燈、消毒間內包括更衣室、淋浴室、洗手池等。
(7)各禽舍入口處應設置消毒室,并放置消毒墊、洗手池和紫外燈。
(8)所有一切用具和運輸工具都須經(jīng)嚴格沖洗消毒后,才能進入禽場和禽舍。
消毒藥品使用方法及劑量見表1。
表1 消毒藥品使用方法及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