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榮,尚金燕,歷 娜,張 寧,羅 飛
(山東藥品食品職業(yè)學院·山東威?!?64210)
雙參顆粒是以高麗紅參為主要原料,配伍海參、昆布、核桃、黑豆、黑芝麻、燕麥、胡蘿卜等原料,以營養(yǎng)學為基礎,通過現(xiàn)代科學技術研發(fā)出的營養(yǎng)功能性食品,具有改善記憶、預防老年癡呆、抗衰老等功能。為保證產品質量,提高質量可控性,需要明確本產品質量特性的技術參數和質量指標,制定出生產和檢驗作為依據的質量標準,通過盡可能采用先進的標準,使標準起到推動提高產品質量的作用。本質量標準嚴格按照“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1.1-2009)的要求,規(guī)定了雙參顆粒的處方、制法、質量檢驗指標及檢驗規(guī)則、標簽、包裝、運輸與貯存等的技術要求。
本品由高麗紅參、海參、昆布、核桃、黑豆、黑芝麻、燕麥等組成。
應符合衛(wèi)生部關于“批準人參(人工種植)為新資源食品的公告”(2012年第17號)的人參制作并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2762-2017)、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9)。
應符合干海參等級規(guī)格(GB/T 34747-2017)的規(guī)定。
應符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或GB 2762-2017、GB 2763-2019的規(guī)定。
應符合綠色食品燕麥及燕麥粉(NY/T 892-2014)的規(guī)定
應符合食用酒精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31640-2016)的規(guī)定。
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GB5749-2006)的規(guī)定。
原料經配料、提取或破壁粉碎、過濾、濃縮、混合、制粒、干燥、整粒、篩分、分裝、包裝等主要工藝加工制成。
應符合表1的相關規(guī)定。
表1 感官指標
不得過5.0%,依據食品中水分的測定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5009.3-2016)。
不得過1.0(㎎/㎏),依據食品中鉛的測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5009.12-2017)。
不得過0.5(㎎/㎏),依據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5009.11-2014)。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 (《中國藥典》第四部附錄V D)測定。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為流動相A,以水為流動相B,按下表中的規(guī)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為203nm。理論板數按人參皂苷Rg1峰計算應不低于6000。
表2 流動相梯度洗脫表
分別取人參皂苷Rg1對照品、人參皂苷Re對照品、人參皂苷Rb1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人參皂苷Rg1 0.5mg、人參皂苷Re 0.3mg、人參皂苷Rb1 0.5mg的混合溶液,即得。
取本品粉末約1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三氯甲烷適量,加熱回流3小時,棄去三氯甲烷液,藥渣揮干溶劑,連同濾紙筒移入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水飽和正丁醇50mL,密塞,放置過夜,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50kHz)30分鐘,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25mL,置蒸發(fā)皿中蒸干,殘渣加甲醇溶解,轉移至5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本品每克含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b1的含量總和不得低于8mg。
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
表3 微生物指標
注1: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的檢測中,樣品的采樣及處理按食品微生物學檢驗總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4789.1-2016)和食品衛(wèi)生微生物學檢驗冷凍飲品、飲料檢驗(GB/T 4789.21-20030執(zhí)行。沙門氏菌的檢測中,樣品的采樣及處理按GB 4789.1-2016執(zhí)行。
注2:n為同一批次產品應采集的樣品件數;c為最大可允許超出m值的樣品數量數;m為指標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M為指標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使用量應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2760-2014)、食品營養(yǎng)強化劑使用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14880-2012)及衛(wèi)生部質檢總局關于規(guī)范食品添加劑標準管理的公告(2011年第6 號)。
應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令2005第75號)的規(guī)定。凈含量檢驗依據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guī)則(JJF 1070-2005)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
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wèi)生規(guī)范(GB 14881-2013)規(guī)定。
同一批原料、同一生產日期、同一生產線生產的包裝完好的同一品種、同一規(guī)格產品為一組批。
10.2.1 抽樣時的環(huán)境應符合產品要求的貯存條件。
10.2.2 批量在250箱以下,隨機抽取6箱,每箱取樣20袋,其中60袋用于檢驗,其余60袋留樣備查。
10.3.1 出廠檢驗
10.3.1.1 檢驗項目檢驗項目為本標準規(guī)定的全部項目。
10.3.1.2 產品出廠 質量管理部門須對出廠前的產品,按本標準規(guī)定逐批進行檢驗,經檢驗合格并簽發(fā)放行單,方可出廠。
10.3.2 型式檢驗型式檢驗項目包括本標準中規(guī)定的全部檢驗項目,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有下列情況之一,亦應進行:
—新產品投產前;
—正式生產后,如原料、工藝有較大變化,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時;
—產品長期停產后,恢復生產時;
—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檢驗有較大差異時;
—國家食藥監(jiān)督機構提出進行型式檢驗要求時。
10.4.1 檢驗項目全部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判該批產品為合格產品。
10.4.2 微生物指標如有一項不符合要求,即判該批產品為不合格。其他項目如有一項以上(含一項)不合格,應在同批產品中加倍抽樣復驗,以復驗結果為準。若復驗項目仍有一項不合格,則判該批產品為不合格品。
產品包裝儲運圖示標志應符合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T 191-2003)、標簽應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7718-2011)及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28050-2011)的規(guī)定。標明孕婦、哺乳期婦女及14周歲以下兒童不宜食用。
11.2.1 包裝應用防潮、無毒、無異味的材料密封包裝,包裝材料應符合衛(wèi)生要求。內包裝材料采用鋁塑復合袋,應符合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4806.7-2016)、食品包裝用塑料與鋁箔復合膜、袋(GB/T 28118-2011)的規(guī)定。
11.2.2 產品外包裝為瓦楞紙箱,外包裝箱應符合運輸包裝用單瓦楞紙箱和雙瓦楞紙箱 (GB/T 6543-2008)的規(guī)定。
11.2.3 包裝要牢固、防潮、整潔、美觀、無異氣味,便于裝卸、倉儲和運輸。
產品運輸工具應清潔衛(wèi)生無污染,運輸過程中應避免日曬、雨淋。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或影響產品質量的物品混運。搬運時應輕拿輕放,嚴禁扔摔、撞擊、擠壓。
11.4.1 產品應貯存在通風、干燥的成品庫中,離地離墻存放。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揮發(fā)、易腐蝕的物品混貯。
11.4.2 產品在本標準規(guī)定的條件下,保質期為24個月。
分別對實驗室小樣、中試放大生產的三批次樣品按本質量標準進行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制劑工藝穩(wěn)定,易操作,成品質量穩(wěn)定,方法可控,質量標準重現(xiàn)性好,可作為雙參顆粒的生產及質量控制。